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

温开元


人到中老年最想的是什么?当然是健康长寿,阿司匹林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吗?可以肯定地说,世上没有长寿药,阿司匹林不过是一种治疗的药物,既然是治疗的药,有了病才需要治疗,否则没必要服用,有话说:“是药三分毒”,没病乱用药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

大家都知道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呢?是由于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里面的脂类物质暴露在血液中,引起血小板大量聚集而形成。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而预防血栓形成。

这也就是说,当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时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此时表明已经患有了冠心病、脑梗等心脑血管病,服用阿司匹林是为了治病。

近些年,阿司匹林也常被用于存在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的人群中,但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有多大,并不是由单一的因素所决定的,需要对全身的整体状况做全面的评估才能做出判断,年龄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而已,并非老年人都需要服用,通常要综合分析以下情况:

  • 男性年龄在50以上,女性处于绝经期

  • 血脂异常者

  • 糖尿病患者

  • 高血压患者

  • 吸烟者

  • 肥胖者

  • 直系亲属中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

当存在上述七个因素中的三个以上时,才考虑服用阿司匹林,否则服用司匹林可能带来的出血风险要大于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作用,就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要记住,阿司匹林是治病的药物,是有适应症的,这它不是保健品,更不是长寿药,不是人人可用,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发生了退化,不仅是阿司匹林,服用任何药物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全面分析身体状况的基础上做出决策才是明智的做法。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丁香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答案:没好处,没病别乱吃药。阿司匹林不是保健品,不能全民普及,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没病的老人不要乱吃。

人的年龄愈大,畏死之心就愈盛。老人家们热衷于保健养生,本是人之常情。可恨太多无耻之徒,以保健之名行骗!一定要让老人们科学认识疾病和药物,不要道听途说,以偏概全。

近几年,阿司匹林在一级预防的地位已经有所降低。所谓一级预防,即患者存在危险因素,但还未发病。2014 年日本一级预防项目「JPPP」研究发现,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能使心血管疾病的低危和中危人群明显获益。美国 FDA 综合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后,也不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普通老年朋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是延年益寿,而是处于各种副作用的风险中!

特别是以下几类人,服用阿司匹林应慎重咨询医生意见:

1、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现剧烈哮喘;

2、有胃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病史者;

3、需要拔牙或手术的人,在术前一周也应该停用阿司匹林。


丁香医生


阿司匹林作为非甾体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解热、止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现在很少用来解热止痛,长期应用主要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但是不是所有人服用阿司匹林都会获益呢?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一种药物,无论效果、药理多好,都是有使用指正的,不可盲目乱服药物。

那些人需要使用阿司匹林

1、具备中高危因素的一级预防人群(10年心血管病事件风险>10%)。

2、慢性稳定性冠心病。

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支架、搭桥患者,及心肌梗死患者,需要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双抗。

4、外周动脉血栓性疾病。

5、缺血性脑卒中。

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高血压合并合并下列之一者:⑴50岁以上⑵既有靶器官损伤,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⑶糖尿病⑷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10%。

8、糖尿病合并下列者:>50岁男性或>60岁女性合并至少一项危险因素(心血管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紊乱或蛋白尿者)。

9、颈动脉狭窄50%以上者。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损伤症状、出血风险及过敏反应。其中致命性出血风险发生率较低,主要是因颅内出血有关,高龄及过量阿司匹林是高危因素。因此对于老年人要有证据的使用阿司匹林,避免非科学用药导致不良后果。


心内科豪斯医生


医学界公认的一个事实:在心脑血管疾病早期治疗阶段,阿司匹林是基础药物,地位不可动摇,使用方法也无可争议。

大家都知道,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等。

但是阿司匹林的服用有严格的适应症的。有些老年人或江湖游医认为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能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下面小编给大家看两个研究:2014 年日本一级预防项目「JPPP」研究发现,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并不能使心血管疾病的低危和中危人群明显获益。美国 FDA 综合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后,也不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而且,阿司匹林还有很多副作用,不能随意吃。阿司匹林最大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症状和出血倾向。很多人服用阿司匹林后或多或少有反酸、食欲差、腹胀、腹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引起胃粘膜糜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哪类人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呢?

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和极可能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需要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

总结:老年人没事吃什么药呀,最好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就是: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低盐低脂饮食、起居符合自然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


医声护事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临床上阿司匹林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解热镇痛抗风湿,因其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较强,所以常用于感冒发热、及全身各种疼痛。

第二、抗血小板聚集,这也是老年人为什么吃阿司匹林的原因,主要就表现在阿司匹林能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但研究表明较大剂量每日大于300mg时可促进凝血及血栓形成,所以在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防止血栓的治疗中须服用小剂量。通过长期的服药控制可以降低死亡率及心脑血管梗死率。

第三、因其能影响胆道酸碱平衡值,偶尔可用于治疗胆道蛔虫。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胃肠道损伤。但餐后服药或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会减少其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因抗血小板聚集,可能延长出血时间,顾有出血倾向患者禁用。少许人还会阿司匹林过敏等反应。

从以上阿司匹林的作用及副作用可以看出阿司匹林长期服用主要用于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对有心血管疾患或者诱发因素的人来说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受益良多,但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的。对没有心血管疾患或者危险因素的老人来说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余千兰


奇点网来回答您的问题!答案如下↓


柳叶刀、NEJM:神药折戟!两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患者和心血管病中低危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无效 | 临床大发现


跨过疾病的山和大海,也见过患者的人山人海之后,奇点糕对“神药”这俩字,就有了莫名的抵触感。神药之名,岂是能随便用的?先经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再说。至于某些滴眼液和药酒……直接拉出去枪毙五分钟算了。

有人可能会问,那什么药才是奇点糕心中的神药呢?说实话,也就两种:第一种,自然是降糖药大军中风华绝代,而且不断被挖掘出新奇功效的

二甲双胍[1];而另外一种,则是历经了120年风霜的“常青树”阿司匹林

关于阿司匹林和柳树皮的故事,文章某处有答案哦~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而对于已经遭遇过心梗、中风这些致命杀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天吃一片阿司匹林,也是降低疾病再发和死亡风险的有效措施[2]。但对于尚未患病的人来说,阿司匹林又有多少保护作用呢?

只能说,曾经的神药,也许真的是廉颇老矣。

在上周末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18)上,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分别报告了两项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中等的中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基本没有益处[3-4]!论文分别发表在了《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再次敲黑板,划重点:心血管疾病,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老话说树大招风,阿司匹林这棵“不衰之柳”也不例外。不久前《柳叶刀》上的一篇论文就指出,阿司匹林的预防见不见效,和体重关系密切:《柳叶刀》:阿司匹林可能吃错了!超11万人研究显示,指南推荐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剂量会使某些体重患者死亡风险不降反升。

虽然许多指南仍然认可阿司匹林的作用[5-7],但最近十年来,关于阿司匹林预防效果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竟然是“四连跪”,每次都是缺乏效果[8-11],看来应该不是患者飘了,是阿司匹林在这个新时代,真的有点儿提不动刀了……

阿司匹林,难道要被时代的马车抛弃吗?

而本次ESC年会上公布的两项试验,就更有些“雪上加霜”了。先从哈佛大学团队牵头组织的ARRIVE试验说起吧,这项试验针对的是阿司匹林对没有心血管疾病史,但心血管危险分层处于中危级别中老年人的效果

为期十年的ARRIVE试验于2007年启动,共招募到1.2万余名受试者,按1:1的比例分成每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100mg,即一片)和安慰剂的两组,试验的主要终点设定为心肌梗死、中风、心血管原因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果……四连跪延长到了五连跪。阿司匹林只让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了4%,绝对值还不到0.2%(4.29%对4.48%)

由于试验中整体的心血管发病率偏低,研究团队指出,拜不断进步的疾病管控策略所赐,受试者们其实从“中危人群”变成了“低危人群”……但《柳叶刀》同期配发的社论表示,一再得出的无效结果证明,

也许心血管预防,要绕开阿司匹林另寻新路了

其实奇点糕看到结果也有点儿蒙,毕竟教科书上还写着阿司匹林的优秀效果呢……

而牛津大学组织的ASCEND试验,结果也不那么好看。这项试验针对的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群体——糖尿病患者,试验从2005年开始,招募了1.5万余名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不过,这项试验采取了2x2交叉设计的方式,同时评估阿司匹林和Omega-3脂肪酸补充剂的效果[12],因此最终有7500多名受试者的数据,可以用来作为服用阿司匹林(同样是100mg)和安慰剂的对比。

为期7.4年的随访显示,虽然服用阿司匹林,使受试者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了12%,但却同时使大出血的发生风险上升29%,这样一抵消,阿司匹林的益处可以说就基本消失了!而且,阿司匹林也没降低服用者的患癌风险

阿司匹林没能体现预防癌症的效果,也可能和随访时间还不够长有一定关系,不少队列研究还是显示阿司匹林有预防消化道癌症功效的

在ESC年会上,专家们对阿司匹林的“不争气”真是一点儿都不客气。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心血管科主席Steven Nissen直接表态:“现在需要改变教育群众的口径了。除非之前患过心脏病,或者有极其明确的适应症,否则阿司匹林就不能再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13]

帝国理工学院的John Cleland教授也表示:“我们现在有着比过去好得多的降压药、降糖药和他汀类药物,所以阿司匹林已经没有多少发挥空间了,不过某些患者还是有可能受益的,所以也不要急着不吃,先和医生商量再说吧。”[14]

英雄迟暮啊。其实已经有数据显示,最近十年来美国阿司匹林的使用有着明显的下降,阿司匹林曾经的辉煌也是雨打风吹去了。不过新的时代,也许会有新的英雄和神药横空出世,不是吗?这才是历史长河啊。


1.Cha J H, Yang W H, Xia W, et al. Metformin Promotes Antitumor Immunity via Endoplasmic-Reticulum-Associated Degradation of PD-L1[J]. Molecular Cell, 2018, 71(4): 606-620.

2.Guirguis-Blake J M, Evans C V, Senger C A, et al. Aspirin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 systematic evidence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6, 164(12): 804-813.

3.Gaziano J M, Brotons C, Coppolecchia R, et al. Use of aspirin to reduce risk of initial 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at moderat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RRIVE):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The Lancet, 2018.

4.The ASCEND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 Effects of 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in Person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8.

5.Smith S C, Benjamin E J, Bonow R O, et al. AHA/ACCF secondary prevention and risk reduc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nd other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 2011 update: 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endorsed by the World Heart Federation and the Preventive Cardiovascular Nurses Associa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1, 58(23): 2432-2446.

6.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写作组.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 46(1): 10-25.

7.Baigent C, Blackwell L, Collins R, et al. Aspiri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disease: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J]. The Lancet, 2009, 373(9678): 1849-1860.

8.Ogawa H, Nakayama M, Morimoto T, et al. Low-dose 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ti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 2008, 300(18): 2134-2141.

9.Belch J, MacCuish A, Campbell I, et al. The prevention of progression of arterial disease and diabetes (POPADAD) trial: factorial randomise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of aspirin and antioxidant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asymptomatic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 BMJ, 2008, 337: a1840.

10.Fowkes F G R, Price J F, Stewart M C W, et al. Aspirin for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screened for a low ankle brachial index: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 2010, 303(9): 841-848.

11.Ikeda Y, Shimada K, Teramoto T, et al. Low-dose 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Japanese patients 60 years or older with atherosclerotic risk factor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2014, 312(23): 2510-2520.

12.Bowman L, Mafham M, Stevens W, et al. ASCEND: A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Diabetes: Characteristics of a randomized trial of aspirin and of omega-3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15,480 people with diabetes[J]. American Heart Journal, 2018, 198: 135-144.

13.https://www.medpagetoday.com/meetingcoverage/esc/74766

14.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01208


奇点网


阿司匹林,是一个超级经典的药物,以至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阿司匹林,必经还是属于药物,它就是再怎么有名气,也避免不了药物的基本属性。这个属性就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任何药物都会有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那么阿司匹林也不例外。因此,在身体处于健康的状态下,不能把阿司匹林当成了保健品来乱用,盲目使用的后果就是不仅仅对身体没有好处,特别是长期使用,还有可能带来下面的这些副作用的风险。

胃肠道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胃炎、隐性出血、加重溃疡形成和消化道出血。因为阿司匹林的化学成份是乙酰水杨酸钠盐,在胃内分解成乙酰水杨酸,对胃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期和大剂量应用可诱发胃溃疡,或使原溃疡恶化,引起溃疡出血。

黏膜损伤

国内学者张初民等在报道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关系中,就指出了多例老年人发生了消化道出血;具体的发生机制有以下这些可能:阿司匹林致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害,主要影响了黏膜的防御因子;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胃黏膜中前列腺素合成,影响黏膜细胞分泌粘蛋白和表面磷脂,削弱了胃黏膜屏障,同时抑制胃、十二指肠上皮碳酸盐的分泌,减弱了上皮修复和更新。

过敏反应

由于阿司匹林抑制了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加氧酶途径,前列腺素合成受阻,造成脂氧酶代谢产物白三烯增多,导致支气管痉挛,引发阿司匹林性哮喘 ,甚至过敏性休克 。比如阿司匹林能间接诱发或加重哮喘病的发作,临床表现有结膜充血、发绀、大汗淋漓、端坐呼吸、烦躁不安,某些患者在服药后先出现鼻部卡他症状,如流涕、打喷嚏、鼻痒、鼻塞,继之出现哮喘,有些患者在哮喘发作的同时,可出现严重的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严重的还可出现意识改变、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

肝肾损伤

几乎所有的非甾体抗炎药均可致肝损害,阿司匹林亦不例外。主要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偶见碱性磷酸酯酶显著升高,提示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是阿司匹林直接损伤肝细胞,肝脏损害程度与用药剂量成正比。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亦可导致肾损害,特别是老年人尤为明显,此药大剂量服用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肾乳头坏死、肾炎、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

血液系统

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缺铁性贫血,可引起粒细胞减少症,凝血时间延长;一般剂量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问,大剂量或长期使用,能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延长凝血时间,故严重肝病患者,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者,以及血液病患者应禁用。

其它影响

饮酒前后不可服用阿司匹林,因酒精能增加胃酸分泌,且两者都能使胃粘膜血流加速,如果合用可加重胃粘膜的损害,导致胃出血。肝功能不全、营养不良和胃切除术后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有引起出血的危险,应特别注意。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急性中毒。其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力减退、呕吐、大量发汗、谵妄,甚至高热、脱水、虚脱、昏迷而危及生命。特别是有些老人家,每天中午或晚上都会小酌两杯,这样的风险可能会更大。

最后,阿司匹林对胃、肾、肝、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果是治疗疾病需要,务必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应用时注意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剂量,避免长时间和大剂量用药,以达合理用药的目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除非是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会搭配使用阿司匹林,以用来预防可能的并发症,但是不建议没病盲目的吃阿司匹林来所谓的预防疾病。

参考文献:1、马慧芬,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海峡药学杂志,2006年第4期。2、姜晓燕,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海峡药学杂志,2005年第1期。


儿科药师梅贰康


首先说一下,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对身体没好处,阿司匹林是药物,是药三分毒,不仅没好处,甚至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众所周知,阿司匹林是作为一种药物,那作用当然是治疗疾病了,阿司匹林的作用很广泛,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关节痛、风湿病,也经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也非常有效,因此阿司匹林被称为“万灵药”。

尽管阿司匹林的作用非常广泛,但如果没生病最好不要轻易吃,就算生病也不能长期吃,我的同事一开始只是微脑梗而已,但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月的阿司匹林,结果同事吃了一个月病情不但没改善,还造成了脑出血,所以说阿司匹林是有副作用的。

除此之外长期吃阿司匹林还有其他不良反应:

1、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比如恶心、上腹部不适、呕吐等,主要是因为口服阿司匹林刺激到胃粘膜,从而引起上腹部不适及恶心呕吐,如继续长期服用,更容易导致胃粘膜的损伤。

2、大量或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会引起水杨酸反应,会引起头痛、眩晕、耳鸣、视力下降等,严重时会引起出现精神错乱、甚至出现昏迷。

3、过敏反应,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会引起哮喘、皮疹等过敏反应。

所以阿司匹林一定要慎用,尤其是心血管病的人,就如上文提到的一样,本来只是微脑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却造成了脑出血,因此建议心血管病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之外,还要配合食物调理,食疗调理能最大限度减少药物对人体进一步的损害,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十分推崇。

我们日常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疏通血管的食物有姬松茸、芦笋、枸杞子、大豆、蜂蜜等,不过食物调理需要大量的吃,并且还要坚持很长时间,在这里推荐一个出自《千金方》的食疗配方,对清理血管、降低血脂、避免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治疗心血管病,非常有效!

取姬松茸20g、芦笋20g、大豆10g、枸杞子10g、白砂糖2g。将浸泡洗净后煎煮大约30分钟,一天喝三次,既然是食疗,则需要坚持饮用效果才更好。如果嫌麻烦,想见效快的,在网上也有相关的姬松茸芦笋益生菌发酵饮品,它利用益生菌去发酵食材,从而把食物中的药效成分发挥最大化,喝一点比吃十几斤的食物还要好。

主要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对改善血管、防治心脑血管病的药效成分:

①姬松茸性平,味甘;归心、肺、肝、肾经,具有抑制过氧化物,脂质,胆固醇的形成,并能促进血管壁再生;②大豆含有的卵磷脂是血管中天然的清扫队,专门清除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液垃圾,疏通血管;③芦笋富含芦丁和檞皮素等物质,能缓解毛细血管脆性,增强血管韧性,是天然的抗血栓药物;枸杞子中的亚油酸通过与胆固醇结合被溶解掉,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下来。


不想2128077


一、什么老人适合服用?

1、男性≥ 55岁,女性经绝期后,有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75 ~ 150毫克/日,用于1级预防,防患于未然,预防卒中或心肌梗死。

2、65 岁以下,没有器质性心脏病,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可用阿司匹林,剂量为75 ~ 100 毫克/日。

3、经绝期前,没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的女性,无上述危险因素的中青年男性,无需使用阿司匹林。

二、阿司匹林的合理剂量

除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需用一次300毫克剂量之外,用于心肌梗死或卒中1级和2级预防的阿司匹林剂量为75 ~ 150毫克/日,常用100毫克/日的片剂。剂量小于75毫克/日,效果不确切;大于150毫克/日不必要,增加不良反应而不增加疗效。

三、阿司匹林需用药多久

作为1级或2级预防,只要患者可良好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长期坚持用药。

四、阿司匹林在每天的什么时间服用

阿司匹林一旦有抗血小板作用,这种作用是持续性的,停服药物5 ~ 7 天后,作用才逐渐消失,因此可根据患者的方便,设定自己每日的服药时间。如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高,难以控制,需用多种降血压药物时,可将一种降压药物放在睡前服,并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降血压的作用。

所以,老人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可以长期坚持用药。

更多健康相关知识,请关注头条号:“健康圈内人”,让您了解健康必须知道的那些事儿。


健康圈内人


不一定。这要分人和分情况。

众所周知,阿司匹林是一种在抗血小板聚集上应用非常广泛的药物。但是阿司匹林也有不可避免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对消化道的负面影响。

胃肠道反应是阿司匹林最常见也最著名的不良反应,轻的会有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的情况,重的就是长期使用会造成胃粘膜损伤、引起胃溃疡。所以,如果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就要经常监测大便潜血和必要的胃镜检查。

其它副作用包括:

  • 大剂量应用阿司匹林可能会造成肝功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的水杨酸反应等;

  • 长期使用还可能会有肾损害的可能性;

  • 应用于儿童流感或水痘治疗时还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

不过这些副作用一方面发生率并不高,一方面在用药时医师和药师都会给患者说明清楚,一方面出现这些副作用也是有前提条件的。所以只需要平时多加留心即可。

另外提一句,在《2014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里明确指出:冠心病患者如果没有用药禁忌症的情况,那么所有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所以在这里想提醒的就是:这毕竟是药,不是糖豆。所以哪怕是非处方药,用药之前也一定要当面咨询医师和药师。

大医本草堂头条号,在线医生答疑!关注后,邀请我回答问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