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家觉得安庆黄梅戏剧院和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相比,哪个更专业些?

皖城未名


我认为黄梅戏是安庆一个品牌,也是安徽一个品牌。黄梅戏由采茶调山歌发展演变成一个地方戏曲,是一个有农村向城市渐进的漫长过程。它保留了一定的乡土气息。但安庆话唱黄梅戏、它的语言有一定局限性。如安庆人说话l__n不分、韵辙江阳—言前不分,中东—人辰不分。给原汁原味的黄梅调的发展传播和对外开放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安庆你听黄梅戏滋滋有味,外面的人听了就觉得别别扭扭,总觉得语言不到位。不要以为安庆话唱出来就是黄梅戏。所以区别百姓用纯地方话唱的就是黄梅调,正规的语言唱的那才是黄梅戏。我这里说的就是唱黄梅戏尽量用安庆官方语言、益于大众接受、克服安庆地区各种地方语言的干扰。其实大师严凤英、王少舫的唱腔念白也很注重运用方言的。当然、我也不喜欢黄梅戏唱腔一味的用普通话去唱、这就改变了黄梅戏的根本。省黄梅戏与安庆的黄梅戏的不同也仅如此。黄梅戏如何发展,如何鉴别,随着人们的文化提高,省团与安庆的黄梅戏区别会自然消散。



汪阁老


我离乡背井在外,看到亲爱的黄梅戏和熟悉脸蛋,我就想给大家唱一段龙女


舒情懈怡


我是安庆市人,本人认为安庆黄梅戏剧院比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更专业,其理由如下:

1,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是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中一支东移到以安庆市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用当地语音歌唱,被称为“怀腔“,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2,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黄梅戏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到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迅速发展,从流行安庆市的民间小戏,一跃而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3,从1951年起安庆黄梅戏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 王少舫及一大批黄梅戏著名演员,先后在安庆市民众剧院、胜利剧院开始上演大型古装黄梅戏,例如,《天仙配》、《牛郎织女》等。4,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1953年开始建立,省里把安庆市一些著名的演员严凤英、王少舫等人调到合肥,充实省团的实力。
5,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原来的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已经离世了,而马兰自从嫁给余秋雨后,再也不登上黄梅戏舞台,至于吴琼早己飞到北京去发展个人的特长。而在安庆市的韩再芬仍然坚守岗位。6,为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加品牌效应,2005年底,安庆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安庆市黄梅戏三团,安庆市黄梅戏二团更名为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剧协副主席韩再芬出任剧院院长。在再芬黄梅戏公馆,每天晚上都表演节目。


百花亭雜談


安徽省黄梅剧院现在很少有人能说正宗的安庆话,都是南腔北调,甚至在台上说普通话唱黄梅戏。不像豫剧演员在台上一口地道的河南话、越剧演员一口地道的浙江话。所以,省黄的戏越来越没有了黄梅戏的地方戏特色。


老乐283929801


我认为 黄梅戏还得看安庆人唱的 因为他们除了黄梅戏没别的事可做 我们还有很多更重要的的


啊是小调


省黄、市黄、湖黄共同发展才能提高黄梅戏水准,论重要性:市黄≥省黄≥湖黄


用户9169950331425


每界的黄梅戏艺术节选择在安庆举办而没有在合肥举办,足矣说明一切,根在安庆,底蕴是改变不了的


牛腩大粗粉


现在黄梅戏改的人无法接受,对白普通话,唱腔变了味!我还是喜欢原汁原味黄梅戏!


老董134190704


用普通话唱黄梅戏简直就是糟蹋黄梅戏,黄梅戏唱腔唱调以及对白都得是安庆方言。我是安庆人,还是家乡黄梅戏正统。


1985老山战士


地方特色,就应放在地方,这是不大度的,搞得很混淆,降低了影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