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四)

還有一種現象,那就是大家常說的,層疊絮狀的“水沁”現象,是由於玉器在墓室環境溫度下,由於內、外應力反應,順著玉的機理產生了分子內部結構的變化,形成了類似絮狀、雲母狀現象,稱之為“雲母現象”,而裡面的沁色,則是墓室裡的顯色物質和玉器內部進行置換反應產生的。(如下圖,紅黃色部分為土沁)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四)

圖一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四)

圖二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四)

圖三 東漢玉鏡(自藏)



這件東漢的玉鏡(自藏),可以從鏡面上端明顯看到這種現象。

“雲母狀”現象和自然帶有的棉絮狀玉花的區別如下: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四)



這種現象,不是玉質本身所自然帶有的,而是入土後形成的,它和玉器本身帶有的棉絮狀玉花有明顯的區別。所以,只要發現玉器上具有這種“雲母狀”現象,就一定是入土後形成的,至於整件器物是否老,那就要結合這種現象和加工工藝之間的先後關係判斷。這一點,在鑑定中非常重要。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四)


玉質內部本身所帶的棉絮狀現象,沒有層疊狀的規律,雜亂無章。


下面幾件是館藏品的雲母狀現象: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四)

臺北故宮藏,漢豬握,雲母狀現象。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四)

臺北故宮藏,玉獸,背部的雲母狀現象。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四)

徐州博物館藏,漢代玉面飾,中間嘴巴部位上的雲母狀現象。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四)

臺北故宮藏,文化期雙孔壁,雲母狀現象。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四)

國外博物館藏紅山玉環,雲母狀現象。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四)

徐州博物館藏,漢代玉料,前端的雲母狀現象。



古玉沁色的形成原因(四)

天津博物館藏紅山玉豬龍,雲母狀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