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6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1434年 油彩画板,81.8 x 59.7 cm,伦敦国家画廊

这可能是艺术史上最为著名的“婚纱照”了。

我想即便是他们夫妇本人,也不曾想到自己在婚礼上的形象,会因为画笔而广为后世所知。

杨·凡·艾克(Jan Van Eyck 1386-1441),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个陌生的名字。然而他对艺术的推动,不亚于同样时期,那些南方的意大利同行们。

他被称为“油画之父”。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 杨·凡·艾克 根特祭坛画(局部)

在他之前,艺术家们与颜料的关系,要依靠蛋清来调和,即“蛋彩画”,然而这种技法与后来的油画相比,颜色难以融合衔接,无法大面积、迅速的作画,需用小笔慢慢排线,保存起来也非常困难,颜料层易腐败变质。因此,凡·艾克大胆改进了颜料的调和剂,用掺有稀释油的调和剂(主要是亚麻仁油)来代替蛋清,相较之下,颜料更加容易调和,便于用笔,且可以层层上色,以画出更为精细的作品,画面整体也变得透明而带有光泽。

这是跨时代的创新。

此后,艺术家们开始在画布的方寸之地,营造出一个个无比逼真的新世界。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杨·凡·艾克《洛林大臣的圣母》66x62cm 卢浮宫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创作于1434年,凡·艾克以油画为材料的作品。600多年来,这幅画成为了一副真实的“谜团”,为后世的艺术家们在肖像领域开了一个难以超越的先河,它简洁明了,却又像迷宫一样复杂难解。

尼德兰,即今天的荷兰、比利时一代。北海冰冷的海风吹拂下,中世纪时这里便成为了欧洲北部最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到了13、14世纪,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也带来了上层建筑的而改变,尼德兰的人们,不再被中世纪强加的宗教罪恶感所缠绕,而重视对科学、道德的探索,及时享乐,肯定人世的生活。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杨·凡·艾克 根特祭坛画(局部)

宗教改革后,达尔文教拒绝偶像崇拜,也令绘画从教堂走入了富裕的市民家庭。这些蓬勃而起的需求让尼德兰的绘画艺术走上了高速公路,在其后的百年时间里长盛不衰,与南方的意大利并行成为欧洲艺术的核心。

也因此,与意大利“向上帝奉献一切的艺术”相比,尼德兰的艺术家们上承哥特式艺术的传统,而着眼于人间的世俗生活。在画面的塑造上,没有那么科学的以透视再现自然空间,而更关注对象的所有细节,以求所有细节无一完备,达到最大的真实感,即尼德兰的“精细绘画”传统。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便是如此。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杨·凡·艾克 《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像》

画面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意大利富商:乔凡尼 阿尔诺芬尼(Giovanni Arnolfini )和他19岁的新婚妻子珍娜。乔凡尼来自托斯卡纳,背靠他强大而富有家族,在1420年被菲力普公爵封为骑士。他以经营佛罗伦萨的丝绸、贵重的挂毯等“奢侈品”为生,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尼德兰。艾克共为他创作了两幅肖像,另一幅在柏林(即上图),几乎完全一致的面容。

作为商人,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投资了:让自己的形象与名字载入史书中。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画面上,乔凡尼用左手握着妻子的右手,右手将要放在她的右手上去,这一动作代表着这对男女正在宣誓。按照天主教的传统观念,婚姻是神圣的誓言,精神的结合,它不需要任何附加的条件,如仪式、或者证人的证明。在1563年特兰托宗教会议前(The Council of Trent),天主教男女信徒只要双方同意,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结成完全合法的效婚姻,而仅仅需要一些语言和行为来表示,这也体现在了画中,两位主人公的动作正符合这一“交手”仪式,他们正在通过婚约誓言,特别是通过相互交手,缔结他们的婚姻。

但这样的婚俗,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在14世纪的尼德兰,没有民政局如何证明婚姻合法?男女双方的情深意浓,却也有移情别恋的可能,如果没有任何人见证的婚姻仪式,一旦出现任何问题,两人之间显然难以说清是非。

因此,这副画便是那个时代的结婚证。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为了保持这个“结婚证”的权威,艺术家不但身在场证明,也将自己放入画中,画面后方的镜子成为点睛之笔,反射出艺术家本人的身着红衣的模糊身影,蓝衣被认为是教堂的主教。而镜子上方刻着他的名字“Jahannesde Eyckfuithic 1434”,即“1434 年杨·凡·艾克在此”。

镜子的边缘,是十个圆形的画中画,里面细致的刻画着十个《圣经》故事,其中八副为耶稣受难,另外两幅描绘了耶稣复活的场景。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由于时光的流逝,我们已经无法重构这幅画创作之时的文化环境,因此,对于画中的丰富而可信的形象,后世做了大量的象征意义的诠释,但可能永远都只有”接近”意义的那一天了。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比如,乔凡尼的妻子是否怀孕。

有两种早期的观点认为“男人试图从夫人那一伸展的手的线条中读出婴儿的未来”、“男人严肃地拉着她的右手是要证明夫人将要产生的婴儿是他的”。然而亦有人认为妻子并没有怀孕,画成怀孕的模样仅仅是因为当时布鲁日贵妇人的时尚,将胸前的衣服抓起来。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但在当时的天主教的传统下,未婚先孕被视为淫乱。艺术家不可能对自己的客户做此嘲讽的举动,因此,艺术家将其形象塑造成怀孕,可能更多是因为夫妻二人对繁衍后代的希望,这样的暗示在画面中亦有显现如:拉开的床幔,而床柱上雕着的“圣玛格丽特战胜龙”的形象,也是在当时作为生育的象征。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华丽的衣着之下,一只小狗带着湿润的眼睛将勃勃生气展现给观众,它被认为象征着夫妻双方对彼此的忠诚。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小狗旁边,前景左边有一双新郎的木鞋,而新娘的小红鞋被放置在后边,这亦有种种解读:从“男主外,女主内”这种非常“中国式”的说法,再到否定两者夫妻身份的“两情人随便乱扔鞋”。也有认为是暗示这对夫妇正因婚礼,而站在神圣的土地上,因而丢掉了他们的鞋子,即《圣经》的经文:“把鞋子从脚边挪开,因为脚下是神圣的土地。”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以画面中的光线而言,是不需要点蜡烛的,但在画面上方,唯一的一根蜡烛却被点燃,也是当时尼德兰的婚俗之一,被解读为“通向天堂的光明”。同样有着宗教含义的是镜子旁的念珠, 这被认为是代表着夫妻对上帝的虔诚,床旁边的刷帚意味着纯洁。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表面的真实与隐蔽的象征完美融合,是这幅画的精髓所在。在艺术家精心的安排下,这场婚礼既在真实的世俗环境下展开,又有着浓烈的宗教象征意义。

世俗与信仰完美结合,他为后世的肖像画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杨·凡·艾克《 自画像》

完成这幅画的10年后,他在布鲁日去世,那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文艺复兴大家尚未出生。

而他生前所做的一系列精密绘画,即便是在600多年后的今天,依旧令人赞叹不已。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杨·凡·艾克《德累斯顿三联画》 1437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杨·凡·艾克 《天使报喜》 1434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1434年 油画之父的真实“密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