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快遞員能否跟得上“新零售”

快遞員能否跟得上“新零售”

由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與蘇寧易購聯合發佈的《2018快遞員群體洞察報告》顯示,我國快遞員總數已經達到300萬人,平均月工資為6200元左右,八成以上的快遞員日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通過更多送件來獲得更高收入。

如果僅從工資收入來說,快遞員的收入已經高於國內平均水平。快遞企業多為私營單位,而在2017年,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月工資為3813.4元,而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月工資為6193.2元,僅與快遞員持平。

快遞員的高收入,一方面與其工作環境、勞累程度以及送件提成的激勵機制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網絡零售的發展緊密相關。蓬勃發展的快遞業,在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也成為經濟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行業。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快遞支撐網絡零售額接近1.5萬億元,快遞業務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0.62%。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網絡零售業還會繼續發展。但是,網絡零售業的發展,並不意味著當下快遞行業,一直能夠借其東風。在國內的互聯網領域,一直有“一個白領九個藍領”的說法,即一個網絡工程師背後,其實有大量的藍領在為之跑腿。僅以網絡零售業為例,不管是交易雙方溝通、貨品選擇還是支付過程,都能夠在“不見面”的狀態下進行。可是,到了物流環節的最後終端,則是千千萬萬快遞員跑腿上門送貨。

但是,消費者不可能任何時間,都在某個填寫好的地址等待貨物,也不是任何條件下都方便開門。而對於整個產業鏈而言,一個快遞員騎著電動車“不打招呼”地挨家挨戶送貨,其實也是非常低效的,各種小超市代收快遞業務也隨之應運而生。當然,這種低效的配送模式之所以存在,也是因為其運營成本低。

不過,如果快遞業的人力成本持續上升,那麼現有的快遞員配送模式就需要改變。並且,電動自行車的新國標已經發布,如果各地對於快遞用車的監管趨於嚴格,也將增加快遞行業的交通成本。對此,也有的企業進行了無人機、無人車的試驗,但這些試驗都停留在理論層面。且不論這些“高科技”配送工具的效率如何,單單一個城市交通安全,就足以讓這些設想在短期之內難以實現。

事實上,快遞業隨網絡零售業而崛起,如今網絡零售業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網絡零售商品從傳統的服裝、電子產品擴展到各個領域,不同類別的商品,其不僅議價、交易習慣不同,儲存、配送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也就是說,騎著電動車,拎著大包裹挨家挨戶敲門的快遞模式,無法滿足未來網絡零售業所需。

目前,已經有網絡零售企業,開始佈局線下門店,儘管現階段這些線下門店的數量和佈局,還不能與線下大型連鎖商超相比,但也已經初具一定規模。那麼,如果這些線下門店足夠深入社區,可以在終端配送環節上發揮作用,並利用大數據優勢,比如整車貨物送至門店後,再進行自提或社區內配送。那麼,不僅配送過程將得到優化,物流業務的主導權也會發生變化。

換言之,儘管在當下,快遞員依然是網絡零售不可或缺的一環。但是,在未來,快遞員面對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時代,其用工總數、薪酬模式、素質要求都可能發生變化。不論是快遞企業還是快遞員自身,都應當對這樣的變化有所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