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養老保險不同的累計繳費年限,15年和20年退休金會有區別嗎?

侯崇飛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說財經,專業答疑,感謝關注

答:肯定有區別,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積累越多,未來領取的養老金自然也比較高

1 一般來說,無論是職工社保還是居民社保,只要滿足最低15年的繳費年限,就可以在退休年齡,男性60,女性50歲的法定退休年齡。辦理退休養老金的領取。低於15年需要繼續延長繳費和補交才能達到領取養老金的標準。

2 一般來說我們計算養老金會涉及三個因素,第一個就是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一二線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普遍高於三四點線的,而同一單位同樣社保,如果在社會平均工資調整前後退休,養老金都不一樣,然後是繳費基數,一般分為三檔繳費基數,最低檔60%,中檔100%。高檔300%.選擇繳費基數越高,養老金積累就越多。繳費年限15年和繳費20年的區別在其他條件統一的時候,繳費20年的平均養老金水平會高些。


路人蟻


如果繳費工資一樣,繳費15年和繳費20年,因為繳費年限不同,退休金當然會有區別。

先看一下退休金的計算公式。

退休的月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上年全省在崗月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這裡就有具體的與繳費年限有關的數字。繳費年限15年與繳費20年還是差別很明顯。基礎養老及大約相差四分之一。簡單地說,繳費15年領取的基礎養老金,大約相當於繳費20年的75%。如果基礎養老金是1000元的話,那麼繳費15年的,每個月要少得250元左右。

這個差別還是蠻大的。

另外,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記發月數(50歲-195、55歲-170,60歲-139)。

我們假設50歲退休時,繳納了15年;55歲退休時候,那麼就是繳納20年,這樣個人養老金也是有不小區別。

15年就是180個月,那麼180-195=15。這時候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95。

而20年就是,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70。

這樣195/170=1.14,也就是繳費20年退休領取的個人養老金就是繳費15年退休的1.14倍。

但如果都是正常退休,那麼雙方都是除以139,這樣就沒有差別。

所以,總體上來說,如果繳費工資一致,而且是同一年退休的話,那麼繳費15年,要比較費20年少領退休金的比例就像前面說的那樣。

根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養老金得多得少,跟繳費工資、繳費年限及退休前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等因素有極大的關聯。總而言之,養老金就是繳費越多,領的越多。繳費金額相同的時候,繳費年限越長,領的越多。


波士財經


養老保險累計繳費年限,繳納15年和20年領取養老金時會有差距,究竟是累計15年領的多還是累計20年領的多,都不能一概而論,有時候累計15年領的多,有時候累計20年領的多。

因為累計繳費年限就會牽扯到是同地區累計還是跨省繳納的累計所以我分開說,因為地區不同,繳費的比例和基數不同導致的。

同一個地區累計繳費年限

如果一生只在一個固定的城市工作,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中斷的這種同省累計,顯然繳費比例是一樣的,社平工資也是一樣的,這種同地區累計的當然是年限越多,領取的養老金越多,所以20年的會比累計15年的多領取四分之一,如果累計20年能領4000元養老金,那麼15年的只能領取3000元,所以這就是差距。

不同地區累計

不同地區累計繳費年限比較複雜,如果甲在深圳繳費累計,乙在北京繳費累計,那麼深圳繳納20年都不如北京15年領的多,因為深圳是全國社保比例最低的城市,如果都按照最低基數繳納,深圳每月個人社保是:公司加個人總共費用600元左右,而北京則是1600多,所以這種情況下要精確的計算才知道,不見得深圳交20年會比北京15年領的多,北京的社會平均工資也是高於深圳的,已經兩個因素領先了。

其次還有多個省都繳納過社保的,比如甲和乙都在北京,深圳,甘肅等省市工作過,也繳納過社保,那麼對比時,應該先對比兩者繳費基數和比例較高的城市,逐個往下對比計算,高基數年限越多的將來領的越多,其次,這個地方也是回到了剛才說的繳費比例的問題,如果甲在北京交了14年,在甘肅交了一年。乙在甘肅交了19年在北京交了一年。那麼累計繳費年限的話乙是20年,甲是15年,只論繳費年限的話乙比甲要多,但是北京的社會平均工資要高於甘肅很多,所以在領取退休金的時候也不見得也會比甲領得多,所以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的數字拿出來算一下就知道了。

這也正是社保不能儘快實施全國統籌的癥結所在,各省經濟發展不均,平均工資不一樣,交費比例不一樣,沒法兒在短期內完成統一統籌。


筆記簿杏豆


樓主你好,養老保險不同的累計繳費年限15年和20年退休金有差別嗎?首先15年和20年是一個不同的累計繳費年限,那麼在退休金的計算方式上是肯定會有一定差別的,但是具體退休金差別多少,實際上不單單是從這幾個條件就能夠完全算出來的,因為我們計算退休金的條件,除了累積繳費年限之外,還有一個平均繳費指數和你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來確定。

也就是說同一地區同一年退休的兩個人,那麼才能夠保證相同的一個社會平均工資,所以說才有一個可比性,如果不是同一個地區並且不是同一年退休的兩個人,實際上繳費15年和繳費20年是沒有任何可比性的,但是我們假設這些前提條件都是相一致的一個情況的話。那麼實際上這個繳費20年的個人,肯定獲得的退休金待遇要高於繳費15年的個人。

但很多時候這些條件並不就代表著是完全一致的,你比如說你每一年的平均繳費指數,或者說你退休的這一年的這個社會平均工資和那個人退休那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都是有一定差別的,所以說不是同一年退休的兩個人,並且不在同一地區,是沒有任何可比性的,我們必須要保證這樣一個前提,那麼才有一定的比較的意義。


懂社保


許多人關注繳費年限不同的情況下,退休金是否會有差距的問題。當然我們說的大前提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還有一項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水平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們國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於養老保險,也是按照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來的,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我們國家養老金替代率一直很高,如果繳費40年(相當於一生都繳納社保),社會平均工資以下繳費基數的人群養老金替代率最起碼50%以上,高的能達90%。

美國的基本社保養老金替代率一般只有30~40%。

美國的養老金特點是:他們的養老金待遇差距非常小,原因在於他們的養老金繳費方式也非常低,繳費比例只有12.4%,相當於我們國家的一半左右。美國的社保是按照稅收收取社保稅,稅收徵管體系非常嚴,欠山姆大叔的稅絕對不好過,他們有完整的信用體系和信息體系,有房子肯定會被拍賣的。

我們國家跟美國最大的不同在於美國已經經濟穩定發展上百年,我們國家經濟是從近30年才開始急速膨脹起來,需要完善的地方太多,尤其是信用體系和徵繳體系。過去30年工資增加了30倍,因此,養老金的保值增值就很難做到。

回到關於養老金替代率的話題。

關於指數的問題。

養老金替代率實際上是我們到手養老金和指數化平均到手工資的比值。

指數化平均到手工資,等於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乘以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

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又等於歷年繳費指數的平均值。

當年繳費指數就是每年的繳費基數跟當年城鎮非私營單位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的一個比值。

說起來非常麻煩。

簡單點說,就是社會平均工資不變的情況下,養老金跟我們平均到手工資的比例。

由於我們的繳費基數是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的,而退休時的工資也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


我們的退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基礎養老金就是跟退休上年度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掛鉤的。

不過基礎養老金,一定程度上也跟上述的繳費指數掛鉤。按照60%基數繳費,指數就是0.6;按照100%基數繳費,指數就是1。

跟基礎養老金掛鉤的另一項重要因素就是繳費年限。

繳費15年,平均60%基數,基礎養老金只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20年,可以領取16%。

繳費15年100%基數,基礎養老金是1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20年則成了20%。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方式非常簡單,等於退休上年度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但實際上餘額又跟劃入個人賬戶錢數和歷年的記賬利率等因素掛鉤。如果說記賬利率能夠跟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一致的話,我們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也能跟社會平均工資掛鉤了。

但現實是殘酷的,工資增長率過去二三十年一直維持在10~15%之間。一些地方的繳費工資跟退休待遇計算工資又是兩種工資標準,所以差異性比較大。

一般來講,最好是按錢數計算。

所以,繳費15年60%基數可以領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加上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一般也就在800~1000元左右。如果繳費20年60%基數,養老金待遇一般至少會高出200元以上。如果是100%基數,養老金待遇差距會在300元左右。

上述所說的都是基本養老金,實際上各地還有一部分基本養老金之外的補貼,這些補貼各地標準相差非常大,不過是當地所有退休人員都相等的。

但是,退休之後我們還有每年的養老金待遇調整,養老金調整不僅跟本人的養老金水平掛鉤也跟繳費年限掛鉤。未來的差異也會越來越大。

情況比較複雜,繳費年限越長、繳費基數越高肯定退休待遇會越高。只要想維持退休後較高的養老金水平,更長更高繳費才是最好的選擇。


暖心人社


當然會有區別。

大家很喜歡把5年作為一個階段來區分養老金,這個主要是因為之前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就是這樣區分的。

2014年10月以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的,其中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這也讓很多人誤解為所有的養老金計發都是按5年一個檔次這種方式的。

但是其實在2014年10月以後,我國所有退休人員實行的都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每多繳一個月的養老保險都能夠增加退休以後的養老金,所以15年和20年的繳費年限相差了5年,更是會導致退休後的養老金會有明顯的差距。

當然,每個月的繳費基數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繳費基數高的情況下,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自然也就越高。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養老保險不同的累積繳費年限,15年和29年退休金的區別,有橫向和縱向的區別!

所謂橫向的區別,就是不同的人,繳費基數的不同,退休時間的不同,居住的省份不同,領取的退休金的差異,相差很多!

所謂的縱向區別,就是自己個人在累計繳費15年,和自己累積繳費20年的比較!

用通俗的語言說,自己累計繳費15年,就是規定的退休起點線,沒有開始起步,就犯規了,取消比賽的運動員一樣,只是一個沒有成績的參與者罷了!

這樣的運動員,能夠給你紀念獎一樣!給你一個生活保障而已。

20年,是起跑以後的運動員,只是沒有拿到名次的運動員,待遇自然要高得多了!

如果用現在的兩不愁,三保障的生活標準來衡量,累計繳費15年,就是高於這個標準的群體……

如果你要想和累計繳費三十年的人比較,你就不能夠像他們那樣,可以去四處閒逛,周遊世界啦!

如果你累計繳費20年,還是有閒錢在國內的東南西北去看一看,瞧一瞧,欣賞祖國大好河山,領略各地的風土人情……


1143160127


樓主您好,養老保險不同的累計繳費年限15年和20年退休金會有區別嗎?如果這個問題是同一個地區同一年退休的兩個人,那麼他的退休金肯定是有區別的,因為繳費20年的人要高於繳費15年的人。

但是如果不是同一個地區同一年退休的兩個人,那麼是沒有可比性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作為你個人來講,那麼你個人繳費15年和繳費20年有區別嗎?那麼很肯定繳費20年,一定要高於繳費15年,這樣一個退休金的待遇這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我們都知道計算退休金的方式,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取決於,你的累積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只有保證足夠長的一個累積繳費年限,那麼退休以後才能夠獲得足夠高的退休金待遇,所以很明顯繳費20年,那麼要超過繳費15年獲得的退休金待遇,對於一個人來講那麼是這樣的。


社保小達人


養老金不同的交費年限,十五年和二十年肯定有區別。具體分析,還有以下幾個情況。

一,同一年開始交費,繳費係數相同,

二,不同時間開始交費,繳費係數不同,

三,兩個人一個人有過渡性養老金,則另一個人沒有過渡性養老金。

四,兩個人,一個人是男職工,一個人是女職工

五,六,七,

養老金的計算需要幾個因素條件,男工還是女工,職工還是靈活就業,每年的繳費係數,退休時上年度的社平工資,哪一年參加工作,九四年以前有過渡性養老金。

所以,不確定以上條件,無法準確計算養老金。

在同等條件下,十五年和二十年交費的差距會在兩百元到五百左右


誰也不怕


身邊有案例,78年同時招工,18年同年辦理養老金,02年一齊下崗,一個沒交社保1860元,一個按100%交社保(16年)3990元,如果是5年的差,也會有六七百元的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