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造紙行業復工達產“喜憂參半”山東瞄準痛點靶向發力

造紙行業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也是山東傳統優勢產業。近日山東省工信廳聯合省工信研究院、省造紙行業協會面向全省重點造紙企業開展的專題調研顯示,造紙行業整體復工率較高,但復產率內部分化明顯,推進復工達產有待進一步細化扶持政策、服務措施。

我省造紙企業90%以上員工來源於企業所在地,省外員工數量較少,調研顯示,除亞太森博等少數企業受省外員工返崗問題影響外,大多造紙企業能夠在春節假期後較順利組織員工返崗復工,行業復工率保持較高水平。晨鳴壽光、華泰集團、太陽紙業、亞太森博漿紙等龍頭企業春節期間堅持生產,企業達產率保持在80%以上,且流動資金充足、原材料儲備較多、產品庫存承壓能力較強,尤其是文化用紙企業達產率普遍較高,銀河紙業、金蔡倫紙業、江河紙業等處於滿產運行狀態。

以廢紙為主要原料的企業復產率較低、造紙裝備生產企業復產率較低。受原料庫存不足和收購減少影響,以廢紙為主要原料的造紙企業復產率僅在30%-50%之間,東順集團、維達紙業2月上旬才逐步復工復產,部分企業因缺少原料仍不具備復產條件。因行業需求疲軟,春節放假停產,晨鐘機械、傑鋒機械、汶瑞機械、信和造紙工程技術等重點造紙裝備企業進入3月才陸續復工復產。

調研分析指出,造紙行業復工達產普遍面臨“三難”。一是紙漿木片原料供應難。受疫情期間交通運輸影響,紙漿木片等生產原料供應較為緊張,導致部分下游企業限產或停產。亞太森博漿紙、晨鳴壽光、太陽紙業等企業因進口木片受限,造成自制紙漿減產30%以上。二是廢紙原料物流暢通難。疫情期間,廢紙收購點採購量大幅減少,即使採購到廢紙原料也因物流不暢無法及時運送到企業,導致太陽紙業、世紀陽光、博彙紙業、仁豐特材等10餘家重點造紙企業原料不足,無法達產滿產。三是產品銷售難。我省紙製品70%銷往省外市場。當前,處於造紙產業下游的包裝、印刷等紙製品加工企業產品不能快捷運達到客戶或倉儲點,更難以進入北京、上海等消費市場,企業產品庫存積壓,流動資金壓力增大。一些地方生活用紙、箱紙板、瓦楞原紙等貨源緊張,市場結構性矛盾突出。

針對以上情況,調查組正在建議協調有關部門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積極研究解決紙漿、木片進口梗阻困境,鼓勵廢紙收購點、木材加工企業儘快復工復產,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原料、上游產品配套問題,確保行業“吃得飽”;

同時,加強木材原輔料、造紙生產設備及零部件等生產物資運輸保障,對相關車輛開通綠色通道,儘快恢復正常物流運營秩序,確保產品“運得到”;

省工信廳還建議,及時調整行業稅費政策,將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優惠目錄適用範圍由“箱板紙”擴大至所有“紙漿、紙張”,探索由造紙企業代開“增值稅普通發票(收購)”,規範廢紙收購結算方式,確保企業“活得好”。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付玉婷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