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馬建堂:讓更多積極力量參與新一輪大改革大開放

本報記者 趙海娟

2018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9月17日在京閉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馬建堂在閉幕式上作總結髮言,就此次研討會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及中國改革開放、中美貿易摩擦和中美關係走向等熱點議題發表觀點。

“研討會氣氛熱烈、內容充實,場場都有思維的碰撞,處處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許多觀點十分新穎,研討成果十分豐碩,取得了圓滿成功。”馬建堂表示,此次研討會恰逢其勢,正當其時,得到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了部分外方參會代表。

以大開放促大改革

“無論國際環境多麼複雜、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毫不動搖,信心更加堅定,舉措將更加深入。”馬建堂說,這是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在博鰲、在不久前舉辦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的多次莊重宣示,也是朋友們參加本次研討會的最大感受。

馬建堂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當然,正如許多與會代表所指出的,我們需要更加堅定的、深刻的、透明的舉措,使我們的大門真正地愈開愈大、愈開愈透明、愈開愈有吸引力。

馬建堂表示,“以開放促改革”是中國40年偉大成就的重要經驗。開放與改革是孿生兄弟,開放也是改革的加速器,每一輪大開放都推動了新一輪大改革。

資料顯示,1978—1992年間,各種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試點和開辦,打開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缺口,注入了市場經濟的活力。1992—2001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浦東開發、對外開放擴大到內陸和西部,促進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系列根本性改革。2001-2012年,加入WTO、全方位對外開放,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鞏固和完善。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上海自貿區試點和推廣,增添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動力。

“當前中國政府正在推動中國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並與世界各國同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必將催生新一輪‘以大開放促大改革’,必將更大規模、更大力度、更為深刻地激發中華民族偉大的創造力,煥發中國全社會的整體活力。”馬建堂說。

本次專題研討會是以“與世界對話,謀共同發展”為宗旨、每年3月全國“兩會”之後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姊妹篇。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已連續舉辦19屆,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歷程和關鍵節點,成為世界瞭解中國、中國溝通世界的重要窗口。

“通過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支持中國改革開放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在華投資的跨國企業和為中國改革開放建言獻策的國際專家學者不斷增多。”馬建堂表示,舉辦這次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專題研討會的目的就是要高揚習近平主席莊重宣示的旗幟,凝聚“以大開放促大改革”的共識,堅定“以高水平開放促高難度改革”的信心和決心,強化改革開放的內外聯動、上下互動,讓更多的積極力量共同參與到中國新一輪大改革大開放中來。

維護中美合作大局,避免中美關係誤入歧途

中美貿易摩擦和中美關係走向是本次研討會上討論的熱點,許多專家學者發表了真知灼見。

馬建堂表示,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兩個國家分別為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總量分別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有著緊密的雙邊貿易關係和共同利益,對全球經濟穩定和增長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中美和則兩利,鬥則兩傷。”馬建堂說,在中美關係中,經貿關係一直是壓艙石,在穩定雙邊關係中發揮獨特的作用。正如習近平主席多次指出的,“我們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兩國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對維護好中美經貿關係的態度和信心沒有改變。

當前中美之間貿易摩擦和爭端不斷升級,令中美雙方許多有識之士,尤其是企業界、金融界和長期致力於中美交流對話的專家學者,深感憂慮。

馬建堂認為,中美經貿合作內容廣,利益交融深,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經貿摩擦;中美雙方所處的位置和角度不同,在經貿合作中難免有些不同的看法,但經貿的摩擦和看法的不同,過去幾十年來沒有、現在也不應該影響中美經貿合作大局。在這種特殊背景下,各國特別是中美兩國的政要、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坐在一起,坦誠交流就顯得更為重要、更有價值。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願與在座和不在座的朋友們共同努力,充分發揮智庫作用,充分發揮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這一交流平臺的作用,發出更多理性聲音,竭力維護中美合作大局,避免中美關係誤入歧途。”馬建堂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