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决战高考,赢在心理

决战高考,赢在心理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人的一生很漫长,但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我想高考目前依然算是其中之一吧。现在的高考虽已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家长、考生的要求却相对提高了——不仅要考上大学,而且还要考上名牌大学。高考的竞 争依然激烈,考生在高考前仍会出现不少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考前焦虑,其表现之一就是睡不好,甚至失眠。

睡眠的作用不可低估,它能保存脑的能量、巩固记忆及保证大脑发挥最佳功能,它也是孩子心理状态的阴晴表。

针对失眠,市面上有许多好的建议,如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文体活动可以增加大脑的供血,调节紧张的神经,增强体质,增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晚饭后不饮茶和咖啡,睡前半小时不做剧烈运动,尽可能避免一切刺激的影响,如色情、惊险小说,电影和电视等,并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父母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卧室要安静舒适、幽静、通风良好,并有绝对的安全感。孩子上床后应排除杂念,思想放松,千万不要有“今晚我一定又睡不好”的念头,也不要强迫自己快点入睡。

孩子也可以采用放松训练的办法来缓解紧张情绪,可通过放松全身肌肉达到舒缓紧张的作用。心理学家发现,当一个人进入放松状态,可表现为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且头脑清醒、心情轻松愉快、全身舒适等。

不可否认,这些在意识层面的行为治疗有一些效果,也是许多疗法的基础,但碰到比较严重的考前焦虑症,可能依然无效。

今日,孩子之间的竞争,已远非30年前我们这代人之间的“单打独斗”,往往是一个家庭在共同“战斗”。

高考成绩不仅受孩子平时的努力程度、学习方法、学校的教学水平等因素影响,也与孩子考前的心理状态、体能、营养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离高考还不到百日之时,后三个因素的影响可能更为突出。

时代的发展,对为人父母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心理学、营养学等学科在孩子高考中的作用。

每当焦虑的父亲,多半是焦虑的母亲带着焦虑的孩子前来寻求心理支持时,有时父母比孩子更焦虑,我总是说,面对重大事件时,适度焦虑是正常的,很多孩子中考前就出现焦虑,往往孩子的成绩越优秀,焦虑越严重,所以不要指望能消除焦虑。在这个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刻,一点焦虑都没有的孩子,其成绩可想而知。

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可以使孩子学习更努力,注意力更易提高,对提高考试成绩可能有一定的帮助,但如果焦虑太过则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面对焦虑的孩子,“放松一点”这些在意识层面的宽慰话几乎是徒劳的,而当采用催眠、意象等心理治疗方法,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层面,对其焦虑情绪进行梳理,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同时伴有抑郁情绪。如果在潜意识状态模拟高考,针对孩子偏弱的科目,处理其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时的慌张心态,并进行系统脱敏治疗等等,对提高孩子的考前自信大有好处。

不建议使用镇静安眠药

我自己就是镇静催眠药的“受害者”。记得高考前的那个傍晚,没有咨询任何人,我自己跑到药店买了2片安定,早早吃下后就指望自己能快速入眠,但是很不幸,只能在黑夜中眼瞅着自己的夜光表转了一圈又一圈,直到凌晨才迷迷糊糊地睡着,第二天考试,脑袋却是晕沉沉的,只想睡觉。这种状态下考试,结果肯定是一塌糊涂,好在跌跌撞撞过了重点线。

更惨的是多年后一位父亲打电话咨询,说他成绩优秀双胞胎女儿因失眠,医生开了阿普唑仑,因反应太大,两个女儿本科线都没有过,十几年的心血让几片药给毁了!他想起诉那个医生!我能体会这位父亲的伤心、失望和其中夹杂着的愤怒……

安眠药目前种类繁多,但是应注意安眠药尤其是长效安眠药,有可能导致次日精神不振、乏力、头晕、注意力涣散等不良反应。因此,有些专家建议安眠药不可滥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因个体反应差异太大,没有谁能准确预见到服药后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作为有血泪教训的我的观点却是不要用,心病还需心治

希望每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都能保持良好、自信的心态,在考场上能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考入自己心仪的高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