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康熙九子夺嫡,八阿哥胤禩都占了上风,唯独输给四阿哥胤禛两个字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

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康熙九子夺嫡,八阿哥胤禩都占了上风,唯独输给四阿哥胤禛两个字

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共九人参与了夺嫡,史称九子夺嫡。

纵观诸位皇子,大阿哥胤禔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由于提出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同时被三阿哥胤祉揭发搞魇镇加害废太子胤礽之事,被圈禁宗人府。

康熙九子夺嫡,八阿哥胤禩都占了上风,唯独输给四阿哥胤禛两个字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

至此最具有竞争力的是两大团体。

以八阿哥胤禩为首,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附庸的八爷党。

康熙九子夺嫡,八阿哥胤禩都占了上风,唯独输给四阿哥胤禛两个字

以四阿哥胤禛为首,十三阿哥胤祥附庸的四爷党。

康熙九子夺嫡,八阿哥胤禩都占了上风,唯独输给四阿哥胤禛两个字

八阿哥极善经营笼络人心,人称八贤王,朝中大员一多半都是“八爷党”。

四阿哥刻薄清冷韬光养晦,人称冷面王,比起八爷来说当时是不得人心的。

但最终,帝位传于四爷胤禛,是为雍正皇帝。

康熙九子夺嫡,八阿哥胤禩都占了上风,唯独输给四阿哥胤禛两个字

实际上,在当时的情形下胤禛只是得了一个帝位,要说当时朝中人心依然还在八阿哥手里。同时,十四阿哥胤禵以大将军王将十万兵在外,内有人心外有兵马。

按理说,得人心者的天下,何况当时八阿哥实际得的是“官员心”。应该是有很多机会覆雨翻云的。

康熙九子夺嫡,八阿哥胤禩都占了上风,唯独输给四阿哥胤禛两个字

一者是康熙驾崩,雍正帝登极之初。再者是年羹尧西北用兵国家政局不稳之际。次者是八阿哥借整顿旗务联络八旗旗主进京欲恢复八王议政。

然而,三次都没有成功,最终八爷党分崩瓦解。

其实,八爷党只输在了两个字:兵权。

康熙帝驾崩之时,虽然有十四阿哥在青海将兵十万,但是供应粮草的却是西安将军年羹尧,

胤禵若兵临城下,年羹尧便可一举切断粮草,十万兵不出数日便瓦解。唯此,十四阿哥才无奈奉诏孤入京。是为一败!

康熙九子夺嫡,八阿哥胤禩都占了上风,唯独输给四阿哥胤禛两个字

​年羹尧西北用兵之时,几乎倾全国之力,政局可谓不稳。八爷党运作后院起火,却始终没有成功,只因为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步军统领衙门,这三大京畿宿卫都在十三阿哥胤祥

和九门提督隆科多手中。是为二败!

康熙九子夺嫡,八阿哥胤禩都占了上风,唯独输给四阿哥胤禛两个字

八旗旗主进京讨论恢复清初八王议政制度,是以满人祖宗家法压制,名义上是占了上风。但紫禁城中却是生杀大权操于雍正帝,名正言顺提调善扑营一干侍卫陈兵震慑,铁帽子王也无可奈何。

康熙九子夺嫡,八阿哥胤禩都占了上风,唯独输给四阿哥胤禛两个字

终其,八爷党其实输在了兵权两个字上。

雍正帝虽然只有十三阿哥一个铁杆,但是这是一个从小在军营磨砺深得下层军士人心的“侠王”,甚至许多人从小一块吃军营饭长大,等到康熙晚年,这些曾经的下层军士都是千户参将了。只需胤祥振臂一呼,军队任谁也提调不动了。

康熙九子夺嫡,八阿哥胤禩都占了上风,唯独输给四阿哥胤禛两个字

其实,八爷党的失败并不仅仅是在兵权一件上,更重要的是八爷党只是得了人心,却并不得民心。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早期中期政治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战事不断,国家钱粮消耗巨大。康熙帝晚期,吏治腐败各省的钱粮亏空极其严重,国库存银仅七百万两。可谓是一个烂摊子!

四阿哥胤禛是个办差阿哥,深知国家沉珂重疾,也知道国家弊端所在。一心锐意改革,刷新吏治。也正因为雍正帝的努力,使得清帝国延续了百年,至乾隆登极,十三年十年,已是积蓄了五千万的国库存银。

康熙九子夺嫡,八阿哥胤禩都占了上风,唯独输给四阿哥胤禛两个字

这也是康熙把江山交给胤禛的原因,如果是八阿哥当政,相必政局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毕竟八贤王只是官员的贤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