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作为民国元勋,黄兴竟欲带兵到议院绑议员,所为何事?

民国元年的定都之争,是资产阶级革命党、封建军阀集团、立宪派三方的一场重要斗争。为速定共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推荐袁世凯接任,同时提出3个附加条件,其中关键之一就是把中央政府地点设在南京。其后,三方开始了一场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

孙中山提出南京为首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不料一来就遭受挫折。1912年2月14日,由同盟会主导的参议院投票:20票主北京,5票主南京,2票主武昌,1票主天津。北京居于压倒性多数。同时,革命党主办的《民立报》发表《建都私议》,提出8大理由主张建都北京。孙中山和黄兴异常愤怒,黄兴甚至威胁“吾将以宪兵入院,缚所有同盟会员而去。”经过反复疏通,参议院复议,才通过19票主南京,6票主北京,2票主武昌的结果。

张謇弃官从商时说:“再大的官也是奴才!”

作为民国元勋,黄兴竟欲带兵到议院绑议员,所为何事?

张謇弃官从商时说:“再大的官也是奴才!”

然而,社会上反对建都南京的呼声仍然很强烈。国学泰斗章太炎、满清状元张謇公开主张建都北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公报》发表《迁都问题之研究》,声称“国都宜于北京不宜迁移”。

趁此舆论形势,袁世凯邀请张謇来京助阵。张謇是1894年新科状元、著名实业家、立宪派领袖。他曾经提出:“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他以这种理念创办了许多工厂,为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社会威望。

张謇虽然未能亲自北上,却派人持密函献策:“目前第一难题,即要公南来。解此题者只有二法:一从在京外交团着手;一从北数省人民着手。飞钳捭阖,在少川知其意而妙用之,若不著一毫痕迹,使不欲南来之意不出于公,当可有效。此题不过政府尚在南方,公如何能组织正当之政府也。”说白了,张謇的主意无非两条,一是从外国使团搬救兵,二是鼓动北方人民。张謇还特别提醒袁世凯,做这些事儿时,不要表露一丝不想到南方去的痕迹。袁世凯对此心领神会,在争都过程中,大致也是按照这样的节奏去做。

一是引导舆论潮流。在袁世凯的操纵下,《神州日报》、《时报》、《时事新报》、《大共和日报》等8个社团联名抗议建都南京。江苏都督庄蕴宽、安徽都督孙毓钧、光复会领导人章太炎都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临时政府内部因为急于实现南北统一,发生严重分歧。当时有影响力的报纸几乎都反对定都南京,主张定都北京。

作为民国元勋,黄兴竟欲带兵到议院绑议员,所为何事?

英国公使朱尔典力挺袁世凯

二是鼓动列强干预。以英国公使朱尔典为代表的外国公使,公开表示“现在南北两面相较,南方之摇动,究不若北方之稳固,设使袁总统一旦南去情形甚属危险”。

三是以兵变对抗欢迎团。以蔡元培为首的欢迎团到达北京当晚,北洋第三镇发生兵变,引发北京周边相继发生兵变,引起列强军事干预倾向。黎元洪甚至发表“舍南京不至乱,舍北京必至亡”的通电。许多省份督军和军事将领纷纷表态主张定都北京,如阎锡山、谭延闿、蔡锷、蓝天蔚、朱瑞、孙道仁等等。

作为民国元勋,黄兴竟欲带兵到议院绑议员,所为何事?

国学泰斗章太炎力主建都北京

面临种种压力,南京参议院不得不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延续近一个月的定都之争,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彻底失败告终。

参考书目:

1、《总统府奇闻录》,团结出版社,1995年

2、《民国新闻月刊》,古吴轩出版社,2015年

3、《历史深处的民国》,华文出版社,201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