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2018佛系高分作文欣賞:但信佛無言

編者按: 2018年高考之際,鳳凰網佛教通訊員全球交流團發出了一封佛系高考作文試卷,作文題目:師父領進門。體裁不限,800字以上。參與活動的有23名通訊員,收回試卷22篇。16名同學志願組成評審團,通過投票選出10篇優秀作品。通訊員能倪照清同學的作文以樸實無華的真摯文風、大拙若巧的文學功底,贏得了評審團的一致好評。團隊內點評時,導師是這樣評價的:此文寫實,從開篇到結尾,看似信手拈來的文字,其實每一個字都不多餘。此文寫真,每個故事,每個人物都是鮮活生動的。此文寫新,佛系生活的神秘感,佛教名山名寺的生活起居,栩栩如生。此文寫趣,寥寥幾筆勾勒出的佛系幽默,不禁令人莞爾。這是一篇佛系作文中的優秀作品。歡迎佛系青年圍觀點評。

2018佛系高分作文欣賞:但信佛無言

甘露寺位於九華山進山必經之路上

十多年前第一次去九華山,在盤旋的上山路上,忽然看見蔥鬱的青山之中露出了一抹杏黃色搭著青瓦的圍牆依山而建,我問導遊這是哪兒?導遊說:“是甘露寺,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九華山佛學院就設在裡面。”我問導遊我能不能去裡面上學?導遊有點鄙視地看了我一眼:“不能!那裡只收小和尚!”

這之後每次去九華山,看著時而潺潺時而激盪的溪水和滿山的青松翠竹從車窗外疾馳而過,經二聖殿,過一天門,那一抹熟悉的杏黃色便會出現在眼前,總是覺得說不上來的親切——這也許就是我生命中難得的因緣。多年之後,我居然走進了甘露寺,當然,我沒有去當小和尚,佛學院已經搬到辦學條件更好的山下,在九華山日益喧囂的旅遊和商業氛圍裡,甘露寺依然不接待遊客,不燒高香、不參與商業活動,獨守著自己的孤寂,也獨守著蓮花佛國的一方淨土。

住持藏學法師也是九華山佛學院的院長,初見他時我沒有認出來,因為他沒有半點“大和尚”的樣子,洗得褪了色的灰布棉大褂,黝黑削瘦的面容,他走到講臺上坐了下來準備給我們這些初來的信眾開示,看向臺下的目光很溫和,表情卻有些羞澀,突然他又站了起來,說了一句“好熱!”又匆匆走了出去,熱嗎?臺下的人小聲嘀咕,又裹了裹身上的大衣互相搖搖頭,雖然屋裡提前就開了空調,但是山上的冬天對於我們這些從剛進山的人來說,還是冷!寺院常住的居士在旁解釋:“師父平時從來不用空調,今天怕大家冷把空調打開了,師父自己不太習慣!”藏學法師很快又回到了講臺上,他好像換了一件薄一點的大褂,不仔細瞧不大看得出來,因為和之前那件一樣的色兒——褪了色的斑駁灰!

2018佛系高分作文欣賞:但信佛無言

藏經樓禪堂裡的甘露真身,為上世紀九十年代坐化的肉身菩薩

藏學法師開始向我們講訴九華山與地藏菩薩的因緣,語調和表情一樣平淡,但很快就漸入佳境,從李白的詩講到佛家的“真空”與道家的“妙有”,從新羅太子金喬覺在九華山應化地藏菩薩講到蓮花佛國的道教護法王靈官,從地藏菩薩的願力講到修持地藏法門,臺下漸漸有了笑聲,臺上那張平淡的臉上也閃現出神采,臺下的問題也多了起來,“師父,我是修淨土法門的,今天聽師父講地藏法門也很殊盛,我應該修哪一個法門好呢?”、“師父,為什麼在修行中會懈怠呢?打坐時候心總是靜不下來!”“師父,繞佛時應該先邁哪條腿?有人說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法門、各種修習方法鋪天蓋地,與其說我們是選擇困難,倒不如說我們從來都不曾安住過內心。我也想問藏學法師如何安住身心好好修行?法師說,讓我們多親近修行的道場,到寺院去親身體驗寺院的生活。

2018佛系高分作文欣賞:但信佛無言

古木樓內保持著九華山佛學院時期的樣子

住在甘露寺的第一個晚上,我沒有睡好,山中的冬日漫長而寒冷,太陽能熱水器早就放不出來熱水,被褥雖然厚實但總覺得又溼又冷,縮在裡面用體溫一點一點把被窩剛捂出點兒熱氣,又聽到吊頂裡發出“咚咚咚”的聲音,有個東西在頭頂上亂竄,那東西是老鼠?是貓?還是…我不敢再想,閉緊了眼但是睡不著,迷糊中聽到打板的聲音,起床上早殿了…上殿、過堂之後我拉住一位義工居士問她,晚上房間吊頂裡面跑得是什麼東西?她笑著說:“小護法們唄!”

甘露寺的生活很規律,每天重複著簡單的上殿、過堂,每個房間的桌子上都有一本藏學法師親自寫的“入寺須知”,除了寺院的日常起居、佛事儀軌的注意事項,最後都寫著同一句話:“要適應寺院無所事事的生活!”

在甘露寺幾天,吃得很簡單、條件更是簡陋,但卻是難得的心安自在,寺院依山而建、佈局錯落有致,背靠青山,翠竹環繞,相傳清代康熙時玉琳國師來九華山,在半山的定心石上休息,看到眼前景色,讚歎“此定若構蘭若,定代有高僧”,禪居九華山伏虎洞二十多年的伏虎禪師定中聽聞此句,旋即出洞,四方奔走募化建寺,據說開工當天早上滿山松竹皆滴甘露,故定寺名——“甘露寺”。雖然歷經興衰,甘露寺內仍保留了一座三百多年的清代古木樓,也許是印證了玉琳國師的那句“代有高僧”,最初九華山佛學院就創立在這幢古木樓裡。

自古木樓後拾級而上,便是藏學法師居住的“啟聖樓”,一間他自己設計二層小屋,一進門就看到牆上掛著一塊鋸下來木板,寫著“叢林以無事為興盛”幾個大字。這是法師的手書,他的書法自成一家,筆法跳躍、結構奇異、點畫間透著蒼勁雄厚的魄力。字如其人,在這個時代,若要“無事”,便要耐得住寂莫、守得住清貧!

再到甘露寺已是夏末,坐在藏經樓前三百多年的古桂花樹下我迷迷糊糊地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皈依了藏學法師,迷糊間看到藏學法師走了過來,我把這個夢告訴法師,他一本正經地和我說“你會夢想成真的!”,就這樣我有了一位師父,每天傍晚我跟著師父繞著藏經樓跑圈,我問師父咱們這叫行禪還是跑香?師父卻笑著和我說,他打算把居士們住的地方重新裝修一下,還要建茶室,修露臺,很多很多的規劃…

這幾年的甘露寺,角落裡總是堆著各種建築材料,每次去都有不一樣的驚喜,首先是拆了老舊的吊頂告別了“小護法們”,然後就是在冬天裡終於裝上了小型酒店使用的電熱水器,每個房間都通了熱水,臨近春節前,師父讓寺院的居士把各房間的熱水都開通,敞開供應大家使用,居士為難小聲地說“師父,這全部打開一天的電費……”“打開就打開吧,過兩天還有人要來,過年嘛!”師父打斷居士的話。後來我才從常住居士那裡知道,山上的電費很貴,寺院不和導遊合作,不接待遊人,不搞商業活動,經濟拮据,他們捨不得用電。居士又再三囑咐我,這些話不要對外說,師父不允許常住法師和居士向他的弟子和信眾說經濟困難,也不允許化緣。我心裡有點兒發酸,因為早先和師父一起去看裝修好的茶室時,師父很得意地向我展示他的設計,原木打造的窗格古樸自然,幾根用剩下的木條做框架,糊上宣紙就是一盞吊燈,他說這就是迴歸自然,又環保,這樣的吊燈他打算做一排……

2018佛系高分作文欣賞:但信佛無言

藏學法師居住的啟聖樓,小院裡是法師與居士信眾們喝茶聊天的地方

甘露寺的修修改改好像沒有停止過,在沿著山路的屋頂鋪上防腐木,打造成長長的露臺,在露臺上喝茶、聊天、俯看是山下村莊的人間煙火,抬眼是九華佛山的雲霧煙霞…齋堂打掉了窗戶外牆,換上整塊的大玻璃,對面滿山的青翠和變換的雲霧像一幅幅在玻璃上流動的畫,在這裡才能真正明白什麼叫“秀色可餐”!有位居士興奮地說,這是他看過全國最美的齋堂,師父又一本正經地糾正他,“不能說是全國最美的齋堂,我覺得是全世界最美的齋堂!”師父開心地笑了,相處久了,才發現師父一直樸實智慧又詼諧有趣的,師父有一本散文集《轉眼看世間》,字裡行間都是真性情,有一段文字記錄了師父做小沙彌的時光——“白日裡,老修行在菜園裡勞動……菜園裡的瓜果長得誘人,小沙彌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風雨狂,每日裡他都要跑到園裡去看黃瓜是不是跟昨天一個樣,要麼在南瓜上刻上‘像冬瓜一樣快活’的字樣,字跡歡快又流暢。”如今的師父,還保留著像小沙彌一樣天真的性情,如今的甘露寺,讓每一個來的人,感受到小沙彌一般的輕鬆歡快。

這些年,師父下山的次數越來越少,他辭去佛學院院長的職務,只做一名授課教師,他也不擔任教內外任何職務,不參加任何熱鬧的法會慶典,每次問師父為什麼不愛下山?他總是一臉委屈地說,“我養了一隻狗和一隻貓!”甘露寺又新增一處走廊,很寬敞,就修在師父住的啟聖樓大門口,把他小屋的陽光遮了大半,問師父這又是如何構思的“神來之筆”?師父說,九華山多雨,這樣他養的流浪貓狗在寺院裡跑起來就不會淋雨了……

只有三百多年的古木樓內還保留著當年佛學院的樣子,因為年代久遠,樓外加了一層鋼筋鐵架固定,還未來得及修復,每逢週末和節假日,越來越多的信眾開始來到甘露寺,寺院又新修建了講堂,但是在人不多的時候,師父便打開古木樓,在二樓原先佛學院的教室裡,仍舊穿著他那身特色的灰大褂講經開示,三百年來,古木樓的講經聲從未中斷,三百年來,代有高僧!

我再也沒有問過師父我要修習何種法門,如何修行的問題。我安下心回到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在這座城市的寺院裡做一名義工,節假日仍然去甘露寺,隨緣聽師父的開示和講經,師父把這兩年給信眾和居士的演講出了一本合輯,書名是——《但信佛無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