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99.93%老人立遺囑“防女婿兒媳”:你怎麼看?

看到中華遺囑庫的一個數據。有99.93%的老年人選擇了中華遺囑庫範本中的“防兒媳女婿”條款,在遺囑中規定,繼承人所繼承的財產屬於個人財產,不屬於其夫妻共同財產。

(一)“繼承焦慮”背後,是“離婚焦慮”


這份數據,來自中華遺囑庫向社會發布《中華遺囑庫白皮書(2013-2017)》。他們對8萬份遺囑進行了數據分析,研究辦理遺囑老人的家庭、財產、心理、行為等。

大家的觀點迅速分成了兩派。

冷靜派說,無可厚非。

“如果是我,也希望給自己的兒女多一點保障。”

“老人大概是過了一輩子,得出的結論是婚姻不可靠吧,哈哈。”

“‘防’是爸媽對孩子最後的保護。只是為了將來他們不在了,好歹給自己的孩子留一點後路。”

抱怨派說,這些老人的做法,太讓人寒心了。

“這就是婚姻不和的根源啊,結婚了就應該當作一家人啊,就是因為防來防去才離婚的,雖然並不在乎你的錢,但是態度問題。”

“所以,老了生病了,也別來指望兒媳婦伺候……”

“防兒媳女婿”,我自己的好友群裡,也有兩個姑娘發了“哭”的表情,一個律師朋友最冷靜:“繼承焦慮背後,是離婚焦慮。現在大家對婚姻的信心都越來越小了。”

對婚姻安全感的缺乏,不僅影響著年輕人,也影響著老人。

有網友,不冷靜,但也不抱怨,而是很傲嬌:“我婆婆家防我,但我家把女婿當親兒子看待,而且我家條件比我老公好幾倍。防我做啥,我都不稀罕。”

“我爸媽家3套房1個門面,就我一個孩子。我老公傢什麼都沒有。我媽原來買房差點錢,跟他借一點週轉一下他都不。看來,是應該讓我媽也去遺囑庫做個準備……”

有一位網友的評論收穫了很多個點贊:“原本是為了防子女離婚的,結果呢卻因為這個事情,讓子女離婚了……”

(二)父母羽翼下的婚姻,需要一碗水的距離

中國式婚姻,常常都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即使不是以往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在小家庭生活中的痕跡也還是很重。

可是,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完全不一樣。無論是自家父母,還是另一半父母的看法和做法,不能不聽也不能全聽。

讀者楊姐姐的婚姻,真的就是被“前婆婆”給拆散的。

楊姐姐結婚大概13年的時候,大兒子10歲,女兒才6歲。那會兒,她和老公創業的廣告公司走上了正軌,兩個孩子都上小學,老人身體也都還好(此前,公公曾經因為車禍而臥床休養了1年多,且肇事司機逃逸),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經濟上,這對夫妻的生活都進入暫時的輕鬆階段了。

可是,矛盾來了。楊姐姐原本就有跳舞和瑜伽的愛好,因為照顧孩子、老人,忙著賺錢,停了好幾年。好不容易輕鬆了,楊姐姐去報了舞蹈私教,教練正好是個男的。

婆婆看自家兒媳婦常常在朋友圈發跳舞的小視頻,很不高興,開始給兒子耳邊吹風,弄得楊姐姐的前夫常常和她爭吵,還曾藉故組織她去跳舞。有一次,舞蹈隊組織旅遊,合照時,教練按照雙人舞時的pose,摟住了楊姐姐的腰。

“其實,教練和每個學員合影,都會摟腰、搭肩,這是很正常的!”結果,婆婆直接當著兒子的面,諷刺起她來。

最嚴重的是,此後只要楊姐姐的前夫出差,婆婆都會來她家住著。

“我恨的,不是前婆婆,是前夫的態度。他默認他媽媽看著我,甚至每次他媽媽一說,他就趕緊附和。”

積少成多的怨懟,他們2年多之後離了婚。楊姐姐至今單身一人,“一個人好,自由自在。”

很多的人不理解,夫妻關係大於親子關係的含義。

夫妻關係中,兩個人都是成年人,以成年人的態度和方法來溝通和解決問題;可親子關係中,有一方是小孩。小孩意味著,可以情緒化,可以不負責任,也可以被包庇被溺愛……

當老人們用親子關係去幹涉夫妻關係,而丈夫(或妻子)在這種干涉下,退回到孩子的角色裡,“大的不像大的,小的不像小的”,每個人都不在自己的位置上,關係本身就混亂了。

父母羽翼下的婚姻,更需要保持“一碗水”的距離。端一碗開水,從父母家走到子女家,正好是溫的,溫暖有序,不遠不近——這不僅是指空間上的距離,更是指精神上的距離。

(三)你能接受,老人這樣的遺囑嗎?

回到開頭的新聞,“99.93%的老人立遺囑,防兒媳女婿。”我個人的觀點是“無可厚非”。

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討論,是因為太多的人將這件事發散,“他們還拿我當外人”、“我家的錢,憑什麼給你?”

在某種程度上,他們談的已經不僅僅是“遺囑”這件事。他們由這件事,想到了平時和公婆的相處、對另一半的不滿、以及自己內心的不自信或不甘心。

讀者荔枝在微信裡告訴我:“我和老公的婚姻並不被公公婆婆看好。甚至在給我老公買房時,都被要求寫的是公公婆婆的名字……”

荔枝沒有在意這些。她的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想那些,很快成了當地優秀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和老公一起買了別墅。公公婆婆生病,她總是下了夜班就去醫院陪整天。

去年,公公婆婆立遺囑,把名下三套房加若干股票,都加上了荔枝的名字。荔枝推遲,可二老卻說:“這是我們的心意。”

我問荔枝:“連老人都對婚姻沒信心。現在對離婚的焦慮,真的已經那麼深了嗎?”

荔枝說:“不是的,大家太缺錢和耐心,也不願意花心思維護婚姻……反而直接考慮結果如何。就像是,大家會想,他父母反正不會把遺產留給我,那我也不用照顧他們。這麼多人都離婚,那大概我們也不會長久吧?怎麼說呢,這種想法,其實有點兒偷懶。老人的信任程度,和年輕人自己對婚姻的信念,也有很大關係。”

各懷心思的夫妻關係,大概會更難一些吧。那個“防兒媳女婿”的遺囑,對於不堅定的人來說,可能就成了離間的箭——這大概是一些人抱怨與反對的理由吧。

99.93%老人立遺囑“防女婿兒媳”: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