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諸葛亮和劉基到底誰才有“真才實學”?

在下紫薇


從全面客觀的角度來看,諸葛亮不如劉基。

民間傳說中諸葛亮料事如神,源於三國演義中對其的神化。

窮其一生,諸葛亮除剛出山時因對手的不瞭解,而輔佐劉備有所建樹外,後續的成就乏善可陳。

諸葛亮凡事事必躬親,缺少政治家舉重若輕的氣度。六出祁山,興師北伐,勞民傷財卻無功而返,不是優秀的軍事家。

就歷史的進程來說,正因為諸葛亮的窮兵黷武政策,將蜀國國庫掏空,最後成了三國中第一個被滅亡的國家。

劉基在輔佐朱元璋推翻元朝、消滅群雄、建立大明王朝的激盪歲月中,多次在朱元璋團隊面臨陳友諒、張士誠、元朝政權等強敵環飼、而朱元璋團隊猶豫徘徊的緊要關頭,為朱元璋撥開迷霧、點破形勢、凝聚人心,力排眾議,提出先滅陳友諒再取張士誠的戰略思路,最終為明帝國的建立發揮了一流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貢獻。


陶蜀山翁


劉基,字伯溫,元末明初軍事家、文學家,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歷史上有這樣兩位名人總是拿來被比較,他們就是諸葛亮和劉伯溫,在小編看來都是非常有智慧的,可惜倆人不生在同一時代,真想看看他們若是遇見了能擦出什麼火花呢,下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生平事蹟吧!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等。當時民間一直流傳這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可見他們的厲害之處。但要拿他們兩個做個比較的話,小編只能說真的是各有所長了,兩個人所處的背景不同,對於那個朝代的作用也不同,身上所展現出來的也不同,所以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身上各有的長處吧!

都知道三國時代的人才濟濟,都非常有智慧,每個人的謀略更是讓人折服,所以在這樣的一個時期能生存下來本就很不易的了。而諸葛能讓劉備重用,可見他的智慧之大。

雖然在中期,諸葛亮遭到了劉備的懷疑猜測,不被重用,但到了後來諸葛亮還是受到了劉備的重用,以至於在劉備大病時囑託諸葛亮輔佐阿斗。可惜在劉備去世後卻是給諸葛亮留下了個大麻煩,當時蜀漢已經傷痕累累,國力衰弱,他們只能防禦不能進攻。後來在諸葛亮的作用下,蜀國開始走上正規,不僅僅僅有條,還快追趕上其他兩個國家。當時諸葛亮年歲已高,還堅持北伐,最後也病死在戰場了。可以說,諸葛亮一心為蜀漢,他的一生是值得讓人敬佩的。

劉伯溫得到的是朱元璋的青睞,與諸葛亮不同的是,這位皇帝自始自終都十分相信劉伯溫,所以他的一生過得也算是順利,也發揮了自己最大的才能做事。





慕夏無名


當然是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政治的楷模。



葫蘆丹心


真才實學兩個人都有的。

如果非要評論出誰更勝一籌的話,諸葛亮應該要高出劉伯溫

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他們三個人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神人

1:論治理國家

這方面諸葛亮勝出,諸葛亮官拜丞相,把處於亂世中的蜀國治理的是當時三國中最富的一個。凸顯了諸葛亮的治國能力。

劉伯溫沒有擔任過丞相,負責的是都察院。所以在這方面諸葛亮勝出。

2:官位

劉伯溫封的是伯,和諸葛亮不在一個檔次上

3:軍事

在軍事方面兩個人都擔任過軍師,從戰果來說,劉伯溫滅陳友諒,張士誠,佔領南京,北平蒙元,統一全國。這一點劉伯溫勝出。

總的來說,他兩個人不是同一時代,環境不同。很多地方都不好比較。都是很有才華的人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


雖然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是歷史人物卻不一定相似,因為他們所處的背景、環境不同,不能簡單的互相比較,不過我們可以運用對比法對歷史人物的成就進行分析討論。

中國民間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據此很多人認為劉基要比諸葛亮的成就大,其實拋開《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神化後,從多個角度分析答案自然明瞭。

從後世評價來看,諸葛亮普遍被認為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而劉基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顯然諸葛亮多了兩個稱號,對於書法家而言,雖然其書法留世不多,但唯一一部《遠涉帖》是大家公認的作品。並被王羲之極為推崇,曾多次臨摹。可見諸葛亮的書法才能也是一流的。至於發明家而言,諸葛亮曾發明木牛流馬和孔明燈。劉基則沒有這兩個“榮譽稱號”。

從封號來看,諸葛亮被封為為忠武侯,東晉時期又追封他為武興王。而劉基則被封為誠意伯。所以從爵位上講諸葛亮排在劉基之前。

從軍事才能來看,諸葛亮善於駕馭全局,戰略戰術運用到位。戰略方面:他在“茅廬”之中就已經定下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戰略。戰術方面:他幫助劉備聯合東吳大敗曹軍,後來又佔荊州、取益州、奪漢中,最終完成戰略目標建立蜀漢政權。劉基主要體現在戰術的運用,只參與了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和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

從文學才能來看,諸葛亮的《出師表》《誡子書》千百年來被後世奉為傳統文化的經典,並被列為中小學教材當中。劉基則以詩文見長,其著作收入《誠意伯文集》,但後世廣為流傳的不多。

從個人角度來看,諸葛亮最後病死五丈原,屬於典型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就是現在說的因公殉職,正因為此他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劉基在洪武四年,也就是被封為誠意伯的第二年“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雖然有“功成不必有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但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有差距的。

   最後一點,中國民間曾說,中國歷史上有三個半聖人,分別是孔子、諸葛亮(謀聖)、王陽明和曾國藩(半個聖人)。可見後世對諸葛亮評價相當高,在這一方面劉基則又略遜一籌。


青衣散人3


這個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掃除一切看結果,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劉備起於織草鞋,朱元璋起於乞丐,起點差不多,這麼看劉伯溫厲害。

如果分析個人才幹,諸葛亮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天文,地理,製造,發明,律法,文學,等多個方面,而且都是佼佼者,全能型人才官至丞相,流芳百世並且善終,忠君的典型。

劉伯溫的話大家熟知的也就是能掐會算,屬於謀主級別,也沒做到丞相,不一定能統籌全局,輔助朱元璋的第一功也不是他,是李善長。

還有一個民間小故事說,劉伯溫路過武侯廟,進去看,說你諸葛亮鞠躬盡瘁智窮才絕也就三分天下,而我輔助皇帝一統江山,你比不上我,心中甚是得意。於是寫下了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對聯。後想看看諸葛亮有沒有留下兵書,就搜了一番,結果在牌匾後面看到一句話“我只後世有伯溫,你知後世出何人”嚇了一大跳,自認比不過諸葛亮,恭敬的退了出去。

我個人覺得就算摒棄這些野史傳說,也是諸葛亮厲害,長的帥,個子高,家境好,軍政謀經濟科學發明天文地理等等都會,官做的大,善終,千古流芳的忠臣榜樣,碾壓劉伯溫了。


老煩煩雜談


1.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劉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我們在從諸葛亮歷史介紹來說,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2.要說起他倆誰更厲害,其實都各有所長,輔助的對象,幾乎都是什麼都沒有,但是從頭來輔助,所處的環境不同,怎麼可能評價他倆人。

各有特點,兩個人所處的歷史大環境不同,所以我感覺沒有必要非得把兩個人比較出個高低來,吸取每個人的長處,向每個人的長處學習,我感覺這樣就可以了。

同樣的一個人物,他放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一定一樣,所以說,客觀地分析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來吸取別人的人生經驗。

3.從客觀上,諸葛亮厲害一些,在三國演義中,哪個時代人才輩出,每個朝代都有很多謀士,每個謀士幾乎都非常出名,他們在三國鼎立時候,發揮非常厲害,他們的智慧都讓人害怕,同時每個人心中所想,都各有不同,三國時期,所有的謀士各有所長,在這樣人才輩出的世界生存不易,幾乎所有的謀士發揮出的水平,不次於當代人的思想。

4.從軍事方面來說,諸葛亮在劉備軍營裡面,主要就是後勤工作,他的後勤幹一些,操練兵馬,招兵買馬,有的時候帶兵打仗。在劉備最強大的時候,諸葛亮就已經不被重用,這期間就是諸葛亮的才華不能展示出來。

劉備最強大,劉備不重用諸葛亮之時,諸葛亮只能在後勤工作,來顯示自己是有用的人,是怕自己被人取代。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斬殺曹操名將夏侯淵,擊敗曹操、佔據戰略要地漢中。在這樣節節勝利的情況下,劉備部將關羽孤軍北伐曹魏,雖然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仁於襄陽,達到軍事上的最高峰,但是荊州後方空虛,東吳違背湘水劃界,在背後對盟友倒戈一擊,呂蒙以白衣渡江乘機奪取荊州(主要是江陵和公安),最後關羽被吳軍擒獲,遭到殺害,“失荊州”使得劉備元氣大傷,蜀漢政權也開始走下坡路。劉備聞後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被陸遜擊敗,劉備兵敗退到白帝城。

劉備在白帝城一病不起,召諸葛亮等人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度吧。”諸葛亮哭著說:“我一定盡我所能去中興大漢,為了大漢竭智盡忠,直到死那一刻。”

聽說,在劉備託孤的時候,劉備在軍中埋伏許多士兵,諸葛亮來到劉備軍營,看到有所變化,劉備託孤的時候,諸葛亮他磕頭磕的頭破血流,這時,劉備才把託孤的事情,交給諸葛亮,要是諸葛亮有疑心,哪個時候劉備不知道能不能殺死諸葛亮,都更難說。

在劉備去世以後,劉備給蜀漢留下了,一個爛攤子,蜀漢已經沒有什麼人物可利用,在後期人才凋零,諸葛亮幾乎已經無力改變,同時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國力已經弱到三國鼎立中,出現蜀國最弱,在最強大時期,到後來最弱小的國家,幾乎就是別人進攻蜀國,而自己的國家只能防禦,不能有其餘的兵力進攻他國,後來諸葛亮發揮作用。

把蜀國治理僅僅有條,才追趕其他倆個國家,在追趕的時候,蜀國還是比較弱小,在這種條件下,諸葛亮的歲數太大了,由於身體健康問題,開始為蜀國盡到責任,開始北伐,最後病死沙場。

5.劉伯溫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委任他為朱元璋的謀臣,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建策,被採納。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後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劉伯溫並建議朱一方面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勢力,卻另一方面以“大明”為國號來招攬天下義師的民心。

6.劉伯溫和諸葛亮他倆誰厲害,所處的環境不同,劉備在強大起來時候,對諸葛亮不信任。而劉伯溫不一祥,朱元璋始終相信劉伯溫,所以一種信任是最為重要。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掌握軍權,在到後期諸葛亮每次攻打魏國的時候,快要勝利,幾乎每次都被自己朝代所破壞,這是一種不信任,一種不信任,怎麼能夠打贏魏國的士兵,所以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他是真的無能為力,要是劉伯溫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怎麼發揮,他也會像諸葛亮一個樣子,不知道他倆做法不一樣。

7.在從一個方面來提現出誰更厲害,就是他倆個人對現代人所影響,那就是發明,而劉伯溫他發明了什麼。

諸葛亮

連發弩 這是諸葛亮出山後發明的第一樣作戰兵器。以往的弩一次只能發一支箭,十分不便。諸葛亮發明的連發弩一次竟能發十支!!! 連發弩比一般的弩稍寬,射箭時平射,殺傷力極高。

八陣圖(又名八卦陣) 這是諸葛亮出山後自己創造的兵陣,他稱之為八卦兵陣。士兵排列為八卦形,八門入,八門出。此陣不易破解,善於迷惑敵人。諸葛亮後來又多次改造此陣,並由兵陣演化為石陣、馬陣。

孔明棋 早在隆中時,諸葛亮就打算髮明一種棋。公元228年,蜀國南方暴亂。諸葛亮作為一國之相,決定親自率兵前往征討。然而,情況並沒那麼好:南方的氣候令士兵難以適應。加之軍中無趣,南王孟獲久久不肯歸服。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發明了孔明棋來活躍士兵煩悶的心。孔明棋規則簡單,是一種智力遊戲。

火獸 諸葛亮平定南方時,曾遭一敗仗:南王孟獲以獸為兵,利用象、虎、野牛、狼等野獸大敗趙雲和魏延的兵馬。諸葛亮靈機一動,他想到了野獸怕火。於是數日後,他發明了一種外型似獸,硃紅色,能噴火的武器來對付孟獲的獸兵。

搭橋槍 諸葛亮平定南方之後,決定揮師北上,完成劉備興復漢室的遺願。通往北方的地形極其艱難,山多河多。爬山還好,關鍵是渡河:士兵們每次都要花很長的時間搭橋。諸葛亮也為此苦惱。一日,他聯想到古人如何造鐮鉤,從而發明出了搭橋槍。搭橋槍的槍桿和紅纓槍一樣長,槍頭程螺狀(有點像現在的螺絲刀)。

孔明燈 這是諸葛亮北伐被司馬懿困於平陽時所發明的一種用來向救兵傳遞信息的空飄燈,也是熱氣球的起源。在科技不發達的三國時代,諸葛亮仍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熱氣球空飄這個原理的人,真是名副其實的臥龍!

木牛流馬 這是諸葛亮五出祁山時為了方便運量而發明的一種運量工具。據史料記載,應該是五出祁山用流馬,六出祁山用木牛。木牛流馬善於上坡下坡,收糧等。其構造極其像牛、馬。腿由粗木製成。內有一繩,繩頭接舌,繩尾接腿。每行20裡扭轉舌頭一次,方能再行。

諸葛亮發明四輪車,為現代改裝成許多東西,比如說殘疾人人用輪椅,孩子用寶寶推車,超市用的推菜車等等






一位愛電影的職工


我還是認為諸葛亮。當時魏國兵強馬壯,而蜀國地處偏域,人才凋零,所謂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諸葛亮僅僅靠一人之力,而支撐起了一個蜀國。相反,元末日期,天下大亂,各個勢力混戰,當時的朱元璋手下猛將謀士雲集,戰鬥力極強,即便沒有劉基,我想歷史也不會改變。


歸宿129305691


民間流傳“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將劉伯溫比作諸葛亮,可以看出世人對劉伯溫的敬意,特別是諸葛亮僅僅三分天下,劉伯溫卻能一統江山,無言中更顯劉伯溫的才能。

作為帝師的劉伯溫是有真才實學的,但他卻也有著讀書人的通病,為人孤傲,有著讀書人的傲氣。

對於大明的重臣李善長,劉伯溫心裡其實是看不起的,因為李善長在前朝僅僅只是一個秀才,並沒有考取功名,而劉伯溫是根正苗紅的元朝進士。即使是對於大明皇帝朱元璋,表面上恭恭敬敬,內心也是看不起他的,至少朱元璋是這麼認為的。

一日朝臣集會,按慣例大臣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皆起身,只有劉伯溫依然長跪不起。朱元璋看到,也沒多想,接著說道:“劉愛卿平身。”但劉伯溫並未聽從,並揚言道:“臣不敢起身。”這反倒使得朱元璋疑惑了,忙問道:“劉愛卿為何不肯起身?”劉伯溫不緊不慢的說道:“微臣剛剛出了一個上聯,陛下並未說出下聯,所以臣不敢起身。”

朱元璋聽了又問道:“劉愛卿何時出了上聯,朕並未聽到。”劉伯溫道:“臣剛才已經說了。”朱元璋接著說:“既然如此,那就再說一遍吧!”劉伯溫當即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聽完,卻沒等到上聯,又說道:“愛卿請說出上聯。”劉伯溫又道:“萬歲,萬歲,萬萬歲。”朱元璋虎軀一震,明白過來這是劉伯溫在戲弄自己,心中暗暗不滿,但表面依然不動聲色。反而哈哈大笑道:“平身,平身,平平身。”等到這時,劉伯溫才謝恩起身。但此事卻被朱元璋記恨於心。

被封伯爵

朱元璋曾多次稱劉伯溫為:“吾之子房也(子房乃漢初三傑之一張良)。”劉伯溫的才華比之張良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惜為人過於剛正,嫉惡如仇,對上司沒有保持應有的尊重。

以劉伯溫的才能和功績,進封公爵本是水到渠成的事。可惜因為朱元璋對其不滿,最後只落得個誠意伯,一個伯爵。而與他一起隨朱元璋打天下,曾經地位相仿的李善長,徐達等人都得以位列公爵之身。誠然,劉伯溫自己是有責任的。


一段舊影像丶


民間流行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聽字面意思好像是一統天下的劉伯溫更厲害,如果說是比較歷史成就,我不做過多評價,但論真才實學,我認為諸葛亮更勝一籌。

1.文學成就更高:前後出師表流傳至今。

2.發明創造能力更強:八卦圖、木牛流馬等將書本知識學以致用,融會貫通。

其餘方面沒有明顯的差距,也沒有可比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