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他是明朝的一根頂樑柱,這根柱子一倒,再無人可以替代

對於袁崇煥,可以說是評論不一,有的說奸,有的是忠。從明末的寧遠大捷來看,袁崇煥忠於朝廷是無可厚非的,就是這樣的忠臣,最終被清軍用計謀,加上漢奸和崇禎皇帝的幫助下,悲慘的死去……食其肉的不是敵人,竟是自己的骨肉同胞,哀哉!

他是明朝的一根頂樑柱,這根柱子一倒,再無人可以替代


1626年(明朝天啟六年),努爾哈赤親率大軍13萬,號稱20萬,進攻寧遠城,袁崇煥英勇鎮靜,一點不慌,披上盔甲,和戰士們一起運石補牆。在這次戰役中,他負傷數處,卻擋住了敵人的進攻。就在敵人退卻時,他又組織敢死隊,縋下城牆,追殺敵人,並撿回箭枝十餘萬支。21日,滿清軍隊再次趁夜出擊,仍然沒有成功,只好於26日撤圍而去。

他是明朝的一根頂樑柱,這根柱子一倒,再無人可以替代


敵人撤退後,袁崇煥還表現出一副儒者的風度,派使者送信對努爾哈赤說:“老將縱橫數十年,沒有被打敗的時候,今敗於小可之手,這恐怕是天意啊!”努爾哈赤也很客氣地致書袁崇煥,而且還送給馬匹,“約期再戰”。

他是明朝的一根頂樑柱,這根柱子一倒,再無人可以替代

努爾哈赤在攻城時受了炮傷,只得躺在車中,鬱郁而回。他對諸貝勒說:“我自25歲打仗以來,每次都能打勝,沒有攻不下來的,歷時43年,獨不克寧遠一座孤城。”抑鬱中,背上又生了毒瘡,傷病交加,數月後,死於瀋陽以西四十里的援雞堡。

他是明朝的一根頂樑柱,這根柱子一倒,再無人可以替代

當然,有的學者認為,是努爾哈赤後來攻打蒙古時,受傷而亡的。據現在的學者考證,努爾哈赤極有可能是死於抑鬱症。首先馳騁疆場的努爾哈赤竟敗於進士出身袁崇煥之手,精神上肯定受到很大的創傷;再者鞍馬勞累,積勞成疾,對於傳位大事,萌含著家庭之變,也是深懷隱憂。至於他當時有無受傷,此為滿人所忌,今日已經無法考證了。

努爾哈赤死後,他的兒子皇太極繼位,建立了清朝。皇太極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是明朝的一根頂樑柱,這根柱子一倒,再無人可以替代

皇太極依照《三國演義》上的“群英會蔣幹中計”一節,這時他便使起反間計來。

就在這以前,清軍曾經抓到過兩名明宮派在城外負責養馬的太監,一個叫楊春,一個叫王成德。在撤回途中,皇太極派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成等人監守。這三個是降清的漢人。到了晚上,鮑承先與寧完成二人,依照皇太極所授的密計,大聲“耳語”道:“這次撤兵,並不是我們打了敗仗,那是皇上的妙計,你在這裡看到了沒有?獨自騎馬去敵處。敵軍中有兩名軍官過來參見皇上,他們說了好多的話,那兩個軍官就回去了,皇上和袁崇煥已有密約,過不了多久,大事就可成功了。”兩名太監正躺在旁邊,把這些話聽得十分清楚。第二天,姓楊的太監,見敵人撤退時十分慌亂,便趁敵人的“疏忽”逃奔而歸,並馬上把這些話報告了崇禎。

他是明朝的一根頂樑柱,這根柱子一倒,再無人可以替代

崇禎聽了這些話,由於他那多疑而又尖刻的性格,當然是馬上相信了。他立刻召袁崇煥進宮,立即將他逮捕下獄。

次年八月殺袁崇煥。籍其家,無餘資,是一個清官。袁崇煥不死,清兵很難入關。他是明朝的一根頂樑柱,這根柱子一倒,再無人可以替代。

他是明朝的一根頂樑柱,這根柱子一倒,再無人可以替代


直至臨刑:“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這篇流傳至今的詩,現在讀來,還是讓人心潮澎湃,可見袁崇煥的忠勇值得後人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