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1434年 油彩畫板,81.8 x 59.7 cm,倫敦國家畫廊

這可能是藝術史上最為著名的“婚紗照”了。

我想即便是他們夫婦本人,也不曾想到自己在婚禮上的形象,會因為畫筆而廣為後世所知。

楊·凡·艾克(Jan Van Eyck 1386-1441),這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個陌生的名字。然而他對藝術的推動,不亞於同樣時期,那些南方的意大利同行們。

他被稱為“油畫之父”。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 楊·凡·艾克 根特祭壇畫(局部)

在他之前,藝術家們與顏料的關係,要依靠蛋清來調和,即“蛋彩畫”,然而這種技法與後來的油畫相比,顏色難以融合銜接,無法大面積、迅速的作畫,需用小筆慢慢排線,保存起來也非常困難,顏料層易腐敗變質。因此,凡·艾克大膽改進了顏料的調和劑,用摻有稀釋油的調和劑(主要是亞麻仁油)來代替蛋清,相較之下,顏料更加容易調和,便於用筆,且可以層層上色,以畫出更為精細的作品,畫面整體也變得透明而帶有光澤。

這是跨時代的創新。

此後,藝術家們開始在畫布的方寸之地,營造出一個個無比逼真的新世界。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楊·凡·艾克《洛林大臣的聖母》66x62cm 盧浮宮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創作於1434年,凡·艾克以油畫為材料的作品。600多年來,這幅畫成為了一副真實的“謎團”,為後世的藝術家們在肖像領域開了一個難以超越的先河,它簡潔明瞭,卻又像迷宮一樣複雜難解。

尼德蘭,即今天的荷蘭、比利時一代。北海冰冷的海風吹拂下,中世紀時這裡便成為了歐洲北部最為重要的貿易中心。到了13、14世紀,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資本主義萌芽的誕生也帶來了上層建築的而改變,尼德蘭的人們,不再被中世紀強加的宗教罪惡感所纏繞,而重視對科學、道德的探索,及時享樂,肯定人世的生活。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楊·凡·艾克 根特祭壇畫(局部)

宗教改革後,達爾文教拒絕偶像崇拜,也令繪畫從教堂走入了富裕的市民家庭。這些蓬勃而起的需求讓尼德蘭的繪畫藝術走上了高速公路,在其後的百年時間裡長盛不衰,與南方的意大利並行成為歐洲藝術的核心。

也因此,與意大利“向上帝奉獻一切的藝術”相比,尼德蘭的藝術家們上承哥特式藝術的傳統,而著眼於人間的世俗生活。在畫面的塑造上,沒有那麼科學的以透視再現自然空間,而更關注對象的所有細節,以求所有細節無一完備,達到最大的真實感,即尼德蘭的“精細繪畫”傳統。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便是如此。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楊·凡·艾克 《喬凡尼·阿爾諾芬尼像》

畫面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意大利富商:喬凡尼 阿爾諾芬尼(Giovanni Arnolfini )和他19歲的新婚妻子珍娜。喬凡尼來自托斯卡納,背靠他強大而富有家族,在1420年被菲力普公爵封為騎士。他以經營佛羅倫薩的絲綢、貴重的掛毯等“奢侈品”為生,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居住在尼德蘭。艾克共為他創作了兩幅肖像,另一幅在柏林(即上圖),幾乎完全一致的面容。

作為商人,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投資了:讓自己的形象與名字載入史書中。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畫面上,喬凡尼用左手握著妻子的右手,右手將要放在她的右手上去,這一動作代表著這對男女正在宣誓。按照天主教的傳統觀念,婚姻是神聖的誓言,精神的結合,它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條件,如儀式、或者證人的證明。在1563年特蘭託宗教會議前(The Council of Trent),天主教男女信徒只要雙方同意,就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結成完全合法的效婚姻,而僅僅需要一些語言和行為來表示,這也體現在了畫中,兩位主人公的動作正符合這一“交手”儀式,他們正在通過婚約誓言,特別是通過相互交手,締結他們的婚姻。

但這樣的婚俗,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在14世紀的尼德蘭,沒有民政局如何證明婚姻合法?男女雙方的情深意濃,卻也有移情別戀的可能,如果沒有任何人見證的婚姻儀式,一旦出現任何問題,兩人之間顯然難以說清是非。

因此,這副畫便是那個時代的結婚證。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為了保持這個“結婚證”的權威,藝術家不但身在場證明,也將自己放入畫中,畫面後方的鏡子成為點睛之筆,反射出藝術家本人的身著紅衣的模糊身影,藍衣被認為是教堂的主教。而鏡子上方刻著他的名字“Jahannesde Eyckfuithic 1434”,即“1434 年楊·凡·艾克在此”。

鏡子的邊緣,是十個圓形的畫中畫,裡面細緻的刻畫著十個《聖經》故事,其中八副為耶穌受難,另外兩幅描繪了耶穌復活的場景。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由於時光的流逝,我們已經無法重構這幅畫創作之時的文化環境,因此,對於畫中的豐富而可信的形象,後世做了大量的象徵意義的詮釋,但可能永遠都只有”接近”意義的那一天了。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比如,喬凡尼的妻子是否懷孕。

有兩種早期的觀點認為“男人試圖從夫人那一伸展的手的線條中讀出嬰兒的未來”、“男人嚴肅地拉著她的右手是要證明夫人將要產生的嬰兒是他的”。然而亦有人認為妻子並沒有懷孕,畫成懷孕的模樣僅僅是因為當時布魯日貴婦人的時尚,將胸前的衣服抓起來。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但在當時的天主教的傳統下,未婚先孕被視為淫亂。藝術家不可能對自己的客戶做此嘲諷的舉動,因此,藝術家將其形象塑造成懷孕,可能更多是因為夫妻二人對繁衍後代的希望,這樣的暗示在畫面中亦有顯現如:拉開的床幔,而床柱上雕著的“聖瑪格麗特戰勝龍”的形象,也是在當時作為生育的象徵。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華麗的衣著之下,一隻小狗帶著溼潤的眼睛將勃勃生氣展現給觀眾,它被認為象徵著夫妻雙方對彼此的忠誠。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小狗旁邊,前景左邊有一雙新郎的木鞋,而新娘的小紅鞋被放置在後邊,這亦有種種解讀:從“男主外,女主內”這種非常“中國式”的說法,再到否定兩者夫妻身份的“兩情人隨便亂扔鞋”。也有認為是暗示這對夫婦正因婚禮,而站在神聖的土地上,因而丟掉了他們的鞋子,即《聖經》的經文:“把鞋子從腳邊挪開,因為腳下是神聖的土地。”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以畫面中的光線而言,是不需要點蠟燭的,但在畫面上方,唯一的一根蠟燭卻被點燃,也是當時尼德蘭的婚俗之一,被解讀為“通向天堂的光明”。同樣有著宗教含義的是鏡子旁的念珠, 這被認為是代表著夫妻對上帝的虔誠,床旁邊的刷帚意味著純潔。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表面的真實與隱蔽的象徵完美融合,是這幅畫的精髓所在。在藝術家精心的安排下,這場婚禮既在真實的世俗環境下展開,又有著濃烈的宗教象徵意義。

世俗與信仰完美結合,他為後世的肖像畫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楊·凡·艾克《 自畫像》

完成這幅畫的10年後,他在布魯日去世,那時,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等文藝復興大家尚未出生。

而他生前所做的一系列精密繪畫,即便是在600多年後的今天,依舊令人讚歎不已。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楊·凡·艾克《德累斯頓三聯畫》 1437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楊·凡·艾克 《天使報喜》 1434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1434年 油畫之父的真實“密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