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康熙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都佔了上風,唯獨輸給四阿哥胤禛兩個字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

立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2歲),日後皇太子變得驕縱與蠻橫並結黨營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殺索額圖,父子關係趨於緊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理由,宣佈廢除太子。之後眾多阿哥開始了對於皇位的覬覦。

康熙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都佔了上風,唯獨輸給四阿哥胤禛兩個字

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共九人參與了奪嫡,史稱九子奪嫡。

縱觀諸位皇子,大阿哥胤禔是庶長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歡。由於提出要替父殺掉胤礽,讓康熙極為寒心,同時被三阿哥胤祉揭發搞魘鎮加害廢太子胤礽之事,被圈禁宗人府。

康熙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都佔了上風,唯獨輸給四阿哥胤禛兩個字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復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末被告與刑部尚書齊世武、步軍統領託合齊兵部尚書耿額結黨營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詔廢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

至此最具有競爭力的是兩大團體。

以八阿哥胤禩為首,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附庸的八爺黨。

康熙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都佔了上風,唯獨輸給四阿哥胤禛兩個字

以四阿哥胤禛為首,十三阿哥胤祥附庸的四爺黨。

康熙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都佔了上風,唯獨輸給四阿哥胤禛兩個字

八阿哥極善經營籠絡人心,人稱八賢王,朝中大員一多半都是“八爺黨”。

四阿哥刻薄清冷韜光養晦,人稱冷麵王,比起八爺來說當時是不得人心的。

但最終,帝位傳於四爺胤禛,是為雍正皇帝。

康熙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都佔了上風,唯獨輸給四阿哥胤禛兩個字

實際上,在當時的情形下胤禛只是得了一個帝位,要說當時朝中人心依然還在八阿哥手裡。同時,十四阿哥胤禵以大將軍王將十萬兵在外,內有人心外有兵馬。

按理說,得人心者的天下,何況當時八阿哥實際得的是“官員心”。應該是有很多機會覆雨翻雲的。

康熙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都佔了上風,唯獨輸給四阿哥胤禛兩個字

一者是康熙駕崩,雍正帝登極之初。再者是年羹堯西北用兵國家政局不穩之際。次者是八阿哥借整頓旗務聯絡八旗旗主進京欲恢復八王議政。

然而,三次都沒有成功,最終八爺黨分崩瓦解。

其實,八爺黨只輸在了兩個字:兵權。

康熙帝駕崩之時,雖然有十四阿哥在青海將兵十萬,但是供應糧草的卻是西安將軍年羹堯,

胤禵若兵臨城下,年羹堯便可一舉切斷糧草,十萬兵不出數日便瓦解。唯此,十四阿哥才無奈奉詔孤入京。是為一敗!

康熙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都佔了上風,唯獨輸給四阿哥胤禛兩個字

​年羹堯西北用兵之時,幾乎傾全國之力,政局可謂不穩。八爺黨運作後院起火,卻始終沒有成功,只因為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步軍統領衙門,這三大京畿宿衛都在十三阿哥胤祥

和九門提督隆科多手中。是為二敗!

康熙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都佔了上風,唯獨輸給四阿哥胤禛兩個字

八旗旗主進京討論恢復清初八王議政制度,是以滿人祖宗家法壓制,名義上是佔了上風。但紫禁城中卻是生殺大權操於雍正帝,名正言順提調善撲營一干侍衛陳兵震懾,鐵帽子王也無可奈何。

康熙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都佔了上風,唯獨輸給四阿哥胤禛兩個字

終其,八爺黨其實輸在了兵權兩個字上。

雍正帝雖然只有十三阿哥一個鐵桿,但是這是一個從小在軍營磨礪深得下層軍士人心的“俠王”,甚至許多人從小一塊吃軍營飯長大,等到康熙晚年,這些曾經的下層軍士都是千戶參將了。只需胤祥振臂一呼,軍隊任誰也提調不動了。

康熙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都佔了上風,唯獨輸給四阿哥胤禛兩個字

其實,八爺黨的失敗並不僅僅是在兵權一件上,更重要的是八爺黨只是得了人心,卻並不得民心。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早期中期政治經濟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戰事不斷,國家錢糧消耗巨大。康熙帝晚期,吏治腐敗各省的錢糧虧空極其嚴重,國庫存銀僅七百萬兩。可謂是一個爛攤子!

四阿哥胤禛是個辦差阿哥,深知國家沉珂重疾,也知道國家弊端所在。一心銳意改革,刷新吏治。也正因為雍正帝的努力,使得清帝國延續了百年,至乾隆登極,十三年十年,已是積蓄了五千萬的國庫存銀。

康熙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都佔了上風,唯獨輸給四阿哥胤禛兩個字

這也是康熙把江山交給胤禛的原因,如果是八阿哥當政,相必政局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畢竟八賢王只是官員的賢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