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淮海戰役期間,黃維兵團為什麼孤軍冒進被包圍?其實原因在此人

淮海戰役期間,國民黨方面的參戰的主要是隸屬於徐州剿總的部隊,但是黃維兵團除外。黃維兵團本來隸屬於國民黨武漢華中剿總,淮海戰役爆發後,按照蔣介石的命令,黃維兵團這才脫離華中剿總,馳援淮海戰場。可是,作為增援部隊,黃維兵團為什麼不和蚌埠方面的國軍匯合,再進攻宿縣呢?反而孤軍冒進,在離徐州和蚌埠都有一定距離的雙堆集被包圍呢?

淮海戰役期間,黃維兵團為什麼孤軍冒進被包圍?其實原因在此人

淮海戰役爆發後,黃維兵團在接到增援淮海戰場的命令之後,立即從駐地駐馬店一帶開拔,經蒙城、宿縣向徐州靠攏。當黃維兵團渡過渦河後到達蒙城後,遭到了堅決阻擊。為站穩腳跟,黃維決定以蒙城為核心,構築工事,看準目標再打下去,前進時先佔領前方有利地形,作為新的核心。如此逐次躍進,穩紮穩打。

可是當黃維正在實施他的這一戰法時,蔣介石突然發來電報:因黃百韜第七兵團在碾莊被圍,令黃維兵團火速向宿縣疾進,在蚌埠國軍協同下,奪回宿縣。於是,黃維只得放棄守蒙城的計劃,下令向北攻擊前進。很多人可能認為黃維此時是頭腦發熱,孤軍冒進,導致兵團在雙堆集陷入包圍圈。

淮海戰役期間,黃維兵團為什麼孤軍冒進被包圍?其實原因在此人

其實不然,黃維此時非常清楚,如果繼續由蒙城正面渡河向宿縣攻擊前進,表面上離收復宿縣的戰略目標很近了。但部隊沿途要面對北淝河、澮河的障礙,要是遇到節節阻擊,只怕還沒有等收復宿縣,自己就先被包圍了。

對此,黃維選擇了一條比較穩妥的辦法,即利用渦河作掩護,兵團主力由蒙城往南,向懷遠轉進,努力向津浦線南端的蚌埠方面國軍靠攏,待兩方面匯合之後再向宿縣攻擊前進。此作戰計劃一方面減少了黃維兵團被包圍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多了一分奪回宿縣的把握。

淮海戰役期間,黃維兵團為什麼孤軍冒進被包圍?其實原因在此人

可是黃維的這個作戰計劃,卻被蔣介石給否決了。蔣介石的回電意思很明確:不同意黃維建議,仍限令兵團照原定計劃攻擊前進,奪回宿縣,趕赴徐州。 於是,在蔣介石不斷催令下,黃維不得不奉命繼續往北攻擊前進,在與宿縣近在咫尺的同時,整個兵團也幾乎全部進了包圍圈。

那麼蔣介石為什麼不同意黃維的意見呢?其實蔣介石當時眼裡只有黃百韜兵團,且急於打通徐蚌線,已經完全顧及不到黃維兵團的實際處境了。歷史是不允許假設的,但我們還是忍不住假設一下:倘若黃維兵團與蚌埠國軍匯合,徐圖北進,打通徐蚌線,那淮海戰役就很可能是另一個樣子了。很明顯,黃維兵團一步一步陷入包圍圈,幾乎是短視愚蠢的蔣介石親手送進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