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決戰高考,贏在心理

決戰高考,贏在心理

記得一位名人說過,人的一生很漫長,但關鍵處往往只有幾步,我想高考目前依然算是其中之一吧。現在的高考雖已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家長、考生的要求卻相對提高了——不僅要考上大學,而且還要考上名牌大學。高考的競 爭依然激烈,考生在高考前仍會出現不少問題,最常見的就是考前焦慮,其表現之一就是睡不好,甚至失眠。

睡眠的作用不可低估,它能保存腦的能量、鞏固記憶及保證大腦發揮最佳功能,它也是孩子心理狀態的陰晴表。

針對失眠,市面上有許多好的建議,如積極參加文體活動。文體活動可以增加大腦的供血,調節緊張的神經,增強體質,增強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晚飯後不飲茶和咖啡,睡前半小時不做劇烈運動,儘可能避免一切刺激的影響,如色情、驚險小說,電影和電視等,並養成有規律的作息時間。

父母應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臥室要安靜舒適、幽靜、通風良好,並有絕對的安全感。孩子上床後應排除雜念,思想放鬆,千萬不要有“今晚我一定又睡不好”的念頭,也不要強迫自己快點入睡。

孩子也可以採用放鬆訓練的辦法來緩解緊張情緒,可通過放鬆全身肌肉達到舒緩緊張的作用。心理學家發現,當一個人進入放鬆狀態,可表現為呼吸頻率和心率減慢、血壓下降且頭腦清醒、心情輕鬆愉快、全身舒適等。

不可否認,這些在意識層面的行為治療有一些效果,也是許多療法的基礎,但碰到比較嚴重的考前焦慮症,可能依然無效。

今日,孩子之間的競爭,已遠非30年前我們這代人之間的“單打獨鬥”,往往是一個家庭在共同“戰鬥”。

高考成績不僅受孩子平時的努力程度、學習方法、學校的教學水平等因素影響,也與孩子考前的心理狀態、體能、營養支持等因素密切相關。在離高考還不到百日之時,後三個因素的影響可能更為突出。

時代的發展,對為人父母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心理學、營養學等學科在孩子高考中的作用。

每當焦慮的父親,多半是焦慮的母親帶著焦慮的孩子前來尋求心理支持時,有時父母比孩子更焦慮,我總是說,面對重大事件時,適度焦慮是正常的,很多孩子中考前就出現焦慮,往往孩子的成績越優秀,焦慮越嚴重,所以不要指望能消除焦慮。在這個人生重大抉擇的時刻,一點焦慮都沒有的孩子,其成績可想而知。

一般來說,適度的焦慮可以使孩子學習更努力,注意力更易提高,對提高考試成績可能有一定的幫助,但如果焦慮太過則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

面對焦慮的孩子,“放鬆一點”這些在意識層面的寬慰話幾乎是徒勞的,而當採用催眠、意象等心理治療方法,進入孩子的潛意識層面,對其焦慮情緒進行梳理,往往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孩子同時伴有抑鬱情緒。如果在潛意識狀態模擬高考,針對孩子偏弱的科目,處理其碰到不會做的題目時的慌張心態,並進行系統脫敏治療等等,對提高孩子的考前自信大有好處。

不建議使用鎮靜安眠藥

我自己就是鎮靜催眠藥的“受害者”。記得高考前的那個傍晚,沒有諮詢任何人,我自己跑到藥店買了2片安定,早早吃下後就指望自己能快速入眠,但是很不幸,只能在黑夜中眼瞅著自己的夜光錶轉了一圈又一圈,直到凌晨才迷迷糊糊地睡著,第二天考試,腦袋卻是暈沉沉的,只想睡覺。這種狀態下考試,結果肯定是一塌糊塗,好在跌跌撞撞過了重點線。

更慘的是多年後一位父親打電話諮詢,說他成績優秀雙胞胎女兒因失眠,醫生開了阿普唑侖,因反應太大,兩個女兒本科線都沒有過,十幾年的心血讓幾片藥給毀了!他想起訴那個醫生!我能體會這位父親的傷心、失望和其中夾雜著的憤怒……

安眠藥目前種類繁多,但是應注意安眠藥尤其是長效安眠藥,有可能導致次日精神不振、乏力、頭暈、注意力渙散等不良反應。因此,有些專家建議安眠藥不可濫用,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因個體反應差異太大,沒有誰能準確預見到服藥後的效果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作為有血淚教訓的我的觀點卻是不要用,心病還需心治

希望每個即將參加高考的孩子都能保持良好、自信的心態,在考場上能正常發揮甚至超水平發揮,考入自己心儀的高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