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找不到自己愛的,就找個愛自己的”:低配的婚姻觀,正在毀了你

“找不到自己愛的,就找個愛自己的”:低配的婚姻觀,正在毀了你

“只有愛情才能使婚姻神聖,只有使愛情神聖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婚姻”如托爾斯泰所言,缺失了愛情滋養的婚姻,就如缺失了肥料溫培的青枝,枯敗是早晚的。

遺憾的是,如今越來越多人面臨這樣的狀況:

到了適婚年紀,才恍然發現自己找不到中意的對象,苦惱之時,伴隨而來的是父母的逼婚,周邊人的議論。如此,內心愈發糾結和矛盾。“索性找個差不多的得了”,這樣的想法越來越強烈,終於有一天,抵不住掙扎,他們選擇了妥協。

“找不到自己愛的,就找個愛自己的”:低配的婚姻觀,正在毀了你

2018年一則數據,統計了140萬對夫婦的離婚原因,其中近80%的原因都是感情不和。試問,面對現如今如此之高的離婚率,連愛情都沒有的婚姻,你真的敢嘗試嗎?

“找不到自己愛的,就找個愛自己的”,這種低配的婚姻觀,正在毀了你。

“找不到自己愛的,就找個愛自己的”:低配的婚姻觀,正在毀了你

也許你自認為:我蠻可以湊合著來,將就著過,有啥大不了的。但實際上,未建立在愛情上的婚姻,往往存在兩個死穴:

一、婚姻是終生大事,人始終熬不過時間

“找不到自己愛的,就找個愛自己的”:低配的婚姻觀,正在毀了你

婚姻是終生大事,沒有愛情的婚姻,剩下的不過是激情與親情。可激情又能持續多久?當婚姻只剩下親情,彼此的相處就不過是種習慣罷了。人的習慣確實很難改,但前提是沒有其他的誘惑介入。

沒有愛情的婚姻,一旦被新的誘惑找到,激情被旁物煥發,那分開就只是分分鐘的事了。

瀟灑一世的徐志摩,面對與張幼儀將就的婚姻,他挺了五年。五年時間,本就缺乏感情基礎的兩人,早沒了愛,空剩下責任與義務。可奈何,一次偶遇下相識林徽因,他從此內心再也容不下這具空殼。兩人的愛情,終於還是以一紙“離婚通告”宣佈結束。

“找不到自己愛的,就找個愛自己的”:低配的婚姻觀,正在毀了你

不論何事,凡是跟人生掛上鉤的,你往往很難去應付。不是不能應付,而是實在應付不過來。即使你能挺住一時的衝動,可你能挺住一輩子的煎熬嗎?

二、架空在感情之上的婚姻,往往十分脆弱

婚姻沒了感情,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什麼三觀、什麼脾性、什麼硬指標,如上這些,少一個都不行,仿若辛苦蓋起的紙牌塔,任你隨意一碰,立刻轟然倒塌。然而,婚姻有了感情卻不一樣,那些條條框框蠻可以將就下。

在《簡愛》裡,我們見證了追求的真愛的女主和同樣深愛她的羅徹斯特的離奇愛情。儘管經歷了諸多謊言與欺騙,簡愛始終對羅徹斯特念念不忘。即使是體驗了一夜榮華的蛻變,她依舊最終選擇了意外失明的羅徹斯特,並和他堅定的走了下去。如此的真愛,令人感慨,也令人反思。確立在愛情之上的婚姻,竟能如此牢不可摧。可想而知,沒有愛情的婚姻,將會是多麼的脆弱不堪。

“找不到自己愛的,就找個愛自己的”:低配的婚姻觀,正在毀了你

文學大師郭沫若,面對被父母操辦的婚姻,起初他選擇了妥協。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郭沫若走上了這段沒有情分的婚姻。可沒想到,從新婚之夜開始,這裡也看不慣,那裡也看不慣,一個星期不到,他心中僅存的一絲幻想,也被徹底擊垮。他選擇了離家出走,直到最後,郭沫若也沒有承認過這段婚姻。

架空在感情之上的婚姻,不僅熬不過時間,連小風小浪都經不起。

“找不到自己愛的,就找個愛自己的”:低配的婚姻觀,正在毀了你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常會說:要學會把婚姻當友情來看待,不能處處挑剔,得相互尊重。這話沒錯,可它的前提是得先有愛,然後由愛情過渡到親情。連愛都沒有,直接講求親情與尊重的婚姻,只能是有名無實,徒有個身份在。

美國愛情專家斯滕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告訴我們,愛情有三個基本要素:

激情、親密、承諾。現如今,很多人的婚姻缺乏了激情與親密,純粹是為了結婚而結婚,實際上這正是典型的空洞式婚姻模式。這樣的婚姻看起來外表風光,內在卻空洞無物,很難長久下去。

“找不到自己愛的,就找個愛自己的”:低配的婚姻觀,正在毀了你

誠然,伴隨著時代進步,人們思想愈發多樣,過去所謂的天作之合,在現代社會越來越難以達成了,但這並不是我們應該妥協的理由。

面對愛情,面對婚姻,希望每個人都該有個理性的態度,既不能過分追求愛,也絕不能得過且過,放任沒有愛的婚姻存在。否則,這種低配的婚姻觀,早晚得毀了你!

亦如電影《剩者為王》裡的一句話:“愛情可是我堅持了這麼久的原則,我憑什麼要妥協?”

“找不到自己愛的,就找個愛自己的”:低配的婚姻觀,正在毀了你

願每個人都能收穫圓滿愛情,更願每個人的婚姻能長長久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