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不写楷书,能不能写好书法?

壹庸诗书文


学习书法,楷书是非常适合初学的,学好了楷书就是打牢了基础。但是,楷书绝不是初学者的唯一的选择,除了楷书,隶书、篆书,都适合初学。那些认为楷书至上的人,其实是夸大了楷书作用。下面我们说一下隶书、篆书为什么适合初学。



隶书。初学者选择从隶书入门建议从成熟的汉隶入手,如《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这些隶书风格成熟,具有隶书的典型特征即蚕头燕尾,用笔以中锋为主,方圆兼施,结字平正中带有拙趣,章法中规中矩。这种风格的隶书初学的话对用笔、用锋等的理解有很大帮助,如果将这种隶书练到一定高度,再练起其他书体来自然事半功倍。


篆书。这里我们说的是小篆,如秦篆、唐篆、清篆,都适合初学。小篆用笔藏头护尾,全以中锋用笔为之,对中锋、藏锋等的理解大有益处。且小篆的线条较为细长,对腕力的训练也很有帮助。小篆的结字较为对称,对造型能力也大有裨益。如果有篆书的基础,那学起其他来就更不在话下了。


古风书法


对于“楷书是书法的基础”这个命题,千里马已经说过多次了,它有两面性。一方面,楷书作为书法的基础,主要是以唐代以后的书法体系作为重要参考的。

因为,唐代以前和唐代以后,中国的书法体系有重大的发展变化。

那就是,唐代以后,中国书法全面进入了以“楷书、行书、 草书”为主流的书法时代。


楷书是科举的必要书法,唐代以后,中国有以后很重要的制度,就是科举,这是读书人的最大希望的精神寄托,而科举对书法的要求是很高的,特别是楷书如果不好,直接影响科举提名。所以,楷书的地位非常重要,读书人非常重视。

如果不把楷书先学好,那么,行书、草书即使学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

因此,学习楷书是唐代以来的书法基础,这是楷书可以作为“书法基础”的特殊历史定位。

此外,如果先把楷书学好,确实对行书和草书是有书法基本功意义的,这是没有问题的。


请看,在老师指导下15岁少年写的篆书。估计没有以楷书为基础,直接学习篆书了。

但是,我们从实践看。如果把楷书学好了,也不代表你在行书和草书方面就自然而然的很容易。

书法各有各的难点。楷书难以工整精致,行书难以流连顾盼,草书难以神采飞动,直抒胸臆。

如果要学好行书、草书,还需要另辟门径,重新学习。所以,学好楷书是不等于学好行书、草书的,更不等于学好隶书和篆书,即使你有楷书的书法基础。

这是因为,书法的用笔和结构是不一样的。

楷书有楷书自己的用笔体系,行书有行书的用笔体系,草书有草书的用笔体系,都不能完全互相代替。

例如,现代书法家,被大家看好的田英章、卢中南,他们的楷书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他们的行书就不如他们的楷书那样好。


再比如说,欧阳中石先生,有人翻出他的楷书,确实不怎么样,但是,欧阳中石的行书就比田英章、卢中南他们的书法成就高出得多。

书法好主要看质量,如果以“写出来”为标志,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写出来还得有质量。例如,楷书就得有楷书的合格质量,行书就要有行书的质量,草书就有应该草书的质量。

如果达不到“合格”的质量,那么,就不能算做“善于”写书法了,更不能称为书法艺术作品。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的“楷书是书法的基础”也并没有说,楷书好了,行书草书自然好。只是说,有基础而已。

那么,有了“楷书”基础怎么办?

我们不可能只写楷书,不写行书、草书吧?

那就要再学习,在进入行书、草书的研究过程中,如果又有新的书法笔法的要求,我们就得重新学习,因为行书不等于楷书,很多笔法结构都与楷书不一样。这对于仅仅学习了楷书的人来说,仍然是很不够的。

所以,我们看,不是楷书好了就代表其它书体也容易好了。


前面我们说的是在“楷书、行书、草书”这个体系里学习书法。

但是,书法有不仅仅只有“楷书、行书和草书”这一个体系。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除了唐代以后的这个主流书法体系,还有书法历史体系。

例如,篆书、隶书就是我们书法艺术中的奇葩。

但是,这个书法传统在唐代以后就中断了使用和学习。所以,唐代以后的读书人,起码95%的人已经不写隶书和篆书了。

后来,从清代开始,又兴起了一股追古风气,把唐代以前不学习、不欣赏的一些书法,重新作为学问来研究,成为一种时尚。这些书法有篆书、隶书还有楷书的另一种风格魏碑。


这样,中国的书法艺术,从清代就开始全面继承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大传统:形成了一个以真、草、隶、篆、行五大书法为一体的书法新体系。

在这个新体系里,尽管“楷书、行书、草书”仍然是主流,但是,作为书法艺术体系,篆书、隶书重新在艺术地位上与唐代书法新体系是平起平坐了。而不像之前,唯有楷书、行书是书法的主流,并副之以草书。

所以,在新的书法体系里,就有一个如何学习书法的问题。


我们说,在古代无论唐代还是清代,都没有脱离科举这个制度体系,只要有这个体系,书法的实用功能是无法抗拒的,所以,楷书是必学书法。没有不选择的理由。

但是,今天,我们不但不是科举体系,还因为汉字书写,有电脑手机帮助我们高效率工作,所以,几乎可以不写字,就能传播信息了。而且,这个趋势已经不可抗拒地在扩大。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未来不写字的人几乎是100%,写字在个人的生活工作中,可能只有10%的地位甚至更低。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书法,就面临一个问题:是先学楷书还是先学隶书、篆书甚至行书、草书?


从理论的可能性是来说,作为书法艺术的学习,我认为已经没有必须要以“楷书”为书法的基础。

例如,我自己就是这样学习书法的。开始也是先学楷书,但是,就是感觉不入手,于是就学隶书了,有了隶书的基础以后又学楷书。

我在学习唐楷的时候,也没有入门,就学魏碑,结果从学习魏碑才真正入门了。

等我书法入门,我学习书法的时间已经有40年了。这40年,我都是在瞎写中渡过的。


当然,我属于自学,没有把书法作为什么必修课,而是一种业余兴趣。

但是,兴趣也要入书法这个门啊?我很长时间不入门,对我学习的主要课程绘画,影响非常大,我的绘画也很长时间不能提高。

一旦我的书法入门以后我才发现,其实,书法是相通的。根本不存在楷书是基础还是行书是基础的问题。

从理论是说,书法的基础是笔法,要学会笔法,就要懂得“起笔、行笔、收笔、接笔”这“四笔”。

但是,我学习了几十年才发现书法的基础其实是“四笔”,但是,这是对书法笔法规律的发现,意义当然是重大的。

所以,学习书法,我们要搞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想学什么书法?

是学楷书还是学行书、篆书?这是要搞清楚的。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要怎样学书法,才能学到书法的基础。

如果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选择什么字体学习书法都不是问题,也都是学习书法的基础。

既然是这样,那么,你还会认为楷书就是书法的唯一的基础吗?

当然,学习书法最好有老师指导,有了老师的指导,你的基础才会较早打下。没有老师指导,就会像我一样,需要摸索几十年才会有书法基础。如果指望书法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那就更惨了。


千千千里马


“学习书法须从楷书入门”,对于这句话,有太多误解,楷书被神化、玄化。其实弄清这句话中间包含的深层关系,你就会明白,“杀屁股也可将猪杀死”,学书法也不一定非从楷书入手。


先讲讲游泳的事。

国内教练教人游泳,大多从蛙泳开始教,可是蛙泳是国际公认的最难的泳姿啊。其原因在于蛙泳的姿势最简单,初学者很容易学会,用不了一两天,就可以自己游出几米了,这对调动其积极性大有好处。

而国外教练教人游泳,大多从自由泳开始教,可是自由泳是国际公认的最难入门的泳势啊。其原因在于自由泳虽然难入门,但花上几周甚至一个多月入了门,就可以在泳池中畅游了。


两种泳姿入门都可让我们学会游泳,也都有各自的道理。

但是,不管以何种泳姿入门,都没规定必须把蛙泳或者自由泳游得非常出色了才能学其他泳姿,游泳比赛中也没规定必须先赛蛙泳或者自由泳。

同样道理,在书法五体中,楷书尤其是唐楷,其规律性最强,一笔一画均有相对固定的写法,和蛙泳一样,入门相对容易。

但是其他书体规律虽不如楷书,但正如自由泳一样,入门时间可能稍长,但谁说不能学好书法呢?

如果说不写楷书就写不好书法,那么李斯、程邈等秦汉古人,都不能称为书法家了,那时楷书还没产生呢。

所以,我们主张学习书法从唐楷入门,在于它能更快、更高效地学习笔法,但你直接学草书,谁能说你就一定学不会书法呢?

列位,最后说一句,你莫真的“杀猪杀屁股”,那样做,猪受罪。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如果不写楷书,能不能学好书法?

此问题,应践行书法学习,才有不同的学书方向。

鸣者,都在理论上找到根据。比如不写楷书,就学不好书法,其实七十年代写大字报,很多从钢笔字体,写软笔字,且为行书。

写写着自然有了软笔的用笔方法,行书越写越好。

写好楷,就有一手好行书,或其它书体。属于书法皆能。纵观古代书家各体皆善,当属欧阳询,不见行书作品留世,而写楷书前,先有篆隶后有楷书精确。

学书各学习追求和书体的爱好。比如喜欢草书,必然有了随意散怀,激情游曳笔画。经过一段时间,发现线条及笔画不美妙,尔后才有学习草书的法度。因为喜欢草书而用的时间会多于其他。注意力在积累草书的书写技巧。对于其他自然趣寡。

事物又转化由行书――楷书,或草书――行书――楷书,即正书――行――草。

皆能殊路同归

但是有老师指,自然规范的书体,正,是学习的首要。

自学,书学方向个体性很强,一般都是从行书伴随着楷意。即行楷之间感悟。

也有的从楷开始,等不一。现实是书者可有侧重,有的隶书很棒,有的篆书很好,行书特点适宜书写,居多。草书少之又少,因为草书境难以掌握。

伊始书写,走的路不,决定了的书体不一样,窠臼法严之正书,则有适应散开笔画的过程。即学行书的流畅性(笔连,笔笔呼应,字字抑扬)

总之意法二字,入草者意,入楷者法整。

我的感知,学书应该各自同入正入行的方向选择,视自己的灵通敏锐性。沿着兴趣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刻板,属于呆板,规矩,属于缚。教条,更是形而上。

最好根据每一个学书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狂喜淡墨a


楷书,静中追动。用笔与结字,其些微的不逮,很难藏拙。啓功有言:楷书宜当行书写,笔划结字顾盼不呆板;行书宜当楷书写,笔划来去结字有度不失。

楷书筑基,这已是今人学习书法的共识 。 不学楷书一样可以写行,写草,并能写好。这是相对而言。毕竟最练线条和结构的还是楷书,有了楷书的基础再练其他书体,就容易很多。

不学楷,照样学习其他书体,也能写好。只是,学了行,草以后,再回过头来学楷书,难以静气和沉稳。放以成势 ,再收就困难了。俗话说:“一步一个脚印走”,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书法是来不得一丝偷懒的,须要多看帖、多悟、多练、多问。

就像读书一样,先小学,然后初中、高中,最后大学等等。

书法的练习过程,小编认为应当是楷书,然后行书,后草书等等!

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楷书的笔画是行书草书的慢写,没有楷书笔画的基础,写行书草书就会困难重重。

第二.楷书的结构是最精准的,最标准的。没楷书结构精准比例的把握,写行书草书的时候,结构就会跑偏不是把某个笔画写长了,或者写短了,或者角度不对种种问题!

第三.楷书没有写好,写行书草书的时候难度会几何级增加,会极大的打消学习者的积极性,从这个角度讲学习楷书是有心理意义的。

书法是对五种书体的统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他们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线条来体现的。楷书严谨和草书的飘逸只能说明了线条在纸上的不同表现方式!正书对结构比较严谨,对初学者来说比较好接受和入门,而草书却会让初学者不知如何下笔!所以会提倡初学正书。


卫夫人学其书


不写楷书,能不能把书法写好?这个也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有些人写了一辈子楷书可能也写不好,但是有些人没学过楷书也能把书法写好。这个也要看天赋的高低决定的!

第一,天赋很好的人。书法是一门传统文化,也是一门艺术。只要是涉及到艺术层面的东西,那么肯定和天赋是紧密相连的。这个和唱歌是一个道理,有些人天生就是有个好嗓子,随便唱,唱什么歌都好听,这种声音是老天赋予的,没有办法,这类天赋很高的人即使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他们也是能把歌唱歌很好的。就好比香港的黄家驹,他的音乐天赋很高,无论是作词还是编曲或者是唱歌都是传奇,都有很高的造诣,这种就是天生的。而学习书法也是这个道理,书法也是要靠天赋的,有天赋的人,不学习楷书直接练习行书或者是草书,也能把书法写好的。天赋好的人几个月就能写出一手好字,而有些人没有天赋也对书法没有兴趣,这类人学起来比登天都难,甚至学习楷书学了好几年也是不行。



第二,普通没有天赋的人。这类人本身对书法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天赋,只是想写写玩玩。这样的人就算是从楷书开始学习,我认为也是很难学出来。我在拿电影举个例子,有些明星拍了一辈子的电影可能一次奖都没有拿过,但是有些人很年轻就拿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比如,我们熟知的谢霆锋,他在29岁的时候就拿了最佳男主角,我们不否认人家的努力,但是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天赋,就是表演艺术。有句俗话说的好:“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有些人就是天生干这个的料,但是有些人就不适合!学习书法也是一样的道理,本身就不适合学习书法,非要强制自己逼自己,认为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学好,这种想法是不准确的。


所以说,学习书法这样的艺术,真的很需要天赋的,这个不服不行的!试想一下,我国学习书法的人很多很多,但是真正能坚持或者是能成为书法大家的有几位?寥寥无几。所以,有些东西不是学就能学习好的,这个真的是因人而异的。

强哥浅谈,插图为强哥硬笔书法习作,2019年11月3号强哥亲笔!


强哥书画



今天下午看了一个多小时的书法视频,张旭光认为从行书入门也可以的,传统的做法是从楷书启蒙和入门。不过,也不尽然,在有好的书法老师的指导下,应该是从什么体书法入门都可可以学好或写好书法的(注意这里说的是有师授)。但从学书法而不是写好字的角度出发,楷书是必须要学的,特别是想往书法家的路子上发展。实际上不仅仅学楷书,而是诸体书法都应该会一些,诸体兼善最好,对书法方面的理论技法知识当然也是掌握的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为什么说可以从楷书以外的其他书体入门也可以呢。我们知道,无论学习任何书体,入门的临摹学习过程基本上大同小异,都要从执笔学起,从书体的点画造型、用笔技法、结构、章法等方面依次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学起,从理论说都是可以的。不过从实用角度看,还是从楷书入门为好。



为什么说学习楷书以外的书体要有师授呢,主要在于技法方面,比如行书和草书,虽然基础性的用笔技法差不多,但较楷书复杂,因为他们的点画线条多被符号化了,需要通过连续的用笔技法一气呵成。当然也有简单的基本笔画。还有写行书或草书需要更加相对熟练的书写技法,否则可能写不出流走的笔意。而楷书则不同。我们可以从容不迫的去临摹或书写,可以先按照永字八法的八个点画去临摹练习,一般情况下,楷书的点画的中短段较行书或草书的符号用笔相对简单,对于初学者来说,更容易驾驭一些。还有就是书写速度方面,楷书的书写速度相对慢一些,正好非常适合初学书用笔技法不熟者进行临摹练习。








翰墨书道


说实话,现在还能沉下心来练字的人,还是很不容易的。毕竟书法的实用性已经到了被淘汰的边缘,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书法艺术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的确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至于说学习书法是不是必须要从楷书入手,已经有过太多的争议和论述,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惊龙轩在前面的文章中也说过自己的观点:从楷书入手学习书法有颇多可取之处,但是这并非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

有点书法常识的朋友都知道,从篆书到隶书以后,草书、行书和楷书几乎是同一时期出现的,而且草书和行书还要早于楷书出现。如此看来,学习书法从隶书入手也是有道理的。虽然有些人认为隶书还称不上真正的书法,但是隶书规范、美观的特点与楷书相比并不逊色。

另外,具备一定书法常识的人从行书入手学习书法也未尝不可。事实上,诸如智永、赵孟頫等人的楷书其实就包含了很多行书的书写特点,尤其是赵孟頫的楷书,完全可以归入行楷书体的范畴。除了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三位唐楷大家,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中唯一不是生于唐朝的书法大家,可见其楷书的独到之处和在书法史上独特的地位。


必须承认,初学者从楷书入手还是颇为合理的,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通过不断地临习来规范笔画和结构的书写方法。具备一定的楷书功底后,对于行书、草书等书体的理解和把握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楷书不是初学者入门的唯一途径,从篆书和草书入手还是不太合适的。篆书虽然也规范美观,但是很多写法初学者连辨识都有相当难度。不过,在楷书学习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篆书的练习还是有好处的。因为篆书的书写要求笔笔中锋,对于初学者的用笔把控很有帮助。

如果不是具备了相当的书法功底,最好还是不要随意涉足草书的学习。不可否认,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章法等方面的要求,草书都能代表书法的最高境界。而且草书并不拘泥于用笔、结体等书法的常规领域,更多表现的是一种颇具文化底蕴的性情挥洒。因此,没有相当的书法功底和文化底蕴,要想理解和表现出草书的艺术魅力,不太现实。


惊龙轩以为,不是说非要写好楷书才能学习书法,但是楷书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每个人的审美习惯、兴趣取向以及书写基础等都不一样,选择范本和临习方法也应该会有区别。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学习方法在书法学习中是不可取的。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惊龙轩


学习书法,不从楷书入手,能不能写好书法,这个不好回答!

书法字体的关系

书法字体,主要有篆书(大篆、小篆),楷书,隶书,行书,行草,草书,他们之间又有一个演变过程。

篆书,最早形成的字体。分别是大篆(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及小篆(李斯刻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最核心的是统一了国币、度量衡、文字,这三种最常用的基础工具。

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为了更便捷的书写,对小篆加以简化演变而来。隶书起源于秦朝,繁盛于汉朝。

草书,是有隶书演变而来。起源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后来逐步演变为章草、今草、狂草。

行草,有草行之说。演变于草书,书体带有楷法,笔法比较流动。

行书,是介于楷书、行草之间。弥补了楷书太慢,行草不便认识的缺陷。

楷书,叫正书,真书,是成体最晚的字体。始于汉末,楷书的名家最多。最有名的就是赵孟頫(赵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欧阳询(欧体)四大家楷体。练习书法,从楷书练起的,基本都是选择他们中的一个临摹。

书法练习的要诀

练习书法,必须是从一笔一划练起,先练习楷书,可以清楚的理解字体的间架结构的布局,空间布局,也可以深入的领会运笔的要义。楷书打基础,运笔稳,行笔端,对单个字体的美观认知,到一篇作品美观的认知,领会以后,可以练习逐步练习行书、行草就非常的快。领会楷书的要义,练习隶书、篆书就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当然,要学习草书,还需要更多的练习篆书以后,因为草书演变于隶书,纯粹的从行书、楷书方向去理解,是写不好草书的,也达不到他的神韵。

基础最重要,关键靠练习和理解。


成长新视点


书法字体,先篆后隶,由隶再演变楷,楷书更趋简化,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是字体发展的经验总结。

五体书法先从楷书入门,则可树立骨架根基,再学其他字体则相对容易些(先易后难),如果不学楷书直接学其他字体,那每一样字体都要重新开始,不是不可以但不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