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北周武帝孝陵——我國第一座因為被盜掘而發現的帝王陵墓

在渭河北岸平靜無語的黃土上,我曾經多次踏勘過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孝陵。這個地面上沒有任何標誌,在多次被盜掘之後,因為搶救性考古發掘而意外發現的皇帝陵墓,卻解開了歷史的一道迷題。

我還是從墓葬的主人說起。

北周是南北朝時期的北朝之一,前後經歷孝閔帝宇文覺開始,歷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贇、靜帝宇文闡等五位皇帝,僅有24年的歷史(公元557年——581年)。到了公元581年,楊堅受禪取代北周而稱帝,他改弦易轍,把國號改為隋,短命的北周滅亡。

北周武帝孝陵——我國第一座因為被盜掘而發現的帝王陵墓

北周武帝孝陵出土的金印

再看北周的第三位皇帝——武帝宇文邕。北周24年的歷史中,武帝宇文邕在位18年。話說宇文邕,他智識識都在常人之上,又能吸取同門兄長的教訓,韜光養晦、相機而動。上位以後,他克勤克儉、勵精圖治,徹底扭轉了北魏以來豪門貴族們形成的奢侈糜爛之風。在武帝宇文邕看來,治大國如烹小鮮,他倡導“政在節財,禮為寧儉”的社會風尚,從國之大事到民間婚喪嫁娶,他始終要求子民們儉以修德、廉以立身。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宇文邕當了皇帝以後,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力求富國強兵。在政治上,他幾次下詔釋放奴婢和雜戶,為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在軍事上,他廢除自西魏以來府兵完全由鮮卑人充當的民族限制,吸收廣大漢族人民參加軍隊,擴大了兵源,加強了軍事力量,更重要的是促進了民族融合;他禁佛、道二教,罷沙門、道士,皆令還俗,使數百萬寄生的僧、尼、道士變成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從事生產,減輕農民負擔,擴大國家收入;他頒發《刑書要制》嚴懲貪汙盜竊;提倡節儉,常穿布衣,寢布被,後宮不過十餘人,拆除華麗宮殿,將建築材料賞賜給那些貧苦人家。一時間,北周出現了人和國安的局面。

遺憾的是,歷史沒有把更多的時間交給一個大德之人。在北征突厥的時候,他身染重病,不久就離開了人世,年僅36歲。

而和他一樣的北周五位皇帝埋葬在哪裡?《北史》和《周書》都秘而不宣。順著歷史的線索,我們只知道北周帝陵不封不樹,地面既沒有標誌,也沒有石刻儀衛、陵園建築等。雖然歷史記住了那五位皇帝的陵墓名稱(孝閔帝葬靜陵、明帝葬昭陵,武帝葬孝陵,宣帝葬定陵,靜帝葬恭陵),但它們具體在什麼地方?黃土和時間都似乎要保守那個朝代的秘密。

按照《周書•卷六•帝紀》的記載,他葬於孝陵。而孝陵到底在哪,一直沒有人知道。

北周建都在長安,長安北面的渭河二道塬又是西漢皇帝陵墓的密集區。自古就有“南方才子北方將,陝西黃土埋皇上”的說法,專家憑藉直覺判斷,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孝陵應該在長安北面。

北周武帝孝陵——我國第一座因為被盜掘而發現的帝王陵墓

北周武帝孝陵標誌碑

人們的判斷會是真的嗎?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底張鎮(今陝西省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底張街道辦)陳馬村附近的一座古墓接連被盜。這是一個地面沒有封土和任何標誌的墓葬。盜掘者由這個墓葬中偷走了一枚金印及其它珍貴文物,在進行文物交易時,被公安機關抓獲。鑑於墓葬被盜嚴重,考古部門決定進行搶救性挖掘。

古墓雖經多次盜掘,但出土物仍有數百件之多。其中有各類陶俑150多件、陶瓷器近40件、玉器8件、銅帶具1套、金器21件等等。

其中的2合志石解開了歷史留下的這道謎題。,一為“大周高祖武皇帝孝陵”;一為“周武德皇后志銘”,志面陰刻“大隋開皇二年歲次壬寅四月甲戌朔二十三日甲未周武帝皇后阿史那氏祖諡曰武德皇后其月二十九日壬寅合葬於孝陵”。由此證明古墓就是北周武帝與皇后阿史那氏合葬的孝陵。

在對盜墓案件的偵破中,追繳了一枚十分珍貴的金印——“天元皇太后璽”。這枚金銀純金,璽面正方形,重約803克,長4.45、寬4.55、印鈕通高4.7釐米,獬豸鈕。璽面篆書陽刻“天元皇太后璽”六個字。刻字工整嚴謹、書體大方、章法合度。2000年,這枚罕見的皇后金印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迎接千禧年全國出土精品文物展。

北周武帝孝陵——我國第一座因為被盜掘而發現的帝王陵墓

北周武帝孝陵的墓誌銘

北周武帝孝陵的發現,是我國第一個因為盜墓而發現的皇帝陵墓。孝陵發現了,而北周其他四位皇帝的陵墓還隱藏在黃土之下。

一個秋日的上午,我站在四野茫茫的渭北塬,秋風不斷翻檢我的衣角。我不知道北周另外四個帝陵的歸處。我願它們和遠去的亡靈都安好無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