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農村喂牛的越來越少了?

快樂鄉情


為什麼農村喂牛的越來越少了?

農村喂牛的越來越少這確實是實情。在我們大西北河西走廊農村,現在已經鮮有養牛戶了,取而代之的是小規模養羊。之所以農村喂牛的人越來越少,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造成:


一、養牛需要的投資大,不適合農村人

以前農村人為了種地種莊稼,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一、兩頭耕牛,如果單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講,養殖耕牛基本上不會帶來多少利潤,但不養又沒辦法種地。而現在的農村早已經實現了機械化,耕牛已完成它的歷史使命。再加上現在隨隨便便一頭牛犢都需要近萬元的資金才能購買,想養牛可不是一般農村人能養起的。

二、村裡人越來越少,搞養殖已不多見

我們這邊的農村,年輕人基本都已經出外打工去了,剩餘的全是些老弱病殘,這些人根本沒有氣力去養牛,最多也就養幾隻羊,再養一些雞,用來維持生活,勉強度日。


三、養牛的風險較高,農村人承擔不起

牛的價格貴,相應成本就增高,自然養殖風險也非常大。我們誰也無法保證養牛時牛不會生病,一般的牛病還可以預防和治療,最怕的就是突然傳播而來的傳染病,讓人防不勝防,嚴重者會給養牛戶造成重大損失。

四、養羊比養牛更早見利潤且易於管理

前期投資三五萬,養10多隻羊,若當地條件允許還可以趕出去放牧,母羊生小羊,不到兩年時間就能回本。如果投資三五萬養牛,最多隻能養2~3頭,光回本期就需要3~5年,這幾乎就等於白乾,農村人也會算賬,這個不划算。


最後總結:以上四點就是農村喂牛的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現在的農村人即便要養,大部分也鍾情於養羊,對養牛可是沒有半點興趣。


西北郭郭


很高興能夠參於你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而且這個事情我親身經歷過。十年前,我一直都養起牛公牛母牛我都養過。為什麼這幾天怎麼又不養牛了呢?我分一下幾點來細說? 一、用牛耕地以被耕田雞機所帶替了。用牛一小時跟完的田。用耕田機半個小時就搞定了。 二、用牛耕完一畝田。還要餵養4小時。什麼事都做不了啦! 三、用耕田機犁田。花十塊錢油錢,就什麼事都不用理了,可以休息了。省時省力,非常合算。 四、餵養一頭牛,基本上很少有時間再出去找錢了。因為他天天都要吃,而且有段時間要圈養的,不能放養的。如果放養了,就會捱罵的,還會賠償的。綜合 以上因素,所以現在養牛的人越來越少了。











上鄉小李


為什麼農村喂牛的越來越少了?

俺們村現在還是有個別人家養牛的,牛還養的比較多,不過養牛不是為了幹農活,而是為了賣錢了。



拿俺們村來說,人們不養牛差不多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了。從前,幾乎每家門口都有牛槽,每家的牛最少也得兩頭。牛既能幹活也能賣錢。

為啥現在的農村喂牛的越來越少了,甚至沒有人養牛了?

種地有了更先進的生產工具,牛就下崗了。還記得小時候家家耕牛耕地的場景嗎?八零後們應該都知道,牛一到地裡出賣命的幹活,從不偷懶。就是年代末,俺們家買了第一輛拖拉機,陸續大家也都用上了機械種地。逐漸的牛就沒了用武之地了。



農村很多人家喂牛也是為了賣錢,母牛每年都可以生一頭小牛,到了年底就可以賣錢了。但後來人們發現,外出打工賺錢更多,雖然說牛也不怎麼生病,但養牛週期長,遠不如打工好,農村的牛也就沒多少人養了。



以前的農村也比較的窮,人們種地所用的肥料也買不起多少,主要用的都是各種牲畜分辨所發酵的農家有機肥。除了牛之外,還有羊、豬等。後來化肥的大量使用,很多程度上代替了農家肥。牛也就沒多大必要養了。

農村養牛的越來越少基本上就是以上的幾種原因造成的,順實話,我還是挺懷念那個時候的生活的。


蘇北申哥


記得小的時候在農村裡面,每天放學以後回家的第1件事情不是寫作業,而是要出去放牛。而暑假的時候,每天主要的任務也是放牛,早上的時候起來放一次,半下午的時候再放一次。那時候整個村裡面有十幾頭牛,小夥伴們一起將牛趕到山上,然後就在山裡面找野果子吃,玩耍,等到太陽下山了再將牛牽回家。等到自己慢慢長大,村裡面的牛也越來越少。大概是在2005年左右我們村裡面就已經沒有人家養牛了。當然別的村子裡面還有,但是現在幾乎也已經沒有人在放牛了。為什麼現在農村養牛的人家越來越少了?

第一,現在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越來越少

大家都知道,過去在農村裡面牛是非常重要的勞動力,是家裡面的重要成員。因為家裡面的田地都需要靠牛來犁耙。但是最近這些年城市農業生產種植越來越不掙錢,很多人都已經放棄了農村的土地耕種,而去城市裡面打工。農村大量的土地都處於拋荒狀態,無人種植,所以牛的價值也就不再像以前那麼凸顯。農村裡面除了專業養肉牛的以外,現在幾乎看不到人家養牛了。這就是為什麼農村養牛的人越來越少的最重要原因。

第二,機械耕作代替了牛

從2005年前後,我們當地的村子裡面就沒有人家養牛。那時候其實出來打工的人並不是很多,大部分人還是在家裡面種田。但是當時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手扶拖拉機,犁田機等農用器械。這些機器比牛的工作效率更高,而且成本更低。因為牛是活的,不管要不要耕作,每天都需要花時間去餵養。而機械是死的,除了耕作的時候需要搬出來以外,其他的時間只需要放置在特別的地方保管好就可以了,用的時候花一點柴油或者汽油。相對來說養牛的成本比用機械的成本更高,而農民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專門來養牛,所以當機械能夠取代牛作為家庭主要的耕作方式以後,牛的價值就會越來越低,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農民不願意養牛的原因。

第三,養牛掙錢的效率低

雖然農村還有一部分人專門養肉牛,但是相對於其他的掙錢方式來講,養牛並不是一個特別來錢快的行業。一般來講,養一頭豬半年的時間就可以出來,而牛的話至少需要一年左右。如果要想養得好,養得大那麼時間就更長,而花費的成本和精力則更多。除了規模養殖以外,像家庭散養的方式根本就掙不到錢。養一頭牛也就在5000~7000塊錢的樣子,有一些地區可能還達不到這個水平。而用這個時間去外面打工,一年可以掙到5~6萬。所以很多人已經不願意在農村裡面養牛。農民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提高自己的經濟收入,肯定是哪種方式掙錢,願意去做哪一種,這是一種無可厚非的選擇。因此現在農村養牛的越來越少。

總體而言,在我們那樣的山區農村,原本主要是靠牛來提供勞動力,但是現在農村種地的人很少,所以沒有養牛的必要。這就是為什麼農村人不養牛的最重要原因。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可能並不一定完全準確,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你們當地農村現在還有養牛的人家嗎?歡迎在下面說說你們當地的情況。


止茶


以我當地農村養牛情況來看,農村散養牛的越來越少了,而規模化養牛的越來越多了。


這種情況的轉變,在於牛在人們生活中地位的一種轉變。老話說:豬羊是塊菜。說的是養殖豬羊,本來就是為人們提供肉製品來食用,而並沒有說牛馬一頭菜。牛在我們農耕文明中,佔有很久的勞動力地位,和人們建立有一定的人畜感情,誰家曾經養一頭耕田的牛,也不捨得宰殺吃掉。記得以前村裡養牛,每次賣的時候,主家就要問對方買牛幹什麼用,如果是屠宰,很多家庭是非常不情願、不捨得賣了自家的耕牛。

牛的這種在家庭地位的轉變,使得小農戶不願意養牛了。現在農業機械化生產,大量普及運用,直接代替了耕牛在農家的地位。再說單單養殖一頭牛,不耕田,也賺不了多少錢。不過,牛肉美味也是美味佳餚,人們開始專業化養殖,用作育肥牛,或者奶牛來開發利用。牛也變成一塊菜了。但是,規模化養殖牛有一定的門檻和風險。投資比較大,養殖少了不賺錢,養殖多了投資不小,而且需要一定的養牛技術和管理經驗。普通的農家沒有一點魄力和經營理念,養殖牛也玩不轉。這種條件的限制,使得農村農戶各家養牛非常少。


現在,農村地區給人養牛少的印象,主要有兩方面決定,一個是養殖耕牛的用途被機械化取代;另一個原因是靠養牛賺錢,需要一定的“資本”。這兩條主要原因,造成農村養牛戶比較少。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牛肉以及相關產品需求量大增,規模化養牛戶比較多了。好比我們村,最近幾年有幾家專業養牛戶,主要育肥黃牛,這幾天應左鄰右舍過春節的消費需求,宰殺了幾頭,半天就分售完了,大家開心過大年。


冀豫耕耘


首先這個問題在我老家是不存在的。目前農村養牛已經不再是純粹的耕地,而更多的是養殖業,為了賣肉賺錢。目前在家務農已經不是主業收入,大部分都是在做養殖業作為主業。我家隔壁村有一個30多歲在家養殖黃牛的,我們是好朋友,他家大概50多頭牛。目前一頭小牛的價格是在7.8千,大牛在2-3萬,所以還是很有發展前景的。以前我們一個村就10多頭牛,現在一家就有50多頭,所以也還是增多了。


農村的侯鴿


  我國是世界上牛肉生產國,擁有肉牛存欄1.38億頭,牛肉產量達675.9萬噸。可是牛肉人均產量只有4.3千克,低於世界的平均水平9.8千克,更低於一些牛肉主產國家的人均產量水平。近年來,國家政策對畜牧業給以重點傾斜,不少肉牛養殖戶都可以獲補貼。另一方面,我國當前的牛肉市場需求量很大,牛羊供給還未飽和,而且牛肉的價格也在逐漸上漲。因此有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加入了肉牛養殖項目。現在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所謂的喂牛也就是圈養的為什麼越來越少。

首先來看一下養牛圈養的成本

  1、引進肉牛犢費用

  2、飼料費用

  3、水電費

  4、人工費

  5、檢疫費

  6、消毒費

  7、配套設備費用

  8、牛場建設費,牛舍建設費。

  (一)肉牛犢價格費用因品種及月齡不同,肉牛犢價格3000--7000不等。

  (二)飼料費用

  1、粗飼料使用量:肉牛每天採食量佔肉牛體重的2.5%,意思是100斤的肉牛需要2.5斤粗飼料,400斤的需要10斤粗飼料。1000斤的肉牛每天需要25斤粗飼料。

  2、粗飼料費用:肉牛可以使用的粗飼料有:青貯玉米秸稈,酒糟,幹玉米秸稈,小麥秸稈,花生秸稈,地瓜秸稈,稻草等。每斤收購價格按照0.3元計算,20斤需要6元(每頭肉牛每天需要粗飼料費用)

  3、細飼料使用量:100斤肉牛需要1斤,800斤肉牛需要飼料8斤(每頭每天需要細飼料量)

  4、細飼料費用:肉牛可以使用的細飼料主要有:玉米麵,麩皮,豆粕,棉餅,菜籽餅,骨粉,小蘇打,食鹽,預混料等。推薦精飼料配方:玉米52% 麩皮16% 豆粕25% 小蘇打1%食鹽1%預混料5%。以上配方原料價格(玉米麵價格1.3元每市斤,麩皮價格0.8元每市斤,豆粕價格1.7元每市斤,小蘇打0.8元,食鹽1.2元每市斤,預混料2.8元每市斤)。每斤混合細飼料按照以上配方配製下來每斤合人民幣1.4元。每斤混合細飼料按照1.4元計算,8斤需要11.2元(每頭肉牛每天需要細飼料費用)每頭肉牛每天需要多少飼料:20斤粗飼料,8斤細飼料。每頭肉牛每天需要多少錢:6元粗飼料,11.2元細飼料,共計:17.2元 一頭肉牛養殖10個月,每天17.2元,養殖300天,需要費用5160元(所有飼料費用)。

  (三)肉牛養殖場建設費用

  牛舍建設材料,儘量就地取材,節省前期養牛成本,不要花費太多的資金在牛舍建設上,儘量租用:舊房子,舊學校,舊工廠。

  1、單層彩鋼瓦牛舍,每平米建設下來需要60元左右(不包含牛舍地面處理)這種彩鋼瓦牛舍較適合南方地區,因為耐寒比較差。肉牛養殖100頭,建設此類型牛舍500平米,費用大概3-4萬。

  2、雙層彩鋼瓦,中間有苯板,保暖效果非常好,較適合北方地區,這種類型的牛舍大概每平米費用需要120元左右(不包含牛舍地面處理)。肉牛養殖100頭,建設此類型牛舍500平米,費用大概6-7萬。

降成本才能增效益,飼料是最大的成本。所以種養結合是方向!對於玉米秸稈及花生秧也有很好的轉化率,對此您對於喂牛的越來越少有什麼看法,請下方評論,三農信息持續為您分享。





現代農業許老師


現在農村不養牛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農業用途

現在農村的生產收割已經都是機械化了,以前的大牛費時費力,已經滿足不了農民的需求。養頭牛花費的功夫,還不如拖拉機突突兩下的時間。這是重點,牛在農村的價值直線下降,直接顛覆牛在農耕領域幾千年的地位



2、養牛時間成本高

農村的牛是放山上吃草的,不會像牧場吃成品飼料(牧草),我們這是一天兩餐,早上(三個小時),一般下午兩點半開始(一般三個半小時)。這裡就花了6個小時,風雨無阻每天6小時,一頭牛沒個兩三年怎麼長得大吧?



4、農民收入來源多樣化

以前農村養牛除了要進行田間的耕作,養牛賣小牛犢也是農村家庭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民的收入來源也越來越多,每天花五六個小時放牛,兩年掙個一萬五,還不如每天上個班,一月掙個三千五,因此農村人也慢慢的不再養牛了。



5、窮的養不起,富的看不上

農村人主要還是沒什麼錢的人居多,一般家庭養個兩隻牛就頂天了,農村就別指望大規模養殖了,一頭小牛都要六千起,一般的農村人供完孩子讀書後還能剩下幾個錢?有錢的農村人又看不上養牛這點微薄的利潤,所以農村牛就越來越少


粵北金來


農村養牛的越來越少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以前一頭牛能抵四五個勞力幹活,農村耕地犁田,運送糧食、土肥,拉車子等都用牛,現在種地全程機械化,黃牛已沒有了用武之地。





第二,現在農村壯勞力都外出打工,只有留守老人和婦女,牛是大牲口,發起狂來,牛脾氣上來了,老人和婦女根本制服不了,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第三,養牛,如果大規模養殖,利潤還可以,小門小戶的散養個二三頭,雖然有賺頭,但屈指一算,還不如外出打工掙得多。

因此現在農村,養牛的越來越少了。



落英鄉間


牛作為人類馴化以後的耕地的主要的勞動力,曾在歷史的農業舞臺上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至少代替了人主要的耕地體力的勞動。因此在過去就有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就是鼓勵那些為人民服務的人要學牛一樣默默的耕耘,不圖更多的回報,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乾的是任勞任怨的體力活。尤其是在過去,幾乎農民家家戶戶都會餵養一隻耕牛,但是現在農村很少有人養牛的,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農業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作業,耕牛退出了拉犁耕地歷史的舞臺。

在過去養牛主要是為了耕地,因為在過去沒有現代化的機械化作業,也就是用機械化耕地,在過去基本上耕地使使用牛一天一頭好牛能耕2~3畝地,這個效率就非常的好了,如果用人拉里耕地或者是挖地的話,那是處理,而且又幹不了多少活。但現在機械化作業,不但生產力進一步的提升,而且生產效率更是進一步的增加,人只要不勞累機械永遠不會勞累,而且每天耕地幾十畝以上。所以現在農民不養牛了,主要是因為機械化作業已經普及。

其次,養牛的工作是非常的繁瑣,而且也是非常的勞累,所以農民不願意養牛。

養牛的工作的確非常繁瑣,每天需要割青草喂牛,尤其在農村喂牛,不像公司規模性的養牛,可以集中的準備牛飼料。在農村養牛必須每天到地裡去割青草,或者是準備一些農作物秸稈來喂牛。如果說餵養一部分飼料的話,這樣對於養牛的成本比較高,農民更是不願意了,所以農民每天必須去準備牛草喂牛。



第三,養牛的投資成本比較大,使得農民不願意去養牛。

一頭牛的投資成本,現在牛都至少在6000元左右,特別現在的牛價比較高的情況下,對於6000塊錢是農民家庭一個比較大的支出。如果說餵養幾頭牛的話就好幾萬元,所以農民不願意去投這麼大的資,而且養牛的週期非常的長,平均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在這期間當中風險性非常的大。比如牛得了疾病或者是牛價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的狀況,使得農民有可能出現極大的虧損。

第四,農村的年輕勞動力基本上選擇外出打工,村裡留守的老人、兒童、婦女不能養牛。

現在經濟的飛速發展,當然物價也是跟突飛猛進,這使得農民靠種地來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非常的困難,特別現在孩子的教育,老人的醫療以及人情往來,家庭的正常開支等費用都非常的高。年輕人沒有資本去創業,或者是沒有能力,也沒有項目去創業的情況下,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賺錢,因為外出打工賺錢收入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在村裡留下的都是老人,兒童或者婦女,他們的體力不能夠支撐養牛,因為牛畢竟是一個大型的牲畜,有可能會傷及到這些人。



總之,現在農村養牛的比較少了,這是一個事實的情況,一個農村一般也就有三五戶養牛的,甚至有的農村一戶養牛的也沒有。主要原因就是現在農業已經實現機械化,對於養牛的成本比較高,週期比較長,而且養牛也是一個體力活,使得農村的老人已經不能夠去養牛。這些都是農村現在不養牛的最主要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