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怎么看郭德纲在《坑王驾到》点评86版《西游记》被六小龄童发文评论这件事?

九月晴天


9月12日,六小龄童章金莱发文评价了郭德纲对西游记的一些看法,发文很简单,就几个字:“艺友的句句真言”

翻看章老师这几年仅千条微博,大多都是和西游记和孙悟空有关的,所谓美猴王专业代言人,一个角色演了一辈子,也是一辈子演了一个角色。

视频中郭德纲说的什么呢,大意就是86年那版西游记为什么到现在依旧经久不衰,已经年年播放回味的,因为那一版西游记演的像,演员造型和台词功底,都符合老百姓心里西游记的样子,孙悟空就应该是这样的,猪八戒就应该这样,因为老百姓打心里附和,所以深入人心。

什么叫像?

这个就是像,老百姓一眼就知道这是谁,要干嘛。

这个就是不像,老百姓多一半时间都在琢磨这货演的谁啊

老郭说这话,到底想表达什么,光看视频不好说,我理解着,他还是在挤兑同行。

老郭其实是有私心的,现在相声行业比较乱,许多创新相声和现代相声成为主流,而传统相声却稍显落寞,电视上全是西装革履嬉皮笑脸的艺术家按月领工资,剧场里却是大褂布鞋旱涝各凭本事。

老郭言外之意大概就是说某些相声表演艺术家根本就不像相声,毫无功底驴唇不对马嘴却要打着创新的旗号说这是新相声。再找几个大腕商业互捧就火了,丝毫不在意观众心中的相声,摒弃传统,对于这点,我还是比较赞同郭德纲说的这种意思。

时代在发展,相声也可以进步创新,但要基于传统和事实,不能盲目改编,你拿个痰盂当酒壶你说是创新,谁信啊?


四斤


郭德纲点评86版《西游记》:制作不算精良,特效也很粗糙,为何至今每年暑假重播?郭德纲大致表示:重要原因之一,它折射了中华传统文化,符合老百姓心目中西游记的样子,首先来说来百姓觉得像。孙悟空、猪八戒、玉皇大帝等就应该是这样子,所以深入人心。不要与百姓对着干,俗话说扮上不像不如不唱,不能盲目的创新。这一段点评同时得到了六小龄童的认可,发文称:艺友句句真言。


笔者对郭德纲的点评没有异意,觉得就是这么个道理。同时我注意到也有很多网友不买账,认为86版《西游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原因?还有的认为当时《西游记》谁演都能火,与六小龄童无关等等质疑,反对六小龄童的网友还真不在少数。其实在86版《西游记》之前已经有了不少的版本,较为成功的是香港邵氏公司的5部66年至68年的《西游记》,在制作水平和特效等精良程度上远超86版。在央视86版《西游记》未问世之前,绝对堪称经典。


之后香港陆续推出《西游记》多部影视作品,74年《马骝精》,75年《红孩儿》大陆的大小录像厅都播过。日本78年也拍了一部《西游记》并在大陆播出,但只播了5集(违背传统文化,角色男女不分)。82年台湾也拍了2部,但是过于创新,打赢妖怪后孙悟空就跳舞(迪斯科),就连当时内地的录像厅都不愿意多放。大陆地区真人版《西游记》可追溯至1927年《西游记之盘丝洞》。那么把86年之前香港、台湾、日本、大陆的孙悟空放在一起,就算没看过《西游记》依然会觉得六小龄童最像孙悟空。所以我认为先入为主的说法很牵强,不能成立。



还有就是谁演孙悟空谁都会火?这个说法同样适用于各种其他影视作品,基本属于“抬杠”,那么获得各种影帝的是不是也可以这么说?持这种态度的网友基本属于标准“杠精”。当时导演选演员很挑剔,只有符合条件的才会被选上,也就是说六小龄童符合条件,又是演猴戏的世家 。导演当时看六小龄童外表不太满意(瘦小枯干,怕他不能吃苦),没想到试戏时,扮上戏装后活脱一个孙猴上身,又能吃苦又很敬业。所以我认为:这种“抬杠”的说辞不必理会,演员自身的付出完全被“杠精”忽略了。郭德纲的点评也没什么毛病:不要与百姓对着干。那么笔者对六小龄童以往有些观点,持怀疑态度,大家可以共同探讨。就比如孙悟空能不能谈恋爱。


这也是六小龄童被诟病最多的地方。笔者认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人、神、妖集于一身的人物,作为人一定是有感情的。那么周星驰将孙悟空“人”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弥补了原著中的不足。六小龄童认为孙悟空不应谈恋爱,但笔者认为:孙悟空作为一个超级英雄,就算不喜欢别人,但拦不住别人喜欢你。所以我完全接受《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只要安排的合理就行。不知大家是如何看的呢?


明辨是非123




西门观点:郭德纲的评价有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至少不是所有原因。还有什么原因,且听我的分析。

首先借用网友的回答看看郭德纲如何评价86版《西游记》,而六小龄童又如何回应:

郭德纲的评价其实就是一句话:虽然‘’制作不算精良,特效也很粗糙,但符合老百姓心中西游记的样子‘’。而六小龄童的回应只有六个字‘’艺友句句真言‘’。



其实,说符合老百姓心中《西游记》的样子,主要指人物形象的塑造,86 版《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塑造很传统,也很正统,基本上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物进行塑造,比如完全人形的唐僧和沙和尚,因此,比较符合老百姓心中的样子。

而后来拍摄《西游记》以及以《西游记》为核心的影视剧和动漫,基本上就是乱弹琴,有些简直就是丑化和歪曲历史名著。



其实,有关《西游记》的拍摄,应该有45个版本,但之前的大都是以《西游记》为内容的一些片段,而且大多是电影,如最早1927年拍摄的无声电影《盘丝洞》,1953年拍摄的电影《猪八戒招亲》,1960年拍摄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1964年拍摄的《孙悟空七打九尾狐》……这些,虽然还可以,但都是片段。

而86版《西游记》是第一部以《西游记》全本为内容的电视剧,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基本按照原著改变,特别是人物形象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天上人间很多神仙和妖魔鬼怪在老百姓心中留下来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也就是扎下了根,即便后来有再好的,也让老百姓难以认可。



因此,除了郭德纲评价的‘’符合老百姓心中《西游记》的样子‘’以外,86版《西游记》作为第一个整体名著内容的电视剧,第一印象深入人心难以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这个问题其实激起了我很多的思潮,那就来说说吧。

首先郭德纲说的没错,86版西游记就是符合大众对于西游记的人物印象,就算到了现代当时的西游人物形象也是符合审美的。

那么有人说周星驰的孙悟空才是他们心里的孙悟空形象,但这么说的人真的觉得周星驰演的是西游记吗?或者说演的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吗?其实大多数是喜欢周星驰根据孙悟空这个人物做出的艺术再创造吧。

再举个例子,鸟山明漫画中的孙悟空也被大家所承认,并封为经典形象,但谁也不会把他当成花果山的美猴王吧?

其实根据时代不同人们的审美也不同,以前西游记的故事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的世界观,所以能够自由恋爱的孙悟空得到了大家喜欢,但让你想想原版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可能还是86西游记的人物形象更符合。

再说说章金莱老师,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他的艺术成就,但他毕竟也是一个老艺术家,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难免不同于现在的年轻人,在这方面我更希望人们能够体谅章老师,而不是各种讽刺贬低。老艺术家有自己的艺术坚持还是值得尊敬的,我们可以不同意,但也最好尊重一下传统的思想。

其实我最喜欢的思想模式是和而不同,章老师代表了很大的同年龄群体,在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只有年轻人的声音才是正确的,年轻人的思想反而应该是更包容的,因为年轻人接受的咨询与观念可能是老几辈人的几倍,拥有越多的人越该懂得包容不是吗?






想法太多的喵


我想说的是《浮士德》和《The Confession of Dorian Gray 》(道连格雷的自白)。

在二战后,有人戏谑地改了《浮士德》搬上舞台,空有新形式而没有新思想,受到观众抵制。观众们都说旧的好。

《The Confession of Dorian Gray 》(道连格雷的自白)改自王尔德的名著。改得很好,好评如潮。

所以说名著经典并非不能改,如果不改的话,可能已被年轻人所遗忘,因为不再觉得有审美或实用价值。

例如《红楼梦》,不管怎么解读,都好过不读。不读不动,就会死。而书的意义就是那些文字不想死。

所以我觉得郭和六小龄童所说的观点并不值得推崇。我们的文化早就非常僵化刻板了,如果还不准在名著上发挥点创造性,莫非是要文化自尽。

当然,如果没有好的创造,不如保持原样。如果哪天我们退化到原始人时,这些名著就可发挥启迪人心的功效。但是洋人也一直在改他们的名著(例如莎翁),并以新思想来吸引年轻人,而我们如果落在后面,可谓是自讨苦吃了。

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戴着无形的脚镣在跳舞,强颜欢笑。连翅膀都得“隐形”。没有自由活泼的精神,要如何建立我们的文化?

我想起姜昆了。

有一次在电视上许多人谈对未来中国的梦想,姜昆就说他的梦想可不能实现,他一个人爽了,全国人都会反对的。原来他的梦想就是回到旧北京的天桥看各种失传的相声和杂耍。

他是真的热爱相声,但也明白那个黄金时代是一去不返了。他也不会希望一切回流。因为一切回流,要以牺牲所有人现在的幸福生活为代价。

所以我相信,象他那样的艺术家,不管再怎么钟爱一件事物,不会把它置于所有民众的利益之上。不是那种王侯式的,倾全国以供一人之私的霸权式喜爱。


用户102106834333






搞笑滴


我是89年出生的,也是看着86版《西游记》长大的一代人。不可否认,美猴王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身上的那股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但是86版《西游记》真的就说不成吗?我看未必,《西游记》把唐僧,刻画成一个软弱、无能、只会喊“悟空、救我”的形象。这个形象也印在很多人的脑海里,但是历史上的“唐僧”,玄奘大师一生的经历就这样被遗忘。早些年的时候,很多人只知道唐僧,不知道玄奘。我建议你们可以去看一下纪录片《玄奘大师》。六小龄童作为猴戏的传承者,值得我们尊重。但他似乎也只顾自己的“美猴王”,而忽略了真正应该被当代人所推崇、纪念的“玄奘大师”!

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喜欢也好,批评也罢,一任诸君。


长安路上未归客


郭德纲比章金莱有文化,西游记是老百姓心目中的西游记。人家没说的是,专家眼中的西游记,导演眼中的西游记,原著作者眼中的西游记。被损了都不知道,还发文感谢。

郭老师说过文无第一,别人拍个大话XXX,被你喷个没停,一个唱戏的不去发扬国粹,跑去拍了一部电视剧想吃一辈子,有本事继续发扬六龄童、小六龄童的事业呀,好好的一块招牌砸你手里了。别抱怨梨园行落寞了,早二十年相声不比京剧。


作死认证委员会



虫儿61


说句实在的 网上很多扮孙悟空的 都还是照着86版的扮相扮演的 没有模仿周星驰的 日本的 其他的等等… 这已经说明了大家心目中认可的那个孙悟空 然而周星驰的孙悟空为何经典?这里面自然离不开他一贯的无厘头风格 如果他也正经八百的演一部西游记 不带搞笑的 我相信 我们还是愿意看86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