12.12 一位“高齡”駐村幹部的扶貧經

今年6月至8月,銀保監會系統紮紮實實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系統充分挖掘了在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改進金融服務、深化金融改革以及加強黨的建設等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先進典型。經報銀保監會黨委同意,決定選樹會機關風險處置局邵祥理、江蘇銀保監局鹽城分局王行松、陝西銀保監局王鎮、新疆銀保監局和田分局再吐娜·司馬義、會機關打非局徐和等5名同志為銀保監會系統先進典型。

《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分別赴陝西、江蘇、新疆等地對5位典型人物進行了採訪。

□記者 朱豔霞

西安到延安吳起縣周灣鎮楊元溝村這條400多公里的路,王鎮不知走了多少次,每次都要坐公交車、換地鐵、乘動車、轉班車、等中巴、蹭摩托,周折顛簸十幾個小時。此行,王鎮時不時地接到諮詢電話,原來休假的這幾天他一直在幫村民們賣小米。

王鎮,現任陝西銀保監局黨委宣傳部四級調研員。2014年5月,已是54歲“高齡”的他主動請纓,北上扶貧。5年來,他幫助村民打壩修地、發展特色產業、改善基礎設施、豐富文化生活,讓“貧困村”得以摘帽。儘管再過一年就要退休,但是他完全沒有鬆懈下來,於2019年6月向著更偏遠、更貧困的地區再次出發。近日,王鎮被評為銀保監會系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進典型人物。

一位“高齡”駐村幹部的扶貧經

陝西延安市吳起縣周灣鎮楊元溝村獨居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杭秀萍享受產業扶貧幫扶,養起了豬和雞。

帶著課題去扶貧

王鎮於1983年大學畢業後,先在商洛地委黨校當了7年教師,1990年調入中國人民銀行商洛地區分行,2004年調入新成立的商洛銀監分局,任統信科科長,同年7月調入原陝西銀監局統信處工作。他曾撰寫《獎勵學》學術專著,發表30餘篇學術論文,連續5年獲陝西金融學會年度徵文一等獎。

一位“高齡”駐村幹部的扶貧經

吳起縣周灣鎮楊元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宋子元拿著王鎮請藝術家為他寫的書法作品。

談起扶貧的初心,王鎮說:“我一直從事的是教學、金融科研工作,‘三農’問題、農村金融問題一直是我關注和研究的重心。政府搭建了扶貧平臺,給我提供了將知識、才能回饋貧困群體的機會,我這個中老年人就主動報了名。”

初冬,記者一行隨王鎮來到他扶貧了5年的楊元溝村。這是個“神秘”的村莊,它的地形是兩條溝三道梁,村民都散住在樑上,站在村子中心的溝底幾乎看不到住戶。

得知王鎮回到了村裡,很多村民都出門來打招呼,樑上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老王經常來看望我,我養蜂就是老王指點的,如今能掙不少錢呢。”

“我家養的驢都賣出去了,今年價錢還不錯。”

……

王鎮熱情地和村民們打招呼,聊著家長裡短。雖然已經從這裡“畢業”4個多月了,但是對於村裡的情況還是瞭如指掌。他不忘提醒獨居的杭秀萍:“你家的豬趕緊賣了吧,今年還能賣個好價錢呢。”

“楊元溝村已成為我的第二故鄉,這5年來,我親眼見證了村容村貌的日漸變化。”王鎮回憶起5年前他剛剛到村裡的情況,一眼望過去,一戶人都看不到,他便讓當時的村委會主任王天忠騎摩托車帶他入戶走訪。

一位“高齡”駐村幹部的扶貧經

王鎮(左一)與扶貧工作隊隊員、村幹部一起在榆林市佳縣的喬家棗坪村走訪貧困戶。

在王鎮看來,“戶情”如樹木,“村情”如森林,既要了解微觀,更要把握宏觀,這樣才能因戶因村施策。

在摸清村裡的情況後,王鎮撰寫了8000餘字的調研報告,並撰寫了3年脫貧計劃。他也將這一做法貫穿在整個扶貧工作中,例如,撰寫產業扶貧報告、發展水產養殖業報告等等。

“這樣接下來的幫扶措施才有針對性。”王鎮表示。

找準產業扶貧路

楊元溝村有一片200平方米的水塘,冷颼颼的空氣讓其籠罩著一絲冰冷的氣息。但是這個水塘可不簡單。

“這底下有魚有蝦有蟹,再過一個月就能賣掉了,全村都能分紅。”楊元溝村主任趙錫山向記者介紹,這是王鎮帶領全村群眾發展的產業之一,預計到年底每個貧困戶都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一位“高齡”駐村幹部的扶貧經

村民孫海海在喬家棗坪村集體產業裡務工養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興,收入增,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穩定可持續的脫貧。

5年前,王鎮在深入調研後發現,全村只有單一的種植業,適生農作物主要是玉米、土豆等,種植規模小、產量低,產品附加值低。“貧困戶收入少的原因是沒有產業,但要發展產業,不能只是發展家庭產業,更要發展村級集體大產業。”王鎮表示,根據地理條件及產業特點,楊元溝村重點發展山地蘋果和水產養殖產業。

由於產業選得準,投入的資金很快見效。如山地蘋果,已經成為村民和貧困戶致富的“錢袋子”。此外,王鎮積極向幫扶單位和扶貧部門爭取到30萬元產業扶貧資金,於2019年3月正式投產水產養殖項目。他還出謀劃策,發展中藥種植、蘋果倉儲、養驢、小雜糧種植產業,也取得初步成效。

一位“高齡”駐村幹部的扶貧經

在王鎮的推動下,喬家棗坪村發展“紅棗羊”集體產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在注重發展產業、解決村民及貧困戶吃好穿好的同時,王鎮還注意開展送文化下鄉等活動。他在楊元溝村扶貧這5年中,每年堅持給村民寫春聯,還開展送書畫、送全家福照片等活動。

破解村銀關係“死結”

在村口,記者見到了養牛戶康偉。“幸虧老王幫我們拉來了銀行搞信用村建設,讓我能貸到款建了一個小的養牛場。”他說。

康偉一家6口人,兩個孩子還小,家裡又有父母需要照顧,所以他一直沒能外出打工,只靠種莊稼維持生計。不幸的是,5年前,他妻子患上了紅斑狼瘡,每年治病都要花3-5萬元,讓康偉家一下子陷入了貧困。

一位“高齡”駐村幹部的扶貧經

楊元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康偉貸款養的牛。

“我來扶貧的一個重要想法是如何破解銀行支持‘三農’難題。”王鎮發現,很多村民想做產業,但是沒有資金,在銀行也貸不到款。

原來,吳起縣農村合作銀行(下稱“吳起縣合行”)實行的是村民貸款需用退耕還林補貼款存摺進行抵押,並由親屬中公職人員進行擔保。這樣相當一部分村民就被拒之門外。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信用環境差,部分村民到期不還或還不起,因而銀行設置重重條件,長此以往,銀行有錢不敢貸,村民想貸貸不了,從而造成了銀農關係的“死結”。

王鎮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提出重塑信用環境,開展信用村、信用戶建設活動。他多次與吳起縣合行溝通,給村民發放小額信用貸款,取消抵押擔保貸款,凡信用好的農戶,實行利率下浮。2018年8月15日,吳起縣合行周灣支行在楊元溝村舉行授信大會暨信用村創建推進會,現場給172戶村民授信992萬元,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問題。

以康偉為例,他獲得了10萬元的小額信用貸款,用這筆錢買了17頭牛崽,養大以後再賣掉,每頭牛能賣1萬元。“前段時間我剛賣了13頭牛,除掉各種成本後掙了3萬多塊錢。”康偉開心地說,這樣給妻子看病的錢就掙出來了。

“我一定按時還款還息,希望能得到銀行更大的支持,讓我的產業做得更大一些。”看得出來,康偉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到更艱苦的地方去

2018年底,楊元溝村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全村68戶貧困戶全部脫貧。2019年6月,王鎮又來到陝西銀保監局另一幫扶村——榆林市佳縣的喬家棗坪村。那裡距西安路途更遠,經濟條件更差,局黨委徵求他是否願意去喬家棗坪村繼續扶貧的意見時,59歲的他沒有絲毫猶豫:去!從楊元溝村向更為艱苦的喬家棗坪村進發。

一位“高齡”駐村幹部的扶貧經

王鎮(左)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喬柱生交談,詢問其生產生活情況。

王鎮很快又進入了角色。喬家棗坪村位於榆林市佳縣,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6戶114人,其中五保戶3戶3人,低保戶10戶20人,一般貧困戶33戶91人。

王鎮來到佳縣喬家棗坪村,瞭解到當地特點是“一紅一白一黃”,即紅棗、白山羊和小米,於是他把養羊、種小米作為帶領村民脫貧的重點產業。這也是他一路上都在接聽電話賣小米的原因,今年他幫忙收購了村裡貧困戶和村民的小米15000餘斤,給貧困戶增加了一筆不小的收入。

在隔壁村參與扶貧工作且同為陝西銀保監局派出的駐村幹部張虎經常來向王鎮“取經”。在張虎眼裡,王鎮既是老大哥,也是扶貧老師,他們一起調研,撰寫調研報告、籌資計劃、幫扶方案等。

一位“高齡”駐村幹部的扶貧經

建檔立卡貧困戶喬喜軍(左二)一家平日在佳縣收廢品,每次回到村裡,王鎮總要上他家走訪瞭解其近況。

2020年是消除貧困年,也是王鎮的退休之年。王鎮很感性地用“老牛自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來形容自己。他表示,在餘下的日子裡,再接再厲,為脫貧攻堅事業做出新的貢獻,以實際行動兌現對村民的承諾,向黨組織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