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高薪工作的祕訣:你要擁有“倍數化”能力

這麼多年工作下來,我遇到過不少高薪人士。無論是創業還是做企業高管,他們都拿著百萬年薪。在和他們的聊天中,我發現無論什麼行業,高薪的工作都有一些共性。今天的文章,Boy 就來具體聊聊。

絕大多數高薪人士都和我提起一個基本事實:身體勞動力創造的價值是有天花板的。一個人再厲害,依靠雙手勞動所能產生的價值都有極限。

比如,裝配技術再嫻熟,也很難1分鐘打包20個產品;

數字計算能力再牛逼,也不可能一個人審計完全年的財務報表;

基礎代碼寫得再溜,也不會一個人頂一個產品團隊。

這些工作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高重複性,低創造性。它們產生的價值,和時間呈正相關增長。時間越久,工作的完成度越高,產生的價值越大。

而以時間為價值計量單位的工作,未來都會被技術所取代。身體勞動力的極限將會被機器打破。

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德勤,已經研發出財務機器人,能夠7x24 小時不間斷地完成基礎的財務工作;亞馬遜早已經實現全智能化的倉儲管理,偌大的倉庫不見一名工人......

這些例子,看上去和我們八杆子打不著,但已足夠引起警醒。變革真正到來時,從來不會提前打招呼,而是以狂風驟雨般的姿態一夜之間席捲而來。

高薪工作的秘诀:你要拥有“倍数化”能力

落實到我們每個人,帶來的啟示是:未來高薪的工作絕不以時間為價值計量單位。

真正高薪的工作,以“倍數”為計量單位。

這是什麼意思呢?員工在工作崗位上創造的價值,要具備能夠成倍放大的特徵,從而實現企業價值的規模化增長。而具備這種“倍數化”能力的員工,才有資格獲得極高的薪水報酬。

這和經濟學中“規模經濟”的概念很像。

比如,開設一家工廠的成本包括場地租金、生產流水線架設、生產原材料、工人工資等。其中,場地租金、生產流水線架設都屬於固定成本(不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生產1件產品和生產100件產品都是花這麼多錢)。生產原材料和工人工資屬於變動成本(跟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

假設生產流水線開動一天的固定成本是200萬元,一天生產1000件產品,需要10個工人。其中一件產品的原材料成本是500元,一個工人一天的工資是200元。

那麼,生產一天的總成本是:

2000000+500×1000+200×10=2502000(元)

生產一件產品的成本就是:

2502000/1000=2502(元)

現在還是同樣的生產線,但一天需要生產2000件產品,工人也相應要增加到20人。

這時生產一天的總成本就變成:

2000000+500×2000+200×20=3004000(元)

生產一件產品的成本也相應變成:

3004000/2000=1502(元)

生產1000件產品的單位成本是2502元,而生產2000件產品的單位成本是1502元。這裡的關鍵在於,改變的變動成本對產品單位生產成本只有微乎其微的影響(下圖中黃色虛線框)。而巨大且不變的固定成本,攤薄了整個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分子不變,分母大幅度增加,除下來的成本當然就是減少了(下圖中藍色的虛線框)。

高薪工作的秘诀:你要拥有“倍数化”能力

這就叫規模經濟:規模增長越多,單位成本越低。

現在投入200萬的固定成本,生產1000件產品和生產2000件產品,後者單位生產成本更低。你是老闆你會怎麼做?當然是儘可能多接訂單,擴大生產規模了!生產2000件不夠,還要生產4000件,5000件......讓單位生產成本不斷下降,這樣利潤才會不斷上升。

這個道理放在職場裡同樣適用。

高重複性,低創造性的工作,就是企業生產的“變動成本”。因為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極限的。當生產規模擴大,員工人數也要相應增加,單位成本並沒有降低,有時反而還會升高(如果招到不靠譜的員工)。這時,作為企業的經營者,當然希望用技術來一勞永逸解決這個問題,降低成本了。

而擁有倍數化能力的員工,就像生產流水線這種“固定成本”。他產生的價值能夠不斷複製到多個項目和領域中,從而給企業帶來成百上千倍的價值回報。即使他拿著極高的薪水報酬,最後在計算收益時,反而還降低了企業的單位生產成本。

這就是倍數化的魔力,也是個人效能規模化的範例。

這樣的現實例子有沒有呢?數不勝數。

比如像麥肯錫、波士頓這類頂級的戰略諮詢公司。諮詢顧問們拿著豐厚的薪水,賣著七位數的戰略報告。他們的核心服務,是提供Methodology(分析方法論)

高薪工作的秘诀:你要拥有“倍数化”能力

諮詢公司的分析框架

諮詢公司耗費巨大人力財力,開發出一套適用於某一行業的研究體系或分析框架,然後將該框架複製到行業內的眾多客戶中去。大方向上依葫蘆畫瓢,小方向上根據具體項目適當調整。雖然前期投入的研發成本巨大,但後期依靠規模化的優勢,能夠輕鬆實現數倍的價值回報。

而主導開發出這套方法的人,即使拿著百萬千萬的年薪,放在更大的收益面前,公司也根本不虧。

所以這是倍數化能力的第一個特徵:價值的可複製化。

即,這份工作創造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手頭的任務或自己的部門裡,而是能夠擴大到全公司,甚至全行業。它能夠不斷複製,反覆使用。

我們在尋求職業發展突破時,一定要去追求那些擁有“價值可複製化”特徵的工作。

比如,培養和帶領團隊。當團隊裡每一個人都掌握了你的經驗與方法時(理想狀態下),你帶領5個人就能為公司創造起碼5倍的價值。最後在計算收益時,他們創造的價值都有你的份。

再比如,開發出一套在線辦公系統。它能夠實現全公司員工的文件共享,項目跟蹤管理及人員同步協作。這套系統如果複製運用到全國各地的分公司裡,提升的效率絕對是驚人的。

高薪工作的秘诀:你要拥有“倍数化”能力

在線同步辦公系統

總之,價值的可複製化圍繞著“一套方法,一套體系,一套理論,一套工具”。這樣的工作,才具備高回報價值。

倍數化工作的第二個特徵,是具備創意思維。

它不以時間為價值衡量單位,而是以最終成果為導向。

比如廣告、設計、藝術這類工作,它們的核心價值是腦力創意。創意的好壞絕不以消耗時間的長短來衡量。很可能一大群人在會議室裡憋五六個小時,也不比一個聰明人花一分鐘想出來的創意好。而一個好創意,可以給企業帶來成百上千倍的價值。

可口可樂為了鼓勵人們不要將喝完的可樂瓶隨手丟掉,在越南發起過一個“變廢為寶”的活動。可口可樂設計了16套不同功能的“瓶蓋”,只要把這些瓶蓋擰在舊的可樂瓶上,就可以把瓶子變成筆刷、泡泡機、噴水槍、醬油瓶等多種實用工具。

高薪工作的秘诀:你要拥有“倍数化”能力

可口可樂設計的16套瓶蓋

這個創意不僅有效回收了舊可樂瓶,還帶起一波新可樂的銷售。人們為了蒐集這些工具,跑去購買更多的可樂。這些瓶蓋的生產成本非常低,可這個創意卻帶來了極高的商業和社會價值。並且最重要的是,這個創意能夠複製到可口可樂全球的其他國家和市場裡。

好創意的最大特點,是它沒有專業門檻的限制。它不需要考證書,也不需要做培訓。任何人,只要有足夠豐富的經驗和經歷,並且善於捕捉細節、勤于思考,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創意方法。

無論是基層員工,還是高層管理者,具備創意思維的人,就具備了倍數化能力的基礎。這一定是未來職場的核心競爭力。

說了這麼多,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倍數化能力呢?Boy 最後分享3個小建議:

1、練習抽象總結的能力

從具體的事物中,提煉出抽象的方法與模型,然後運用在其他事物裡。這種自下而上的總結能力,是最容易倍數化的價值。

培養這種能力要從日常生活中下手。學會找到事物之間的共性,然後用道理與方法來做歸納總結。

比如,看懸疑電影,做主題演講,接受新聞採訪,這三件事的共性在於:都是在一個固定時間段內進行觀點和內容輸出。

既然是內容輸出,那麼講故事的能力就是關鍵。如果你看過羅伯特·麥基(好萊塢著名編劇)的《故事》,就會明白好故事引人入勝的通用規則與原理。而這套方法,幾乎能夠複製使用在所有內容輸出的場合。

2、具備成本意識

千萬不要只把眼光放在“倍數增長”上,以為只要能夠翻倍都是好的。倍數化能力的本質,是通過價值的倍數化從而在整體上降低成本。如果價值翻倍了,成本反而翻倍得更厲害,那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倍數化能力。

因此,我們需要具備成本意識。當找到能讓你的價值成倍發揮作用的場合時,思考在這些場合下是否還會大幅提高其他的投入成本。

比如,你為公司開發了一套在線報銷系統。本以為這個系統可以複製使用到幾十家分公司裡,大幅提高財務報銷的效率。可最後實施起來卻發現,想要流暢運行這套系統,全國分公司的電腦都需要花錢做硬件升級。雖然價值倍數化了,但投入成本同樣也在倍數化,這就得不償失了。

好的倍數化能力,一定是將價值進行低成本的複製。

3、鍛鍊槓桿思維

所謂槓桿思維,就是用極小的成本去撬動極大的資源,從而做到收益最大化。

這種思維在金融領域非常常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30%的首付去撬動100%的房產。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倍數化”。

放在職業成長裡,可以借鑑的心得是:先做好某一件事,然後以這件事為基點去撬動更多可能的事情發生

比如,先服務好一小群種子用戶,然後藉助他們的力量去擴散影響到更大眾的群體;再比如,找到關鍵決策人,然後通過他去影響其他相關決策者等等。

“撬動槓桿”的訣竅在於,找到推動事情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沒有它,事情就無法繼續推進下去。在思考過程中,可以不停反問自己:

有和沒有這個因素,會給事件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嗎?

如果將這個因素的效率提升2倍,會讓整個事件提升多少倍效益?

如果攻克了這個關鍵點,接下來會產生怎樣的連鎖效應?

想清楚了這些,才能集中火力。這就是槓桿思維的核心:找到支點。這為後面的以小搏大,實現價值倍數化提供了可能。

最後,今天的文章總結如下:

高薪工作的標準:以“倍數”為價值計量單位,倍數越大,價值越高;

倍數化能力的特徵:(1)價值的可複製化;(2)具備創意思維;

如何培養倍數化能力:(1)練習抽象總結的能力;(2)具備成本意識;(3)鍛鍊槓桿思維。

以上,就是我對高薪工作的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示。

作者:張良計, 一個左手乾貨,右手雞湯的真性情boy。

本文源自蘇寧財富資訊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