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中国诗词大会:状元们的尴尬,引起的启发

写了一些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字,了解了一些我们古代的诗词达人们,发现了一种现象:古代的很多文人们,在他们的本时代,是非常红火热闹的,但是经过历史之流的大浪淘沙之后,大部分都化作了烟尘随风而散,不着一丝痕迹。

比如,像古时候各个朝代的状元们,以及各个皇帝的老师们,当时的文章和诗词都是名噪一时的,但是我们如今就是不知道他们,当初究竟写了什么!

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说,不是他们的诗文不好,也不是他们的才华不逼人,更不是他们的学问不渊博,我感觉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诗文,没有“传播命”罢了!

中国诗词大会:状元们的尴尬,引起的启发

那么,什么样的诗文,才有“传播命”呢?

我认为首先不能拗口,意境要美妙,词意一目了然,童叟皆知最好。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像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像白居易的“一岁一枯荣”,等等。

可是,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呢?

其实也不难,首先要求作者,得是一个有生活的人!不是一个干巴巴的人。

中国诗词大会:状元们的尴尬,引起的启发

醉生梦死也好,留恋花丛也罢,或者是经受劳碌奔波,遭受穷困潦倒也行,必须让他们的感受,是一种深入的体会。

只有深入,才会抓住生活的真谛,才会找到生活的地气!

接下来就是提炼语言文字的能力了,文人们要让自己的文字透亮明白,必须要做到准确恰切。

这种素质,大部分的状元和进士们,应该都有。所以说,他们主要缺的还是生活,缺的还是地气。

中国诗词大会:状元们的尴尬,引起的启发

他们的才情,是热闹繁华的时候都有的,但因为体会和感悟不深,是发不出来永恒之光的,要想发出永恒之光,必须要跌落或者经受一番挫折。

所以,安史之乱前的杜甫,和安史之乱后的杜甫不一样。

所以名噪京华的苏轼,与在天南海北贬谪路上的苏轼不一样。

所以君臣簇拥着的李煜,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李煜不一样。

其实很多伟大的作品,都是诞生在这,由繁华到苍凉中的跌落中。不但上面几位文人的作品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如此。

这是说文化艺术上的,其实各行各业都大抵如此,苦难和挫折都是让一个人闪闪发光的重要条件。

因为困难和挫折,会让我们学会反思,学会挖掘潜能,学会放低姿态。姿态一低,各方的力量都开始来汇聚了,一汇聚,那就不得了!

这就是挫折和困难的力量,他让我们看清自己,也赢得了能量。

中国诗词大会:状元们的尴尬,引起的启发

相反,那热闹和繁华,往往是会蒙蔽我们双眼的,它们的腐蚀,马上去让我们“饱暖思淫欲”,马上就脱离了生活。

像那些年少成名的人,像那些一夜爆红或暴富的人,像那些一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的人,他们就很容易就陷入一种虚夸的,不接地气的境遇里。后来的处境,就很是令人唏嘘了!不过,唏嘘之后,也是别有一番洞天的,那看当事人的造化了!要是他们在这不好的境遇里,反思,改正,放低姿态,重新审视生活,很快迎接他们的也将会是东山再起,或一飞冲天!

所以说,归根结底,我们要想发光发热,还是要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一个谦虚谨慎的人,一个永远不能脱离生活的人,永远让自己活在清醒中的人,永远知道自己是几斤几两的人。

这也算是,由写《中国诗词大会》,由状元郎们尴尬遭遇,所引起的启发了!

中国诗词大会:状元们的尴尬,引起的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