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打好生態牌 唱好生態歌

——代表委員熱議生態文明建設

記者 何香利

今年省“兩會”,生態文明建設依然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代表委員們紛紛就此建真言、謀良策、出實招。

打好生態牌 提升生態修復的信心

過去一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明顯見效。祁連山生態環境治理按期完成整改任務,習近平總書記給予了‘由亂到治、大見成效’的評價。”

當聽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此時,省政協委員、山丹馬場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永軍委員萬分激動。他說,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給予甘肅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山丹馬場工作的肯定。

這兩年,山丹馬場堅持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理念,形成了特色養殖業、規模種植業、高原食品加工業、生態旅遊業並舉的局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正在這裡得到生動實踐。

“報告提升了我們堅持綠色發展的決心和信心。”王永軍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要把祁連山山丹馬場段的生態持續保護好,必須走高標準保護之路、綠色發展之路。下一步,他們要繼續鞏固好保護成果,建立查效機制,確保新問題不出現、老問題不反彈;繼續加大落實力度,讓相關山水林田湖草原項目與祁連山生態保護修復項目落地見效,造福百姓。

念好生態經 當好綠色生態建設者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要推廣“八步沙”治沙造林經驗,研究制定河西走廊重點沙化區域生態保護治理項目規劃,擴大甘肅國家防沙治沙示範區範圍。對此,省人大代表、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後續產業專業合作社黨委書記胡中山覺得心裡更有底了。

為儘快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構建祁連山生態安全屏障,古浪縣已編制了《古浪八步沙區域生態治理規劃》,並配套編制了實施方案。

在胡中山代表看來,做好生態保護是我省築牢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的工作,是建設美麗甘肅不可缺少的基石之一,也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就是我們身邊的榜樣,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們古浪八步沙林場,對大家的觸動和啟發很大。現在,村民們思想觀念轉變很大,生態環保的意識明顯增強,形成了人人愛惜環境、人人保護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胡中山對記者說。

“我在藏區長大,見證了舟曲這幾年的生態變化,保護綠色草原是我的責任。”從小在甘南舟曲縣南峪鄉勒地別村長大的村民王迎春代表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好新一輪的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等重點生態工程項目,我堅決支持。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唱好生態歌 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一方水土,養育一代人;一條河流,孕育一個多姿多彩的生態。守護母親河、建設幸福河,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針對“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保護治理”,省政協委員馬忠建議,儘快立足省情,探索符合實際的生態補償路徑,積極推進生態補償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特別是在草原生態補償方面制定科學的標準。

“讓每一條河流更淨、更美、更靚,讓每一條河流都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省政協委員徐強建議,圍繞黃河保護講好黃河故事,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黃河之濱也很美”,把蘭州、臨夏、甘南、白銀等黃河資源串聯起來,做好黃河文章,講好黃河故事,唱響黃河大合唱。

金梅委員建議,大力支持黃河中、上游人文和民間傳承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建設劉家峽國家黃河文化,將其打造成國家黃河文化公園的核心區。重視黃河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弘揚,並給予政策、人才、資金等全方位支持,使黃河流域上、中游寶貴的民族文化資源在深入開發和挖掘中形成獨有的品牌,形成規模、形成產業,走出西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將黃河流域打造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流域綠色協同發展的重要引領區。

有土皆綠、是水則清、四季花香、處處鳥鳴。在隴原大地上,一幅“天藍水綠空氣清,經濟環保兩相宜”的生態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