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境內水質甘甜可口,礦化度在0.5~1克/升,牧草質量好,種類達708種,在此條件下生產出的奶製品口味香甜獨特。優質的生態條件加上厚重的蒙元文化,正藍旗奶食製作技藝從古至今聞名於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有“藍旗奶食甲天下”之美譽。早在元、清時期,正藍旗就是皇家御用的奶食品供應基地。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察干伊德”蒙語意為白色的食品,蒙古族人民以白為尊,視乳為高貴吉祥之物。圍繞奶食的製作和食用,形成了正藍旗特有的“察干伊德”文化,在我國傳統乳製品加工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傳統察干伊德主要有奶豆腐、奶皮子、奶油、圖德、阿如拉、楚拉等30餘種,以奶製作的飲料有奶茶、奶子酒、酸奶等10餘種,同時開發出了奶糖、奶豆腐月餅等新產品。純天然傳統察干伊德含有豐富的乳、油、糖等物質以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健脾開胃、延年益壽等功效。其傳統乳製品名目繁多、品種豐富,古老的加工工藝、獨特的保鮮方法、美妙的口感滋味、賞心悅目的色澤形狀,都顯示出了遊牧民族無窮的智慧和非凡的創造力,成為人們禮尚往來、各種宴會、敖包祭祀等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一是正藍旗“察干伊德”文化歷史背景。據史料記載,元世祖忽必烈曾在元上都城外設置過大型的皇室奶食品基地,其中用來釀製馬乳的純白馬就有1萬匹。1263年,元朝在正藍旗境內設立了專為皇家供應奶食的群牧。元代著名詩人薩都刺就有“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的生動描寫。生活在正藍旗一帶的蒙古族察哈爾部落具有光輝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察哈爾部落的察干伊德加工和生產方式由來已久,以淨、精、美等特點位於其他部落之首。蒙元時代,察哈爾作為宮廷衛隊時期,他們把蒙古族各部製作奶食品的好方法傳承下來,同時把其他民族和地區的先進方法引進來,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二是培育引進奶食品加工企業。正藍旗以元上都民族產業園為主要抓手,大力發展奶食品精深加工,培育引進了西貝、長虹、利民等一大批奶食品加工企業。比如,西貝公司為改進傳統奶食品做法,聘請當地牧民、“察干伊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陶高作為產品顧問,研發的奶食品在保留傳統風味基礎上,製作成各類現代餐點。公司生產的蒙古奶皮子在2015年獲國際慢食協會頒發的美味方舟證書,並被編入保護食材名錄。目前,全旗從事察干伊德加工行業的牧民達1.4萬人,奶食品經銷店有100多家,安排就業人員1500多人,加工品種達28種。2017年全年奶食品交易額達到4000萬元。產品銷往國內20多個城市,60多家大型超市和蒙古國、日本以及部分東歐國家。通過培育奶食品企業,帶動了正藍旗奶牛養殖業的發展,轉變了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解決了一批農牧民轉移進城就業問題,培養出了一批從事奶食品營銷的市場經紀人和牧民企業家。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三是積極培育“察干伊德”文化。為弘揚“察干伊德”文化,正藍旗從2006年開始,每年舉辦“察干伊德”評比活動。2007年成立了正藍旗傳統奶食品協會,並先後舉辦了10屆“察干伊德”文化節。文化節融入了現代與歐式製作技藝,設置了奶食品現場製作、品嚐體驗等內容,同時舉辦了傳統搏克、射箭和廣場舞等比賽。2008年4月,正藍旗被內蒙古自治區文藝家協會命名為全區“察干伊德文化之鄉”。2011年6月,正藍旗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察干伊德文化之鄉”和“中國察干伊德文化傳承基地”。2013年12月,經審查合格國家質檢總局發佈公告,正式批准正藍旗奶豆腐和奶皮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我們對心裡的愛,用乳來表示。我們對自由和解放,用乳作獻禮。我們對健康和興旺,用乳來象徵。我們對未來的幸福,用乳來祝賀。”從著名蒙古族詩人巴•布林貝赫這首《心與乳》的詩作中,我們體會到乳對馬背民族是何等的重要。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執著,才讓一個民族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察干伊德更加耀眼奪目。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正藍旗的蒙古正宗宮廷奶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