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抗“疫”專欄|黃朝峰:社區抗疫要堅持“三結合”思想

編者按:近期,湖南省省情與對策研究中心、湖南省省情研究會、紅網論道湖南頻道等單位聯合舉辦了2020年第1期湘江時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治重要講話精神的實踐體會與對策建議”網絡學術研討會。與會領導專家觀點,將由紅網論道湖南頻道陸續刊發。本期刊發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系主任,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生導師黃朝峰的深度解讀。

抗“疫”专栏|黄朝峰:社区抗疫要坚持“三结合”思想

新邵富陽村“紅馬甲”黨員抗疫。

摘要:毛澤東同志當年領導消滅血吸蟲病所總結的“黨組織、科學家、人民群眾,三者結合起來”的思想,對於應對當前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仍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社區抗疫要結合新時代的條件基礎和形勢要求,將社區黨支部有效嵌入經濟社會發展經絡,成為領導抗疫鬥爭的堅強堡壘;堅持向科學技術要戰鬥力,建設智慧社區,提高抗疫效率;堅持共建共治共享,依靠人民群眾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社區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也是疫情防控最基礎、最基層的單元。在疫情防控的“四早”原則裡,“早診斷”“早治療”是醫護人員的職責,“早發現”“早隔離”則主要依賴社區工作者。對於大規模傳染病而言,“早發現”“早隔離”比“早診斷”“早治療”更加重要。前者是防止疫情大規模擴散的關鍵,因為一旦疫情大規模擴散,再多的醫療資源也會迅速枯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的爆發,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只有社區守住了、守好了,疫情防控鬥爭的勝利才有希望。從前期全國各地,特別是湖北武漢抗疫的經驗教訓來看,社區抗疫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要堅持“黨組織、科學技術和人民群眾”三結合。這一思想最早由毛澤東同志領導消滅血吸蟲病時所指出,“主要是黨抓起來了,群眾大規模動員起來了,黨組織、科學家、人民群眾,三者結合起來,瘟神就只好走路了。”這既是防治血吸蟲病的成功經驗,也是黨領導人民群眾抗疫鬥爭的科學總結。儘管時代變遷,我們所擁有的物質技術條件已遠非幾十年前可比,但這一經驗總結和其中蘊含的科學思想方法對於當前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嚴峻挑戰,仍然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需要我們結合新時代的條件基礎創造性地實施。

一、將社區黨支部有效嵌入經濟社會發展經絡,成為領導抗疫鬥爭的堅強堡壘

本次疫情不僅是對各地衛生防疫工作的一次大考,也是對各地黨建工作的一次大考。從社區抗疫效果來看,不論是疫情集中地的湖北、武漢,還是疫情擴散地的其他省市,凡是做得好的社區,都離不開一個堅強有力的黨支部班子,離不開社區黨員的充分發動。

為了戰勝疫情,要把社區黨支部打造成為本社區抗擊疫情的堅強戰鬥堡壘和“司令部”,同時要突破傳統的黨支部架構,以社區黨組織為基礎,通過“支部建在網格”“支部建在樓棟”“支部建在商務樓宇”等“支部+”創新模式織密黨的組織網絡,將駐區單位黨組織和新興領域黨組織全面納入。

全國9000多萬黨員生活在大大小小的社區,是聯繫群眾的天然橋樑和紐帶,要通過“雙報到”“亮身份”“雙重組織生活”等形式和舉措,明確在社區的職責和使命,充分發揮黨員在抗疫鬥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

通過將基層黨支部有效嵌入經濟社會發展經絡,明確生活在社區每個黨員的抗疫任務分工,黨的主張就能迅速轉化為基層人民群眾的行動,再大的困難挑戰我們也能戰勝。

二、向科學技術要戰鬥力,建設智慧社區,提高抗疫效率

對於科技防控疫情,人們較多地關注新冠病毒的檢測、染病人群的治療、疫苗的開發等醫療科技,也就是“治”方面的內容,社區層面“防”的科技關注很少。但正如前文所述,社區的“防”才是大規模疫情防控的關鍵。然而由於社區層面科技應用程度不夠,現有設施公共安全智能化程度不高、支撐決策有限、公共服務效能不足等問題,難以應對疫情防控的巨大需求。

以武漢市為例,每個社區大約萬人,配備社區工作者10人左右,平時主要承擔社保、民政、計生等必要的行政工作,疫情發生後,需要承擔疫情相關各類統計信息摸排,“四類人員”等重點人群的聯繫與跟蹤,孕婦、行動不便老人等特殊群體的就醫與生活服務,社區封閉式管控,封閉後生活物資保障等多項工作。每一項工作都瑣碎、複雜、耗時,特別是各種數據和報表看似簡單,但每一個數字背後都需耗費大量精力,只要一位居民不配合,數據就可能失真,進而面臨各方壓力。為了核對居民上報的信息是否真實,武漢市一些社區工作人員甚至採取了查看電錶數字的辦法,其工作量可想而知。

面對如此巨大的任務量,只有向科學技術要戰鬥力,用智能化助推決策科學化、防控一體化、服務便捷化,才能大幅度提高抗疫工作效率。當前各地正在推進以5G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議以此為契機,將包括疫情防治需求在內的各項社會治理需求納入5G建設規劃,打造高水平的智慧社區。運用“5G+智能物聯技術”,對社區所有監控設施、報警設備等加裝智能感應設備,以5G超級網絡帶寬為基礎,將全部終端進行智能串聯,與110指揮中心、快速出警系統等政府指揮中心全部聯網,構建反應快速、指揮靈活、運行高效的智能安防體系;運用“5G+大數據技術”,強化超大規模全量多元數據識別、複雜規律挖掘和全局最優策略制定能力,實現數據採集的精準性、管理的有序性和應用的高效性,為疫情防控提供精準信息支持;運用“5G+人工智能(AI)技術”,推行智能機器人、刷臉服務、輔助填表等多項智能化“場景應用”,應用VR、AR等虛擬與增強現實技術,將優質教育、醫療、文體娛樂、生活服務等資源傳遞到社區群眾,讓人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更具智能化、精準化和體驗度的全新服務。為了避免以往信息化建設“互聯互通難、資源共享難、業務協同難”的頑疾,智慧社區建設必須做好統籌謀劃,加強頂層設計,統一數據類型和接口標準,使信息、決策、處置、評估等上下貫通、全面共享,實現“應融則融”“能融盡融”“全域併網”。

三、堅持共建共治共享,依靠人民群眾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面對超大規模疫情,武漢市動員了數萬名機關黨員幹部、國企職工和教師下沉社區。儘管這一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區人員緊張的局面,但對於近千萬市民總量而言,仍然是杯水車薪。正如一名社工所言:“一個小區近萬人,哪怕社區工作者從10個人充實到100人,這個比例依然是懸殊的。”面對這個難題,那些群眾工作紮實、社會組織有力、志願者眾多的社區,在這次疫情大考面前,更加從容不迫。武漢市洪山區某小區,在兩天內撥打電話將近15000個,如果只是依靠社區10多名網格員和下沉幹部,沒有大量志願者的參加,工作的完成是不可想象的。該區另一個僅有212戶598人的小區,發動的志願者多達55人,根據各自特長,志願者分成綜合協調組、疫情防控組、重點幫扶組、後勤保障組、安全保衛組、數據分析組、數據統計組、衝鋒隊排查組、拉網行動組等9個小組,應對小區內的疫情防控工作可以說是綽綽有餘,有條不紊。這些優秀答卷向我們展示了群眾動員是社會治理的核心。不論是大規模疫情防控,還是社會安全等其他社會治理問題,只有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廣泛發動群眾,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針對本次防疫和社區治理反映出的影響群眾動員的一些突出問題,如政府習慣性“大包大攬”“越位”“插手”,社會組織、公眾主體往往處於依附地位,各自優勢難以充分發揮,社會力量“長不大、幹不好、接不住”等現象,堅持共建共治共享要充分發動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社會志願力量等民力民智參與疫情防治和社會治理,通過推動參與式互助、發展社區文化等大力開展社區自組織能力建設,積極發展心理諮詢、群眾調解、鄰里互助等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搭建“主體多元、上下貫通、左右協同、保障有力”的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化平臺,真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廣泛發動和依靠群眾,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這次大規模疫情不僅是對衛生防疫系統的一次考驗,也是對國家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驗。應對疫情,不僅要從根本上消滅病魔,還要從根本上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採取的措施既要立足當前,也要面向長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化危為機,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的躍升,才能未雨綢繆,從容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挑戰。

抗“疫”专栏|黄朝峰:社区抗疫要坚持“三结合”思想

【專家簡介】黃朝峰,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全軍軍事經濟研究中心副總幹事、國防科技大學科技委委員。主要從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市域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來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科基金項目和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全軍軍事科研重點項目等國家軍隊省部級課題15項,多個研究報告、政策建議獲領導批示、被決策機關採納,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5部,譯著3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