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紅樓夢》與《金鎖記》:精神虐待子女行為的三大心理動因

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她知道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孃家的人恨她。——張愛玲《金鎖記》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金鎖記》又名《怨女》,是現代作家張愛玲所著。兩部作品的創作時間隔了兩百年之久,但是曹雪芹筆下的趙姨娘和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這兩個“壞女人”卻有著令人匪夷所思的相似點:作為母親,她們都慣於精神虐待自己的親生兒女,見不得兒女好,甚至要親手毀掉了他們的生活。

《紅樓夢》與《金鎖記》:精神虐待子女行為的三大心理動因

一、趙姨娘的精神虐待行為,扭曲了賈環的自我認知

《紅樓夢》第二十回,賈環與鶯兒、香菱等人玩耍,輸了錢卻耍賴,被鶯兒埋怨了幾句,心裡自然是有些不痛快的,回到住處後,趙姨娘看他臉色不對,逼問何事,聽到賈環說自己被欺負,趙姨娘的反應令人詫異,她直接啐了賈環一口,罵道:“誰叫你上高臺盤去了?下流沒臉的東西!哪裡玩不得?誰叫你跑了去討沒意思!”第六十回,發覺賈環被芳官用茉莉粉充作薔薇硝糊弄了,趙姨娘上來又是對賈環一頓罵:“呸!你這下流沒剛性的,也只好受這些毛崽子的氣!……你沒有本事,我也替你羞。

“下流”“沒臉”“上不太檯面”等侮辱貶低性的語言,彷彿已經成了趙姨娘的嘴邊上的話。但凡瞅出賈環的一點不是,或者只是她自己心裡不舒坦,就逮著賈環一頓謾罵數落。賈環從小在趙姨娘的謾罵貶低中長大,漸漸的也認定自己就是一個低賤沒出息的人,索性破罐子破摔了,淨幹一些不了檯面、見不得光的勾當

,明著不敢發作,卻暗地裡使壞心眼子,故意把燃燒的蠟燭推到寶玉臉上,無事生非,打小報告,全是小人行徑,沒一點主子少爺的樣子,如此這般,在賈府中也就越發的不得人心了。

《紅樓夢》與《金鎖記》:精神虐待子女行為的三大心理動因

對自己的女兒探春,趙姨娘也沒有放過。不管人前人後,只要得空便向別人抱怨探春不管自己的死活,只顧著巴結有權有勢的夫人兄弟,對親孃親弟弟沒半點情分,以此敗壞探春的名聲。探春懂事能幹,得王夫人疼愛賞識。被安排在鳳姐生病期間代為管家。趙姨娘的兄弟去世了,探春按照舊曆賞了二十兩銀子,而此前襲人的娘去世,賞了四十兩銀子,趙姨娘是家生子,襲人是外頭買來的,該賞多少祖上早有定例,探春不過秉公辦理而已。若換了別的娘,好不容易女兒由了出頭的機會,即便自己真的受了些委屈,也會暫且忍耐忍耐,成全了女兒才是。趙姨娘卻不管這些,一陣風似的跑去找茬。當著眾人的面,眼淚一把鼻涕一把的哭訴了起來:

我這屋裡熬油似的熬了這麼大年紀,又有你和你兄弟,這會子連襲人都不如了,我還有什麼臉?連你也沒臉面,別說我了!……姑娘放心,這也使不著你的銀子。明兒等出了閣,我還想你額外照看趙家呢。如今沒有長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撿高枝飛去了!

生生把探春說成了一個忘恩負義之徒。在當時的年代,子女有嫡庶之分,正妻所生的子女身份尊貴,天然生就的一份優越感。姨娘等妾室生的子女就要甘居嫡出之下。繼承家業時,首先考慮的是嫡出的兒子。別家來求娶女兒,往往也要分個嫡庶,嫡出的女兒相對更容易嫁到好人家。庶出是探春的痛處,趙姨娘偏偏隔三差五的就要在眾人面前強調一遍,生怕別人忘記了女兒這庶出的身份。

大凡為人父母,總是盼自己孩子好的,可這趙姨娘卻是另類,得知探春遠嫁的消息後,偷偷的幸災樂禍起來:

我這個丫頭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從還是個娘,比他的丫頭還不濟。……如今老爺接了去,我倒乾淨。想要她孝敬我,不能夠了。只願意他像迎丫頭似的,我也稱稱願。

迎丫頭就是二小姐賈迎春,迎春嫁給中山狼孫紹祖後,被丈夫虐待致死。趙姨娘盼著自己的女兒也落個這樣的下場,著實讓人倍感意外。探春的不幸在於有一個趙姨娘這樣的母親,而她的幸運在於從小被老太太帶在身邊養著,才能倖免於生母的精神荼毒。

《紅樓夢》與《金鎖記》:精神虐待子女行為的三大心理動因

二、曹七巧的精神虐待行為,毀掉了長安和長白的正常生活

趙姨娘如此作踐自己的子女,已經讓人瞠目結舌,但是比起《金鎖記》的曹七巧,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曹七巧為了控制自己的女兒長安,在已經不時興小腳的時候,硬是給長安裹了腳。使得長安成為了周圍人的笑話奇談。長安偶爾在學校丟了點東西,七巧總要去學校大鬧一場,直鬧的長安沒臉在學校繼續待下去。眼看長安已經是二十多歲的大姑娘,七巧卻不給她張羅親事,還教她抽大煙,等耽誤到了近三十歲,又不時謾罵:

自己長得不好,嫁不掉,還怨我做孃的耽擱了她!成天掛搭著個臉,倒像我該還她兩百錢似的。我留她在家裡吃一碗閒茶閒飯,可沒打算留她在家裡給我氣受呢。

好容易三嬸給長安介紹了個對象,名叫童世舫,也相處得來。於是在三嬸的說合下,就定了親。長安的生活裡終於有了陽光,臉上的笑意不自覺得也多了起來,還積極努力的戒起了煙。不成想,七巧卻看不慣了,常常冷言冷語的諷刺起來:

這些年來,多多怠慢了姑娘,不怪姑娘難得開個笑臉。這下子跳出了姜家的門,稱了心願了,再快活些,可也別這麼擺在臉上呀—叫人寒心!……死不要臉的丫頭,你姜家枉為時代書香,只怕你還要到你開麻油店的外婆家去學點規矩哩!……姑娘急著要嫁,叫我也沒法子。腥的臭的往家裡拉。多半是生米煮成了熟飯了,叫做孃的做哥哥的臉往哪裡放?……不害臊!你是肚子裡有了擱不住的東西是怎麼著?火燒眉毛,等不及的要過門。你就拿準了他是圖你的人?你好不自量。你有哪一點叫人看得上眼?趁早別自騙自了!


《紅樓夢》與《金鎖記》:精神虐待子女行為的三大心理動因

母親越來越惡毒的謾罵擊垮了長安,她不知道母親接下來會使出什麼手段來拆散他和童世舫。以長安多年來對母親的瞭解,她知道她的這個母親可是什麼事都能做得出來的。只要母親反對,毫無疑問的,她生命這段最美好的時光終究會被毀掉的。與其讓母親鬧得局面不堪,不如自己體面的完結了它。於是,主動跟童世舫分手,退回到普通朋友的關係。不料曹七巧還是不放心,故意找機會把長安抽大煙且戒不了事告訴了童世舫,

長安也從此斷了結婚的念頭。

對於兒子長白,七巧也用了類似的手段。先是用鴉片把長白栓在了家裡。雖然給長白娶了媳婦,卻常把長白留在自己房裡過夜,還跟兒子討論兒子兒媳的閨房之事,再把這些私密事添油加醋的當成笑話說給外人聽,羞得兒媳抬不起頭。硬生生把兒媳逼得病倒在床上。無奈下,又給長白納了妾,卻依然是婆婆不像婆婆,丈夫不像丈夫,小妾最終也吞鴉片而死。自此,長白不敢再娶,只流連在煙花柳巷。

《紅樓夢》與《金鎖記》:精神虐待子女行為的三大心理動因

如果理性思考,我們很難相信做母親的會去侮辱自己的孩子。但縱觀我們的現實生活,像趙姨娘、曹七巧這樣動輒辱罵、作踐子女的人確實存在。那麼,這種母親對子女精神虐待行為的背後藏著哪些潛在的心理動因呢?

三、母親精神虐待子女行為的潛在心理動因大致有三種

01.把自己婚姻生活的不幸歸咎於孩子

如果因為一個錯誤,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後果。那麼,把錯誤歸咎於他人顯然比歸咎於自己會更好受些。趙姨娘和曹七巧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開麻油店的曹七巧,在嫂子的勸說下,嫁給了姜公館生癆病的二兒子。那是一個只能躺在床上,好似沒有生命般的人。自從從嫁進來的第一天,七巧的日子就暗無天日,丈夫屋門都出不去,自己身份微寒被人看不起,別人的日子一天天過的,而她曹七巧的日子是一天天熬的。

趙姨娘本是賈府的“家生子”。所謂“家生子”就是在賈府世代為奴的男僕女僕生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一出生就註定是奴才的身份。在賈府裡同為“家生子”的,還有賈母屋裡的鴛鴦和鳳姐屋裡的小紅等人。雖然趙姨娘被賈政收做了妾,還幸運的生了三小姐賈探春和三爺賈環兩位賈府里正兒八經的主子,但是作為少爺小姐生母的趙姨娘卻依然是個奴才。親生的孩子只能喊自己姨娘,賈政的正妻王夫人才是他們名正言順的母親。連香菱、嫣紅等買來妾室都比她這個家生子出身的妾室身份高一些。加之她沒有機會讀書,也沒人教她言談舉止,言語粗俗,沒有心機,

闔府上下,主子奴才都看不起她。

《紅樓夢》與《金鎖記》:精神虐待子女行為的三大心理動因

或許剛開始,她們對自己的婚姻還是抱有希望的,但是,真正進入了這段婚姻後,失望越來越多,積攢到絕望的程度後,卻發現已經沒有了回頭的路,只能繼續在其中煎熬。為了過得下去,她們需要為自己找一個支撐下去的支點。這時候,女人往往會選擇自己的孩子作為這個支撐點:為了孩子,忍耐吧,等孩子長大成人了,自己就熬出頭了。

所以,逐漸的,為了孩子我才會做這麼大的犧牲這個觀點會根植到潛意識裡,但凡自己的孩子做錯點什麼,或者忤逆了自己什麼主意,就多麼難聽的、多麼傷人的都發狠的說出來,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抵消了她自己在這婚姻裡受的苦。

同時,孩子也是一段婚姻的見證。我們看到,在現實生活裡,如果一個女人正在經歷婚姻不幸,那麼她給予孩子春風化雨般的溫暖和寧靜平和的愛的概率會很小。最經常的情況是,她會因此遷怒於孩子,因為只要看到孩子,她似乎就看到了她的婚姻,看到了她遭遇的所有不幸。

《紅樓夢》與《金鎖記》:精神虐待子女行為的三大心理動因

02.將自己的自卑無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趙姨娘和曹七巧都有著被輕視看低的一生。趙姨娘家世代都是賈府的奴才,身份低微,沒有根基,寧榮二府的主子沒一個看得上她,王熙鳳說她“歪心邪意,狐媚子霸道”,王夫人罵她“養出這樣黑心不知道理下流種子來,也不管管!”賈母罵她“爛了舌頭的混賬老婆”。就連她的女兒探春都看不慣她的“陰微鄙賤”“昏聵”“不尊重”“沒體統”,故意遠著她,很少與她來往,只認王夫人做母親。寧榮二府的奴才們也不把她當主子,芳官、藕官這些小丫頭們都敢於和她打成一團,還說她“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幾呢!”

曹七巧家裡是賣麻油的,小門小戶,人窮志短,嫁進姜公館後,沒人把她當二奶奶看,反把她當賊,當乞丐,只要家裡丟了什麼物件,即便沒有任何證據,也都傳言是她偷著給了孃家。就像她自己哭訴的那般:“一家子都往我頭上踩,我若是好欺負的,早給作踐死了。”

在這樣的生存環境裡,一個女人似乎只能靠著撒潑逞強才能爭取點存在感,如趙姨娘跟芳官打架,曹七巧大鬧分家現場,可這樣博來的只是別人的鄙夷和不屑,也總比徹底被人遺忘,被人踩在腳下強。而這些行為,更印證了眾人心中她們的下賤沒教養。

作為母親,她們容易把這種自卑無力的感覺投射到孩子身上,因此,我們看到,她們辱罵孩子的那些話,也剛好是別人拿來辱罵她們的話。

《紅樓夢》與《金鎖記》:精神虐待子女行為的三大心理動因

03.通過貶低孩子來建立價值感和安全感

像趙姨娘和曹七巧這樣不受待見的封建家庭裡的女人,她們最大的價值就是生育。

所以,她們的安全感完全來源於兒女。如果沒有兒女,她們就會像周姨娘一樣銷聲匿跡,一文不值。所以,我們看到趙姨娘常常故意當著眾人的面提起探春是自己肚子裡爬出來的,一方面告訴別人,自己生出了這麼優秀的女兒,另一方面,是說給別人聽,更是說給自己聽,告訴自己—我是有存在價值的。

曹七巧緊緊的控制著自己的兒女,兒女獨立了,飛遠了,她生存的價值就沒了。所以她給他們抽大煙,讓他們離不開。還一直在刻意的貶低他們,讓他們明白:離了我,你們根本無法生活,是我拿著我賠上一生得來的錢在養活你們,凸顯出自己在兒女生活中的地位和價值。同樣的,七巧貶低長安長得醜,沒人要,說童世昉根本看不上她,只是看上了姜家二房的錢財,也是在凸顯自己的價值。結果呢,只是慢慢熄掉了兒女們上進的火苗,認同了母親對自己無能的認定,再談不上什麼出息不出息,成事不成事了。

《紅樓夢》與《金鎖記》:精神虐待子女行為的三大心理動因

四、結語

不可否認,趙姨娘和曹七巧都是可憐人,不幸生在吃人的時代,不幸嫁入吃人的封建大家族,夾縫裡求生存,鄙夷下熬日子,苦楚無人訴,委屈無人慰,原本也天真爛漫、健康活潑的女孩,慢慢變成了口不擇言、潑辣粗俗的惡婆娘。在長期的壓抑下,人不再是人,娘也不再是娘,竟成了精神虐待自己兒女的惡魔。

正如《金鎖記》結尾曹七巧對自己一生的反思,她這一生過的很苦,苦著苦著就變成了尖酸刻薄的模樣,不自覺的去傷害身邊的人,她愛過的男人,她的孃家人,而被她傷害最深的當屬她的長白和長安。想著想著,不覺地掉了淚,“她挪了挪頭底下的荷葉邊小洋枕,湊上臉去揉擦了一下,那一面的一滴眼淚她就懶怠去揩拭,由它掛在腮上,漸漸自己幹了。”

在掉淚的這個時刻,她定是有悔意的,懊悔曾對兒女們那般惡語相向,悔恨曾親手驅趕走她們的陽光,懊悔自己是一個糟糕的母親。或許,她也會默默的希望,希望為人父母者都能看清自己的內心,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和無望強加到孩子身上。既生之,則愛之、教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