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討論:這個逃離悲慘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錯嗎?

討論:這個逃離悲慘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錯嗎?

當年14歲的女兒舉報父親聚眾吸毒之後離家出走,如今父親在出獄之後,登報(三峽晚報,記者張獻科)並求助警方尋找女兒。而女兒最近在微博回應“我再也不會對他用父親二字,他對我來說只不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人渣而已”,並拒絕見面。

我們先來看看三峽晚報的原文報道:

(來源:三峽晚報《故事會》2018.6.1)

http://sxwb.cnhubei.com/HTML/sxwb/20180601/sxwb3251972.html

討論:這個逃離悲慘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錯嗎?

三峽晚報訊 記者王獻科 通訊員童莉

毒品是萬惡之源,一旦染毒,妻離子散。現實中的案例出現在宜昌48歲男子劉某(化名)身上。去年1月,他與毒友在家中吸食新型毒品,14歲的女兒拍照取證並報警,劉某獲刑半年。去年7月,劉某出獄回家,發現女兒已離家出走,劉某苦尋近一年無果。今年5月23日,劉某向西陵區禁毒辦求助,哭訴自己已戒掉毒癮,希望女兒再給他一次機會。

14歲女兒舉報父親吸毒

48歲的劉某是宜昌人,10餘年前與妻子分道揚鑣,2歲的女兒甜甜(化名)隨其生活。此後,劉某出門打工、做小生意,在為生計奔波時,因交友不慎,染上新型毒品。

去年1月,劉某與5名毒友在家中吸毒,民警突然闖入,將他們抓了現行。因容留他人吸毒,劉某獲刑半年。事後,他才知道,是14歲的女兒秘密拍照取證後報的警。

去年7月,劉某出獄回家,走到家門口,感覺屋內有人,但任憑反覆敲門,屋內均無人應答。“父親去世了,肯定只有女兒在家。”劉某考慮再三,沒有貿然闖入。然而,等到第二天請來鎖匠打開門後,不僅沒見到女兒,還發現女兒帶走了行李。

劉某馬上找到學校老師瞭解情況,才知道女兒並未參加中考,屬於初中肄業。女兒獨自帶著行李出門,會去哪兒呢?劉某給女兒打電話、發信息均無回應,找遍了女兒可能會去的所有地方,至今聯繫不上。

離家出走警方幫助尋找

今年5月22日,劉某的哥哥收到一條短信“大伯,借3000元錢,我想去上海學美術。”尋找女兒近1年的劉某,得知女兒主動聯繫親屬,既開心又著急。“在外遇到困難,還能想到親人。”劉某感到,女兒對家還有一絲眷念,同時,他又擔心,“15歲女孩獨自去上海學美術,跟誰去?日後生活怎麼辦?老師靠譜嗎?”

劉某一夜未眠,次日向西陵區禁毒辦求助,擔心孩子獨自去上海上當受騙,希望禁毒部門幫忙儘快找到女兒,讓自己盡父親的義務。

西陵區禁毒辦副主任、禁毒大隊副大隊長江永祥介紹,當天通過警方大數據查詢、分析了甜甜的活動軌跡,一段道路監控視頻顯示:22日下午,孩子拖著行李箱,出現在亞洲廣場附近。“孩子還沒出門,拖著行李可能在找地方住。”江永祥說,因涉及未成年人安全,西陵公安分局高度重視,目前已部署警力全力搜尋。但甜甜意識到警方以及親友在找她,刻意躲避,幾次失之交臂。

因擔心孩子遇到困難,劉某走出禁毒辦後,當即將積攢的4000元低保金全部存入女兒賬戶,併發短信詢問女兒“收到錢了嗎?”但未得到回覆。

父親請求女兒再給一次機會

女兒與父親彷彿是仇人,是何原因呢?

劉某說,他與妻子離婚後忙於掙錢,只能將女兒託付給孩子爺爺撫養。“父親教育子女極其嚴格,對我是這樣,對孫女也是這樣。”劉某至今記得,自己小時候不聽話,父親將他打得進醫院治療3天。父親對甜甜的教育方式大同小異,考試96分回家就要挨批評甚至捱打。甜甜童年時想學繪畫,被觀念陳舊的爺爺阻止了,認為要讀書學知識。各種原因累積到一起,對孩子心理上造成了影響。

劉某說,自己對孩子,從來是儘可能的滿足,需要自己付出的,不遺餘力。至於帶朋友回家,在孩子面前吸毒,他承認自己不應該。但已受到法律制裁,且如今也戒除了毒癮,希望女兒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西陵區禁毒辦相關負責人證實,劉某出獄後每月定時到相關部門尿檢,至今未復吸毒品,同時通過自己努力找到了工作,儘管薪水不高,但踏實、勤奮,較之前相比有很大改觀。

西陵區禁毒辦希望甜甜看到消息後,能給父親一個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同時,希望劉某儘自己的義務,將更多的愛送給女兒。

專家建議抱團療“傷”

爺爺嚴苛教育,父親吸毒入獄。同時,據民警介紹,早在幾年前,甜甜的母親因吸毒和非法持有毒品被判處7年有期徒刑。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長大,性格上或多或少有缺陷。”江永祥說,甜甜曾主動去過醫院尋求心理方面的治療,政府相關部門也曾指派心理治療專家,主動找到甜甜想深入“聊聊”。可是,孩子並不願在陌生人面前敞開心扉,治療失敗。

昨日,記者找到了甜甜的微博:

5月23日:居然有警察蜀黍在找我!

4月13日:我有一個願望,希望世界上再也沒人問:你父母呢?

3月6日:被騙進了賭博平臺組織,刻意在給員工洗腦,很煩,在思考怎麼擺脫,騙我去的是合租房的姐姐……

中南民族大學社會學家劉芳認為,甜甜重歸家庭有助於劉先生感受到家庭溫暖,安心戒毒。同時,父親儘可能的用行動恢復與維持父女之間的關係,讓甜甜感受到父愛,也有助於心理治理,兩者相輔相成。建議父女見面溝通,增強目前狀況下彼此間的瞭解。

從三峽晚報的報道來看,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浪子回頭,想重擔父親責任的誠信悔過的形象。

但是,當事人女兒微博@仮面10030 回應稱,報道與事實不符,“裡面的內容描寫大多都是捏造了些無中生有的事,包括我爺爺對我不好、我去醫院尋求心理幫助”。

然後,她發出一篇長微博,從她的視角解釋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討論:這個逃離悲慘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錯嗎?

總結一下,當事人女兒認為:

  1. 該篇報道失實。
  2. 父親有長期家暴行為,甚至罵爺爺。
  3. 父親拿低保不工作,在家吸毒、欠債,女兒給過他改正機會,他卻沒有悔改。
  4. 女兒不希望見面,堅決遠離原來的家庭。

毒品的危害應該人盡皆知,一旦染上就很難戒除,並且能迅速使人墮落,家破人亡,極易驅使吸毒者走上犯罪的道路。毒品一直對社會安定有著巨大威脅。

討論:這個逃離悲慘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錯嗎?

不過,吸毒人員在坐完牢以後總是要回歸社會的。而家庭和社區的幫助是促成“重生”的總要因素。我認為,這也是警方想幫助當事人找到女兒的主要原因。

我更願意相信,三峽晚報的媒體同仁或許是本著一顆促進社會和諧的心,積極幫助曾經作惡多端的父親找回那個親手摧毀得千瘡百孔的家庭,而不是為了流量、不顧後果地生拉硬造一個“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故事。

不過,有誰在關注當事人女兒的感受和處境呢?從她發佈的動態來看,她的近況並不太好。

討論:這個逃離悲慘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錯嗎?

小編看到,有許多網友關心她,支持她遠離這個給她帶來童年陰影的原生家庭:

討論:這個逃離悲慘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錯嗎?

討論:這個逃離悲慘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錯嗎?

討論:這個逃離悲慘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錯嗎?

也有出謀劃策,願意幫助她的網友:

討論:這個逃離悲慘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錯嗎?

討論:這個逃離悲慘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錯嗎?

討論:這個逃離悲慘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錯嗎?

看完評論,瞭解了大多數網友的態度,我也算稍微安心。世上還是好人多。

不過,回到我們最初討論的問題:

當事人女兒應不應該再給這個父親一次機會?

小編認為,即便曾經聚眾吸毒的父親即便已經戒了毒,真心悔過想重返正常家庭生活,這難道算真正意義上的“好事”嗎?三峽晚報記者的所作所為算得上“成人之美”嗎?

我認為,非也!即便當事人父親刑滿釋放,成功迴歸社會,這最多算是“止損”。

不知道大家發現一個現象沒有,當壞人只需做一件好事,人們便對TA刮目相看,讚賞有加;只要好人犯了一件壞事,人們便全盤否定TA曾經做過的好事,眾人皆唾棄之。

這樣不對!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事人女兒好不容易脫離了罪惡而悲慘的原生家庭,正在為自己嶄新的人生而奮鬥,雖然艱辛但是充滿希望。

如果為了拯救一個曾經吸毒、家暴、好吃懶做的父親,去拿另一個年輕、鮮活的人生作為賭注,值得嗎?

基於血緣關係的傳統倫理道德,高於獨立個體的人生價值嗎?

此外這個女孩還未滿18週歲,如果父親不能盡到監護義務,地方執法機關能不能幫助女孩變更更合適的監護人呢?能不能傾聽網絡的正向聲音,給予應有的社會關懷?

小編Kyo在此表明態度:姑娘,自立自強的你才是社會的正能量,你勿須對任何傷害過你的人負責。

各位讀者,你們怎麼看?請在留言區討論吧。

討論:這個逃離悲慘原生家庭的孩子,有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