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75歲婆婆患乳腺癌,6年未治療任其“自由生長”,說只是發炎而已

真實案例分享:

乳腺是女性重要的哺乳器官和性器官。乳腺發育成熟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問題也隨之而來。

絕大多數女性朋友,都曾有乳腺增生的經歷,有時甚至可觸摸到明顯的腫塊。

乳腺腫塊最常見於中老年女性,少數可見於青年女性。據有關的流行病學統計數據顯示:20歲以前的乳腺腫塊接近100%為良性;20~49歲良性的佔81.27%;50~59歲的乳腺腫塊則僅有50%為良性。

75歲婆婆患乳腺癌,6年未治療任其“自由生長”,說只是發炎而已

乳腺癌術後矯形的病人

在一項針對35歲以下的77名女性乳腺腫塊的臨床研究中,其中56例(72%)被最終的細針穿刺確診為纖維腺瘤。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大約有20%的病例,可能為惡性。

由此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乳腺腫塊為惡性的比例也逐漸升高。特別是絕經後的女性出現的乳腺腫塊,惡性的比例更高。這可能和卵巢的功能衰退導致的雌激素分泌減少有關。

75歲婆婆患乳腺癌,6年未治療任其“自由生長”,說只是發炎而已

卵巢

現年81歲的秦婆婆在6年前,發現自己的左側乳腺有腫塊,後來在家人的陪伴下,到醫院做了彩超、CT等檢查,被確診為“乳腺癌“,出於保護性醫療制度的要求,醫生只把檢查結果告訴了她的子女,秦婆婆並不知情。

當時醫生建議她進行手術治療,兒女們也給她做思想工作,執拗的秦婆婆並未同意,認為那只是有點“炎症”,吃點藥就好了。

前天門診,秦婆婆來找我開消炎藥。見到她,我有點吃驚,面色完全不像一個晚期癌症的病人。

75歲婆婆患乳腺癌,6年未治療任其“自由生長”,說只是發炎而已

秦婆婆

乳腺癌是女性僅次於宮頸癌的,佔女性發病率第二位的惡性腫瘤。但是乳腺癌相比較其他惡性腫瘤而言,其惡性程度相對較低,生存期更長。老年人因為機體機能減退,細胞的活躍度降低,同樣作為惡性腫瘤來說,其生長速度也大為減慢。

現在她乳腺癌已經6年了。

她身體以前一向硬朗,心肺及四肢經過檢查,沒有發現大問題。腫瘤在乳腺擴散生長,還沒有破潰,鎖骨上淋巴結也沒有腫大,也沒發現明顯的其他臟器的轉移症狀。病情並不算太嚴重。

(由於她的乳腺癌圖片引人不適,沒有通過,不能在此發表,請諒解)

我囑咐她,沒事,回去吃點藥吧。

癌症的治療,講究的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取得比較好的療效。那麼對於年長的惡性腫瘤病人,如何治療的問題一直是醫學界討論的熱點。

一部分學者認為,腫瘤一旦確診就應該積極進行治療,對病灶進行切除,對殘餘的腫瘤細胞利用化療、放療,甚至靶向治療藥物進行圍剿,直至徹底消滅它們,以達到治癒或者防止復發的目的。

75歲婆婆患乳腺癌,6年未治療任其“自由生長”,說只是發炎而已

腫瘤細胞

而包括筆者在內的一部分人則認為,腫瘤是發生在具體的病人身上的,要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進行治療。我們要治療的是病人,而不是單純的腫瘤。對於年長的病人,特別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對腫瘤實施治療的意義並不大,要做到的是延長病人的生存期,如何讓人和腫瘤共生,而不是隻想把腫瘤消滅掉。

因為我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那些積極治療的癌症病人,除了承受身體的劇烈痛苦、沉重的經濟負擔,其生存期並不比接受保守治療的病人更長壽。

75歲婆婆患乳腺癌,6年未治療任其“自由生長”,說只是發炎而已

化療後的病人

除了醫生,現在很多的病人家屬也存在這樣的誤區,對於年長的腫瘤病人,他們可能是父母或者其他長輩,總是要不計代價,想盡一切辦法,找全國最好的專家進行治療。

這樣的心情作為醫生的我可以理解,但是治療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有時候心理的安慰,比化療更為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