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直觉思维的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一、直觉思考的天才

聪明人擅长逻辑思考,更聪明的人擅长直觉思考。

如果说那些聪明人清晰的逻辑让我们羡慕的话,那么伟大思考者的直觉思考则让人惊叹乃至恐惧。逻辑思考尚且有据可循,而直觉思考则如天外飞仙飘渺无踪,却又常常一语中的、直击核心。

让我们来看几个伟大思考者直觉思考的例子。印度有一个野生数学家,叫拉马努金,是印度史上最著名的数学家,在印度几乎和圣人甘地齐名。这人没受过高等数学教育(所以叫野生数学家),思路跳脱而奇葩,可能有人知道,他最擅长的是根据直觉猜想公式,不做任何证明。但根据他本人自述,很多公式的得来比直觉更直觉——是做梦的时候梦到的……


直觉思维的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在数学这种纯粹严谨逻辑的领域里,居然靠直觉来蒙公式?太不靠谱了吧?但是他直觉猜出来的公式往往都是对的,而且还非常高深和有用。有好几个数学家通过阅读他的数学笔记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获得了菲尔兹奖(相当于数学的诺贝尔奖)。如比利时数学家德利涅于1973年证明了拉马努金1916年提出的一个猜想,并因此获得了1978年的菲尔兹奖。

除了在纯粹数学方面做出卓越的成就以外,拉马努金的理论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发现的好几个定理在包括粒子物理、统计力学、计算机科学、密码技术和空间技术等不同领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甚至晶体和塑料的研制也受到他创立的整数分拆理论的启发,而他在黎曼ζ函数方面的研究成果,现在已经与齿轮技术的进步挂上了钩,还被用于测温学及冶金高炉的优化。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项成果——模仿θ函数有力地推动了用孤立波理论来研究癌细胞的恶化和扩散以及海啸的运动;最近有专家认为,这一函数很可能被用来解释宇宙黑洞的部分奥秘,而令人吃惊的是,当拉马努金首次提出这种函数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黑洞是什么。

能通过直觉把数学研究到这种程度,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另一个伟大的直觉思考者是我们熟悉的特斯拉。他是一个人,不是一辆车。然而,如果说我们普通人的大脑运转速度像特斯拉这个人走路一样,那么特斯拉这个人的大脑运转速度就像特斯拉车一样。

直觉思维的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关于特斯拉,有很多的传言,或真或假,然而,他是一个人类史上值得铭记的超级天才,这是绝对无须怀疑的。不论通古斯大爆炸、无限能源、地球作为导体输电等超级奇葩事情是否真实发生过,他的神一样的直觉思考能力都已经足够令人赞叹了。

大家知道正常的发明创造应该是爱迪生发明电灯泡那样,实验了几千种不成功的材料,然后辛辛苦苦的终于找到一种能用的。但是在特斯拉的传记中提到,他的很多发明创造几乎都是不打草稿、不需要反复实验的,是一种直觉式的创造,很多东西是一遍即成。

这两人是比较极端的直觉思考者,还有大量的高智商科学家,诸如爱因斯坦、欧拉、法拉第等,都有明显的直觉思考的特色,只是没那么极端突出而已。

这些伟大的直觉思考者常常让我们感到恐怖,因为根本就无踪迹可循,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可能性——完全不知道他在干嘛,是怎么搞出来的。你要是搞个复杂的逻辑步骤出来,比如福尔摩斯这类型的,我起码还能看懂、可以学啊!但是你连逻辑都没有,实在让我很绝望啊!

没错,对于直觉思考,看不懂,就没法学。但是看不懂是因为直觉思考本身就是无规律可循的,还是只不过你暂时没发现规律呢?

二、社交游戏当中的直觉思考

上面介绍了几个超级天才的直觉思考例子,下面再来说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直觉思维的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我虽然比上面那些超级天才差了很远,但是提起直觉思考与装逼,也不算是没有经验。

有一个团体聚会时玩的游戏,叫杀人游戏,很多人可能玩过,没玩过的我大致讲讲规则。就是抽扑克牌决定身份,十几个人里面,一般是两个杀手,两个警察,一个法官(其实就是游戏主持人),剩下的都是平民。一开始天黑请闭眼,除了法官外,所有人闭眼,然后两个杀手睁眼,悄悄的用手比划,决定杀一个人(一回合只能杀一个),杀完后闭眼。然后警察睁眼,不出声用手比划,问法官某个人是不是凶手(一回合只能问一个)。然后警察闭眼,所有人一起睁眼,法官宣布刚才谁被杀了,被杀者发表遗言,然后大家轮流发表想法认为谁是杀手。

直觉思维的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总的来讲,这就是一个猜想与推理的游戏。因为杀人是在闭眼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你不会直接知道,只能猜想推理。最初级的层次,有些新手当杀手角色的,在动手比划杀谁的时候衣服会发出声音,于是周围的人可以凭声音推断他是杀手。

稍微玩了几次以后,就学会把容易发出声音的衣服脱了,穿比较软的棉质衣,然后动作慢一点,就没声音了。这时候就开始推理,你猜谁是杀手,然后他反驳,如果反驳的时候是破绽百出、逻辑混乱,那么就容易推理出他是杀手。但是几次以后大家也慢慢学会从容不迫、逻辑严密的撒谎了,所以对于老手来说,推理也是越来越难的。

而第一轮、第一个被杀的人,发表遗言的时候做推理又是最最难的,因为所有人都没说话、完全没有线索,无从推理起。玩过的都知道,第一轮除非有发出声音之类的低级失误,否则很难推理出什么,都是直接说不知道,或者乱猜

我大一的时候有一次和班上同学一起玩杀人游戏。当时大一上学期过了一半,同学之间都认得了,但不是很熟,所以大概半个班的同学搞了一次中型聚会。聚会玩杀人游戏,13-15人一起玩的,约4-5个男生,9-10个女生。第一局,第一回合,闭眼睁眼之后,法官宣布,我被杀了。

现在轮到我发表遗言了,大家原本都没怎么注意我,因为都默认第一回合没什么好说的,顶多随便乱猜一下,或者很模糊的推理。

但是我一反常态,略做思考之后,非常冷静而缓慢的说道:

“第一回合,原本应该没什么好说的,但是这一次,我给出两个名字,希望大家直接投票投死他们,警察下一回合优先验证他们。这两个人是陈X(男)和龙X(女)。”

所有人都非常诧异,这两个人更是很震惊。随后,平民和警察果然按照我说的投票和抓捕了这两个人,结果法官宣布,这两人正是杀手,于是游戏仅仅第二回合就结束了。

所有人都很震惊,陈X更是无比肯定的说,你肯定作弊了!闭眼的时候肯定是偷看了,否则不可能第一回合被杀居然就毫无根据的精确说出两个杀手是谁!其他人也非常怀疑。

我呵呵笑一笑,不做解释,只是说:“这是我的直觉。”然后一再保证没有偷看,法官也作证我没有偷看,于是大家才勉强相信,并且拿“男人的直觉”来开我的玩笑。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直觉思维,毫无逻辑的就找出了两个杀手,比柯南还屌,简直就是开挂了!

直觉思维的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真相只有一个,这是我的直觉)

三、直觉思维,本质是关键的隐性知识与思维

但是,这个直觉的背后是什么呢?实际上,它是一些隐性的关键知识和关键思维

。下面我来解释一下这个莫名奇妙的直觉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是一个社交场合,是社交性的游戏,它能够部分反应出人在社交中的想法和隐形观念。它不是某个专门的游戏竞赛,也不是随机产生数据,更何况游戏的背景——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半熟不熟的同学聚会——是具有明显的社交属性的,所以,尽管玩游戏的都是相对老手了,但是依然会投射出某种社交认知。这个原则是后面一切分析的核心。

接着,在杀人游戏中,有强互动、强关系与弱互动、弱关系。比如,法官(即主持人)与所有人都是弱关系,杀手与被杀的人则是较强关系,越早杀的人关系越强。因为越早被杀的人,后续的游戏是不能参与的,所以参与感越弱,越无聊,因而,杀人越早杀谁,就是决定了这个人会比较无聊,会带有一点点整你的意思。往往第一个被杀的人会笑着无奈的说:“我靠,这么倒霉!谁杀的我啊!讨厌啊!为什么啊!”诸如此类的情绪。

后期平民和警察数量越来越少以后,杀手就必须杀这几个存活的人了,选择的主观性较弱,但早期十个人当中选一个最早杀掉,则主观性很强,所以,

越是早期被杀的人,与杀手之间越是强互动,这两人在社交关系上联系就偏紧密一些。尽管早期比较优秀的杀人方式是纯粹随机选择,避免任何个性化特色,但第一,如上面所说,这是一个社交场合,不是游戏竞赛,没必要这样刻意的优化策略;第二,第一回合,随机性太大了,不论杀谁都难以留下什么线索,所以杀手杀人就越容易放松,越容易忽略策略,主观选择,从而体现出自己潜意识中的社交属性和社交理解

分析到这里看起来已经有点复杂了,但是对于直觉来说,才刚刚开始。

所以第一轮被杀的人,往往是杀手实际生活中比较熟悉、关系比较好的,不怎么怕得罪的人。正如一开始分析的,最早杀掉这个人会让他后面无法参与、很无聊,是一种轻微的得罪,就像好朋友之间相互调侃戏弄一样。所以按照这个思路,我应该优先找跟我关系最好的几个人,即,同寝室的几个人。

但由于这种“早期被杀很有可能是同寝室的熟人”的套路已经对老玩家来说很明显了,同学比较熟了,而我同寝室的人(只有一个来参与聚会了),这个人,1,自己智商比较高,明显知道这种套路容易被怀疑;2,他对我很了解,知道以我的智商会计算到这一层,把他揪出来;3根据我对他的思维习惯的了解,他不会因为计算到了我计算到了这一层于是再反制一层故意来杀我,这太复杂了,随机性太高。所以,假设他是杀手,他不会第一回合杀我。计算到他这一层思维后,我可以大概率排除他的嫌疑。

好像更绕了?但是我们还要强忍着继续思考。

排除了同寝室的人之后,还有谁跟我的关系比较友好?于是定位了龙X。这个女生和我高中是同一个学校的,两人从湖北的同一个高中一起考到北京的同一个学校,校友背景自然拉近心理距离。于是龙X被我列为第一嫌疑。

还有谁呢?剩下的还有一两个人也一定程度符合这种“比较熟但又不是极端了解”的条件,但是我又判定,这个逻辑的强度止步与此,因为另一个更强的逻辑显现出来!

第一轮杀掉你是一种强关系,但强关系并不一定是友好关系,也可可能是敌对关系。男生之间会有一种相互竞争的敌对关系,但又会把这种敌对竞争给掩饰起来,表面上好像大家都很开的起玩笑、很不放在心上一样。在酒桌上灌酒、篮球场上单挑,尤其是有观众的情况下,这种经过友好掩饰的敌对关系比较常见。

在这个班级聚会的社交场合当中,男少女多,让更多的美女的目光聚焦在自己的身上是一种非常根深蒂固的雄性本能,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雄性动物之间的相互诋毁打压也是非常正常的。在这个社交场合之中,杀手杀掉你、让你无法参与后面的游戏是一种轻微的打压,而游戏本身则是一种友好的掩饰,完美的符合这个模型。

于是我立刻定位了陈X,这是一个很爱出风头的男生。他既有爱出风头、搏女生关注的典型雄性动物性格,但是又长相平庸无法吸引女生,这种矛盾让他在长久的青春青里形成心思细腻、“掩饰的敌对”等特质,几乎是水到渠成。

我回忆起,在当天游戏前的聚餐时(大概1小时前),餐桌上聊天时他谈笑风生吸引女生注意,被我以更幽默的语句抢过一两次女生的注意力。对他这种雄性动物来说,这是大忌,是很厌恶的,但是他被抢了关注后还是脸上堆着笑容把话题顺下去,并且在后续的谈话中有意识的、但又非常隐蔽了攻击了我一两次。现在我可以判定,这一次一开局就杀我,非常符合这种“隐蔽攻击”“掩饰的敌对”模型的延伸。

基于上述分析,我可以大概率推断,就是女生龙X和男生陈X,第一轮选择杀我。于是精确的指认这两个人,并最终导致游戏快速获胜。

你看,是我对这两人的直觉性指认,其实都是基于某些逻辑。这些逻辑包括:社会关系模型、不同人的社交认知、当时的班级社交环境、雄性动物本能与人格特性、我对不同同学认知能力的理解、逻辑层次的上限估计等。

但是这近两千字的复杂分析,其实是在几秒钟之内完成的,非常快速。另外,这些的逻辑与知识和杀人游戏的常规思维和知识是不搭界的,一般人不会这么想,自然也不会这么理解。快速调取这些隐性知识,就形成了直觉思维。

这个原理在其它领域也是通用的。

比如一道没有见过的数学难题,有人能够直觉的想到它的解题思路,他可能会说,这个题他没有见过,但他就是想到了这个特殊的思路——这是不可琢磨的直觉。但更有可能是,题目的复杂解题思路可以拆分成3个步骤,其中最关键的那个步骤他之前见过,于是他把那个最有难度的步骤知识调取出来,轻松推导出剩下的非关键步骤,聚合成最终答案。

在最开始提到的拉马努金的例子当中,对于外人来说,我们不知道拉马努金在猜想数学公式的时候调用了哪些知识,进行了哪些推论,所以我们容易觉得他是不可琢磨的直觉,但极有可能是,他具备了一些常人不具备的隐性数学知识,通过调用这些数学知识而快速得到结论。这个推论的过程仍然是具备逻辑性的,但是这个逻辑不被我们了解(甚至他自己也未必清晰的了解),于是被称作了直觉。

再来一个例子。如果男人出轨,部分女士会有很强烈的直觉感觉到不对劲儿,甚至直接感觉男人出轨了。有时候这个种感觉是正确的,于是就很惊人,因为女人没有任何证据和线索的就发现了问题。但这依然是某种隐性知识和逻辑的使用。

直觉思维的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比如,女人可能感觉到男人当晚回家后说话的语气略微有一点变化,某个词汇停顿的时间长了一点,或者说话的语速快了一点。有可能,当女人顺手拿起男人手机时候,男人表现得略微有点紧张,眼睛睁大了一些。这些人体肢体动作和微表情的知识,女人并不完整具备,她只是模糊的有一点粗浅的感觉,并不是微表情研究的心理专家,因此当她据此做出某种推论时,她认为这是一种直觉。但是,换作一个微表情研究专家,也能根据男人的这些表现推断出相应的问题,对于这个微表情研究专家来说,他绝不会认为这是直觉,这仅仅是一些专业常识和专业素养而已,属于普通的逻辑思考。

直觉思维的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记住这一核心原理吧——直觉思维本质上是某种隐性知识和隐性思维。而隐性又是一个相对概念,别人不知道的你知道,这就是隐性了。如果你想要良好的诗歌灵感,你需要大量的文学积累;如果你想拥有超强的数学直觉思维,你需要大量的数学积累。正如拉马努金这个超强的数学直觉思维者,他的数学阅读、数学解题和数学笔记量,是一般数学家的3-5倍,更不用说普通人了。这种大量吸收知识、大量练习以及他自己的细致思考,赋予了他大量别人不知道的数学隐性知识,也成就了他直觉思考者的美名。

四、直觉思考的启示

对于拉马努金这种人,我们很容易注意到他的超高智商和超大数学知识吸收量、练习量,但却较难注意到他的效率。也许你身边的人更容易形成这种对比:某些人看上去和你拥有一样的学习量、学习时间,但却积累了比你更多的隐性知识,有更好的直觉。

我们大约刚刚理解了直觉思考背后的本质是隐性知识,但立马又开始困惑隐性知识是如何来的?即,如何获得隐性知识?如果说隐性知识是量的积累、面的拓展,那么灵动的直觉思考岂不变成了比拼时间和比拼勤奋了?

直觉的一个近义词是本能,让我们看一个关于本能的例子。

我从5岁开始打乒乓球,到高中毕业的时候,已经积累了十年的乒乓球经验,至少1000小时的经验,抽、拉、各个方向的旋转、短球、推挡等,所有技术动作都会做了,无非熟练程度而已。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和几个同学去一家乒乓球馆打球,碰到几个小学生在跟着教练练球。这是刚刚练习了几个月的小学生,总共训练时间加起来不足200小时(每次2小时课,平时每周2-3次,暑假每周4次,共练了不到半年)。

以我1000小时的经验,对这几个小学生不足200小时的经验,明显我的乒乓球直觉,或者叫做手感,是应该比这些小学生更好的。但是当我和这些小学生打了几局后,发现居然打不赢!他们的球感和直觉明显比我更好!

为什么我的练习量没有转化成直觉?

这件事情在乒乓球上是这样的,在其它所有方面也是一样。下了一辈子象棋的老头水平还是那么臭;工作了二十年的老员工业务能力还是不强;有些人做了几千道上万道数学题后,数学水平还是很一般;正如我积累了1000小时的乒乓球经验,还是打不赢小学生。

直觉思维的秘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其差别就在于有效的输入量,也可以说,在于刻意练习。当我以娱乐的心态练习了1000个小时候,对于球技本身的注意力投放可能仅仅只有几十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是在娱乐,关注的是与同伴的互动和其他杂事,脑子里是没有关注到打球的技术动作的。而小学生只训练了200小时,但是这200小时都是在教练的监督下进行,被逼迫着时时刻刻关注技术动作,其精力投放的时间可能达到100小时以上。就有效的输入量来计算,小学生已经超过我了。

下了一辈子棋的街边老头并没有认真复盘研究过几次,所以一辈子棋感还是那么差;做了几千几万道题的学上对题目逻辑进行细致思考的次数不足十次,于是十几年了也没有形成学科直觉。只要脑子里的思维复杂度太低、思维量太小,再多的时间也不过是白费。

现在我们清楚直觉思维的逻辑了。直觉思维的本质是大量隐性知识和隐性逻辑,隐性知识是相对概念,意味着超越别人的积累。而积累靠的不是单纯的时间堆积,而是有效的精力投放造成的庞大思维量和思维复杂度。一个圈转回来,直觉思维的秘密已经被我们解开了。

拓展阅读

思维专家,学习策略专家,曾任教育智库高级研究员,《新校长杂志》执行主编,企鹅辅导特邀讲师,[学习策略师]创始人,畅销书《深度思维》作者。为几万中小学学生、教师、校长进行过学习策略培训。

想要咨询问题的同学和家长,可以加我的助理微信:yexiuzhuli001

微信上的咨询问题,我如果有空,看见了会尽可能回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