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激光電視制霸暢銷榜 品牌份額穩定突破20% 海信真的攔不住?

當下的彩電市場存在兩大特點:一是概念先行,體驗滯後;二是競爭激烈,互黑流行。“亂市”中的領軍品牌責任巨大,行業需要它通過釋放強大的技術力和品牌力,推動市場洗牌和格局再造。激光電視市場翻倍成長,爆品80L5長期領跑暢銷榜,品牌份額連續9個月超過20%……海信電視用如此強勢的表現,詮釋著彩電一哥的能力和擔當。

激光電視制霸暢銷榜 品牌份額穩定突破20% 海信真的攔不住?

QLED、OLED互黑,激光電視風景獨好

近年來,QLED、OLED、Micro-LED、激光等顯示技術百花齊放,不過就增長態勢和增長潛力來看,不同的顯示技術卻有著不同境遇。

特別是,當三星主導的QLED和LGD主導的OLED,在宣傳上展開兇猛的“互黑”模式後,QLED依舊屬於液晶範疇以及OLED存在燒屏問題被更多用戶熟知,QLED和OLED的未來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具體來看,IFA 2019上,LG就與三星圍繞8K技術展開了論戰,互指對方8K技術存在缺陷,隨著時間的推移,二者的較量從8K轉向了OLED與QLED。期間,LG更是向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FTC)發起投訴,指責三星的QLED電視存在虛假宣傳。三星也加強了反擊,指責OLED電視存在燒屏現象,還提示消費者,想要購買不燒屏的電視,要認準三星QLED產品。

在QLED和OLED相互攻伐的時候,中國彩電品牌海信主導的激光電視卻一直在高速發展。中怡康數據顯示,2018年,激光電視銷售量同比增長483.23%;2019年上半年,激光電視在80吋以上電視銷量佔比達到58%,成為了用戶大屏電視消費首選產品。

以海信80L5激光電視為例,這款現象級爆款產品從2018年5月上市以來,已經多次登頂周暢銷榜,並領跑年度暢銷榜,在蘇寧易購累計好評率更是達到99%。

為何QLED和OLED還在爭論不休,而激光電視卻可以高歌猛進呢?說到底,還是激光電視具備過硬的實力:

首先,激光電視健康護眼。由於採用反射成像的被動發光,激光電視具有明顯的健康護眼效應,優於紙質閱讀20%以上,這一點已經被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所證明。

其次,激光電視畫質更好。其具有極高的光譜純度,色彩準確,擁有最好的“顏色表達”能力。

第三,激光電視更加節能環保。激光電視耗電量只有相同屏幕尺寸液晶電視的1/3多一點。

第四,激光電視更加經濟。在同等屏幕尺寸及性能指標下激光顯示更經濟,更能滿足消費者的大屏需求。相比能耗巨大且動輒投資數百億的LCD或OLED的面板生產線,激光顯示投入較小且產業鏈較短,只要有較好的量的增長,成本會快速攤薄。

需要注意的是,激光電視正在通過全產業鏈的技術創新和尺寸下探,向傳統液晶電視的腹地進軍。在不久前舉辦的首屆全球激光顯示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上,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就透露,海信三色激光電視將在75吋尺寸段與高端液晶展開全面競爭。此外,海信還聯合產業鏈企業研發出了屏幕發聲、可捲曲激光電視,大大增強了用戶吸引力。

可以看到,激光電視普及的大勢基本形成,根據中怡康的預測,到2020年激光電視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92%,兌現增長潛力的同時,重構終端市場的競爭格局。

連續9個月份額破20% 領軍品牌加速市場洗牌

激光電視的暴走還有一個大背景,那就是海信作為國內彩電領軍品牌,正在強勢收割國內市場。中怡康公佈的監測報告顯示,今年9月海信電視零售額佔比達到20.61%,這已是海信連續9個月突破20%的行業標杆線。

為什麼這個指標很有意義呢?

一方面,中國彩電行業的頭部長期拉不開差距,因此不僅缺乏規模效應,反而增加了諸多內耗;另一方面,驗證了技術、品牌雙輪驅動下的彩電市場高端化、大屏化發展路徑的正確性,有助於“良幣驅逐劣幣”。

技術和品牌,位於反映產業價值鏈的“微笑曲線”的兩端,海信能在技術迭代和跨界對手增多的情況下加速收割國內市場,也正是因為通過多年來的持續佈局搶佔了曲線的兩端。

在技術方面,除了自主掌控激光電視之外,海信研發了疊屏電視、社交電視,成立了芯片公司全力攻克SOC級芯片…在品牌方面,通過贊助歐洲盃、世界盃等高強度的體育營銷,以國內市場連續14年冠軍的姿態在消費者心中建立起了強大的品牌形象。

隨著5G、IoT、AI等不斷髮展,未來顯示將無處不在,相關的全球生態亟待被重構,以海信為代表的中國顯示產業在這個過程中將扮演關鍵角色,推動市場洗牌和格局再造,實現從追趕者向領跑者的躍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