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活着”的历史!夏邑这处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活着”的历史!夏邑这处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里有“活着”的历史

“活着”的历史!夏邑这处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通济渠商丘夏邑段济阳镇刘铺运河大堤

“活着”的历史!夏邑这处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即使在这个不太像冬天的冬天,站在济阳镇刘铺村西的旷野中,依然会有被寒冷劫持的禁锢感。也正是这种冬风中身不由己的渺小,反而更加衬托了身旁那占地3万平方米隋唐建筑群的庞大与雄伟。

建筑群门前的巨石篆刻5个大字“中国大运河”。再明显不过,这里便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大运河”中的一部分——通济渠商丘夏邑段遗址。和许许多多历史遗迹不同,这样一个记录了中华文明千年进程的世界奇迹竟然至今还“活着”。它“活”在史书中,“活”在地表,还“活”在人们的生活中。

千年前的脚印

“活着”的历史!夏邑这处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通济渠河道遗存

“活着”的历史!夏邑这处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遗留清代古井

济阳镇位于夏邑县西南15公里处。济阳之所以为“济阳”,皆因其位于大运河通济渠的北岸。隋唐建筑群门前那块巨石上的大运河流域图,清晰地标注了通济渠上济阳镇的位置。通济渠西起虞城站集沙岗村,东经夏邑罗庄、会亭,东入永城马牧,全长27公里。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济阳段运河利用原来的汴水河道取直、加宽开凿而成。

济阳镇是典型的因大运河而自然产生的村镇。大运河通航后,过往商旅甚多。不少商旅沿河两岸停留,由此逐步形成集镇。因此地段位于运河北岸,以“水之北为阳”而得名“济阳”。唐初置济阳镇。

济阳设镇1400多年后的2019年,夏邑县在济阳镇新修建了这组隋唐建筑群,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运河遗址。目前国内最常见的仿古建筑有3大类,仿秦汉、仿隋唐或唐宋、仿明清。除了风格鲜明的秦汉建筑外,风格近似的隋唐和明清建筑为很多人难于区分。其实要分清这两个时期的建筑并不难,隋唐建筑气魄宏伟,严整而开朗;明清建筑形体简练、细节繁琐。具体到细节,以斗拱为例,唐代的斗拱,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结构的一部分。这个时代的斗拱,完全如唐诗一般,诗中无一废字,字字皆精华。而到了明清时期,大部分的斗拱就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物了,亦如明清辞令一样,辞藻华丽,却赘余。隋唐大运河夏邑济阳段遗址上建起的这组仿古建筑群,就较好地还原了隋唐建筑的华贵和开放。

入大门西行数十步南折,穿过藏有清代古井的绿化区便到了建筑群的核心区域,一间极深的大殿型建筑。大殿里藏着的便是顶宽25米~30米的南北大堤。由于大殿内部仍在建设之中,大堤被保护性覆盖,其真貌记者未能得见。据通济渠商丘夏邑段遗址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陈路兵介绍,当年发掘出的大堤内有清晰可见的密集的行人脚印、动物蹄印和车辙印痕。大堤表面发现有因干旱而形成的干裂纹,表明大堤废弃时天气干旱,为研究当时气候环境状况提供了宝贵资料。在南大堤外侧,发现不同时期筑建的护坡大堤。在南大堤内侧,还发现有建筑基槽和大面积分布的木桩遗迹,木桩断面年轮纹理清晰可见。专家初步考证认为,这是大运河护岸工程之“木龙杀水法”的建筑遗迹。

大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有16米宽的古道路,印证了史书关于大运河堤即当时官道和堤外有道路的记载,真实反映了当时运河大堤及堤外道路作为官道交通的繁忙。为了便于游客直观地感受古官道,建设者在大殿外西侧依古制铺设了一条鹅卵石道,还别出新裁地用鹅卵石拼出了古人脚印的“仿品”。

在大运河济阳段,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量唐宋时期的文物。出土文物以瓷器为主,其产地几乎涵盖了唐宋时期各个窑口。待到篆刻“中国大运河”这块巨石背后的小型博物馆开展,游客便有眼福一览这些文物的精美。

运河的“活化石”

“活着”的历史!夏邑这处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济阳镇西大运河北堤面宋代行人脚印遗迹

“活着”的历史!夏邑这处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商丘夏邑段唯一现存河道

出通济渠商丘夏邑段遗址,沿门前S325西行两三分钟的车程便能在路北侧的沟渠中发现夏邑段大运河最引人注目的故道水面。按照各种著作中的说法,这一处长约500米、最宽处约30米的水域是郑州以东唯一保留有水面的运河故道。

也许是时值冬日,站在运河故道的水岸之上,记者完全没有领会到大运河应有的那种磅礴和喧闹,更没有“隋堤烟柳”的诗情画意。让人感受最直接的,只是寒风中的万物凋零。更准确些说,眼前有些“瘦弱”的河水被黄色芦苇分割成了一块块连续的池塘,像极了一个个村头低处的坑洼。但就是这种委身于民间的亲近与随和,让济阳镇的大运河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

在夏邑,大运河不只“活”在济阳镇。据考证,仅大运河夏邑段这短短30公里的范围内,因大运河而产生的村镇名就有十余处。夏邑县会亭镇关仓村,因置运河漕运的转运仓而得名。据当地传说,关仓原为“官仓”,后由于年深日久,官仓久废,被误为关仓。1985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村里发现了一个窖藏谷物的遗迹,发现碳化的谷子、大豆等粮食。关仓所处的位置,与史志和传说“官仓”的位置十分吻合。

与关仓相邻的有个村庄名六里饭棚,传说六里饭棚是杨广修大运河时,修河劳工聚居在此吃饭休息的场所,因为从一个驿站到设饭棚处约六里,故俗称“六里饭棚”。

会亭,又名会亭驿。隋炀帝时,曾在大运河沿途设置很多驿站,会亭驿应为此时所设。会亭西约4公里的杨堤湾村,则因运河开通后有杨姓傍河而居得名。

据统计,大运河夏邑段沿线,仅以“铺”命名的就有4个。在会亭以西5公里有十里铺;济阳东半公里有刘铺村,传为刘姓在此开设店铺,故名刘铺;济阳镇西的邓铺,据说是大运河通航后为过往商旅提供临时休息的处所。这三处地名与大运河沿线“十里置一铺”的传说相吻合。

济阳以东约2.5公里有田道口村,又名田家道口,传说本为大运河上的一个渡口,因田姓人家再次摆渡而得村名。这与夏邑北部黄河故道的司家道口、夏家道口由来相同。从田道口到济阳几公里的距离,有朱菜园、张菜园、戚菜园等村,都是当时运河边的几个菜园子。

奔流不息的大运河,终究还是没能比时间流淌得更久远。大运河通济渠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千年后的今天,一个个与运河有关的地名,如一道道优美的线条,勾勒着大运河的身躯。大运河,仍在用它一手缔造的村落彰显着自己的恢宏。

“活着”的历史!夏邑这处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总策划:边照芝 总编审:毛志权

主编:兰希法 张鑫 责编:小楠 校对:桃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