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莫氏政經說系列——中國金融發展畸形

中國金融發展迅猛基礎在哪裡,金融業同行為啥拼命加槓桿,不惜短借長投出現資產負債不匹配,民間高利貸怎衍化為互聯網金融,國民金融常識是否健全,為啥金融騙局屢見不懲,空手套白狼或者預算軟約束如何造成金融亂象,金融風控手段為啥如此原始初等,金融發展本質在哪裡,具有資本風險遠見的金融舵手又有多少。一談及金融,國民似乎很興奮,高薪就是最好表象,左右手互倒,傳銷遊說,債務滾動發行,有槓桿就上,衝規模以求大而不倒,不用理會底層資產,用各種抽屜合同規避監管硬指標,發明各類非標融資工具,構設內部資金池,自買自賣,還有各種殼公司可供調遣,資金掮客橫行無忌,雁過拔毛,資金成本層層累加,最後中小企業融資成本變相高企,逼得企業家鋌而走險,拼命擴張,炫耀概念,千萬要維持住投資狂想曲,一停便會出現資金鍊破裂。

金融本質就是資金融通,慷他人之慨,用別人的錢賺錢,利用槓桿撬動大量資金,極大放大潛在收益幅度,至於虧損幅度往往不在考慮範圍,有時連資本金都是別人的。畢竟在職業金融經理層的眼裡,資本與債務都是別人的錢,拿別人的錢去滿足自己的擴張求勝慾望,似乎是天底下最美妙的事情。全社會資金分佈不均衡,自然會產生借貸活動,如何集合眾多散戶的閒餘金錢然後加以集中管理配置基本決定了各金融細分行業的商業模式,比如銀行以存款利息誘引零錢,保險擔保以風險保障吸收零錢,證券基金信託以投資收益獲取閒錢。金融同業還可以互相拆借資金,形成第二層級市場,如此一來全社會閒錢基本都會被吸納到這個體系,不管出於增值還是保值的目的。吸引資金夯實資本與負債永遠是金融業發展要務,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連錢都搞不到,怎去開伙,金融業正是用錢下鍋的,通過錢生錢模式生出更多的錢來,有時還挺像無中生有的藝術創造,連從業人員都自我陶醉其中。錢一旦到手,還不能爛在手裡,得讓它流動起來,傳給下一家用錢的人,畢竟錢爛在自己手裡就跟藏錢在自己床底下沒啥區別,因為錢本身是沒有價值的,生命在於運動,此語不虛也,這對於金錢也是適用的。金錢就在一家家金融企業手裡互倒,按理說應該要滲透到實體經濟層面,才能創造價值反哺金融,但也難免資金流向自我循環,因為資金利潤嗅覺是最靈敏的,哪裡利潤較高即使是一時虛幻也會奔去哪裡,實體企業只是它主要流向渠道之一而已罷了,它可以自娛自樂,就在金融同業圈子裡轉來轉去就是無法下沉,這往往就是風險偏好較為謹慎時候。國家只能把牛牽到河邊,但也不能強迫它喝水,實體經濟尚未改善,金融就如盤旋在上的蒼鷹,久久不下,金融也是順週期產物,雪中送炭有點高估他們魄力,錦上添花倒是樂見其成。

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倘若少了強大資金流通網絡,也是難以想象的事情,金融可是助推經濟發展最強動力,匯聚社會閒錢辦成社會大事。強勁需求擺在眼前,不管是外貿引導下的國外市場,還是內需轉向下的國內市場,要填飽數億級別的人類物質慾望還真不是小事,如何快速擴大規模,加快生產,看住自己碗裡還得看鍋裡的,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商場如戰場,源源不斷的資金就是後備充足彈藥,要打仗不背上彈藥那不是自尋死路嗎,所以資金要快速融通,最好一步到位,快速到手,多高資金成本或者項目風險倒在其次,大時代需要召喚大英雄,看到周圍的人都賺錢了,豈能靜坐不動,市場經濟宏潮湧動,多少弄潮兒應時而動,不亦樂乎。慾望被攪動,消費投資互相促進,金融作為第三方當然樂見其成,終於可以大顯身手了,錢怎麼會是問題呢,錢永遠都是問題,要知道錢可以自我派生,循環利用,高效高能,理論上是無極限的,只要多設置幾層交易結構,多倒手多換人不就可以無中生有般生出很多錢嗎,表內不夠就表外,合同還可以倒籤還可以藏在桌子底下,連賬本都有好幾套,標準太繁瑣那就定製非標,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金融創新才是阿拉丁神燈,滿足你任何離奇融資需求,至於你項目投資收益前景或者經營技能,好像不是金融專業人士所能領會的,術業有專攻,金融業似乎就跟錢打交道就行了。當然它在資產端還是可以通過貸款客戶或項目與投資資產類別分散化規避風險,就如它在負債端也是從最廣大人民群眾手裡籌錢,極大分散了風險。因此,風險分散對金融業實在是太重要了,保險就是典型大數定律應用。

經濟持續增長,財富持續累積,金融持續發展,工具持續創新,監管持續加嚴,當金融自身進化為龐然大物,甚至基本大而不倒了,直接危及全社會安居樂業,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管,金融天生就帶有政治意味,最廣大人民群眾生存發展根子都握在金融體系手裡,稍有不慎都是無聲處聽驚雷,比戰爭疫病都可怕。關鍵是社會最聰明的人都在玩金融,監管層有時都搞不清楚到底是道高一丈還是魔高一尺,到底誰更聰明呢,迷局之中看不清對方真面目,你到底該打哪裡呢,金融這條蛇的七寸在哪裡呢,你能摸到這頭大象哪個部位呢,你甚至會臆想自我已掌握全局,靠自己拇指法則或者學者高明模型,其實每項監管措施都會造出自己孽緣之果,所以也要不斷進化。比如你通過存貸比似乎完美控制了銀行流動性危機,但它卻發放了更多非標貸款,這個指標自然形同虛設了,比如你通過限定資本充足率似乎完美控制了槓桿風險,但它有自己內部模型算法爭辯可以降低要求,至於模型黑箱子即使打開給你看,關鍵是你看得懂嗎,或者即使看懂了時間成本又有多大呢,關鍵你還允許它發行很多次級債來充實資本,似乎是幫助它達標,滿足政策最低要求。當然為了鼓勵保護金融業發展,政府還是可以出臺眾多優惠政策,比如控牌照給予壟斷資源,定最低價格保證盈利水平,或者給予殼公司融資便利,甚至直接發放流動性都可以,至於抵押證券質量也是官方指定即可。金融發展本意在於扶持刺激實體經濟,養高處優金融業往往有時忘記自己政策使命與發展實質,出問題才找政府解決,不出問題不讓政府管,揮之即來推之即去。

至於民間金融發展,基本是自生自滅的狀態,互聯網金融興起尤其加速了這個金融化進程,讓更多人捲入金融發展洪流之中,但到底有多少金融常識或金融政策來保護弱勢群體呢,掛羊頭賣狗肉,看似合法合規實則沆瀣一氣。金融發展要分散化風險,所以普惠金融還是有一定道理,風險大家一起承擔雖然風險沒減少至少心理上可接受了,看著大家同自己一起遭殃似乎也免了自責罪惡感,但金融發展也要同時加強風險控制才行,風險控制要麼依靠超強經驗直覺要麼依靠大數據模型,民間金融土路子一多自我意識一超拔,便會躍出自己能力圈,看似無所不能實則不堪一擊,或許未來雲計算雲平臺可以解決中小金融企業燃眉之急吧。國民金融常識缺乏也不能多怪,畢竟農耕文化才是我們祖先千年延綿不絕的歷史遺產,急功近利之心會讓人迷狂,周圍人賺錢效應會鼓勵盲目模仿,認識你自己自古就是最大哲學命題。金融投資看似低門檻,實則裡面門道眾多,險境重重,中國股市就是最大典型案例,互聯網金融能否不步股市發展後塵呢。其實金融如政治,都不是普通人玩得起,金融天生就是政治左膀右臂,政治也依賴金融,金融圈內人自然會懂政治懂人性心理,貪婪恐懼之心人皆有之,金融發展看來要反人性才行,活到最後才是最好的金融機構,畢竟如百年雷曼都可倒閉,金融海嘯過來只能自求多福,頭腦裡提前演示風險風暴或許不失為良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