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 刚刚过去的七月,基金圈最流行这10个热词

刚刚过去的七月,基金圈最流行这10个热词

七月以来,市场延续震荡行情,但我们终于盼来了管理层的“全面宽松”。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让上半年表现亮眼的医药生物板块迎来调整,并力促证监会修改上市公司强制退市制度……今天,我们来一起回顾7月热词。

1

去杠杆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自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传递出财政金融协同发力动向后,市场关注本次会议对财政货币政策是否有更宽松的定调、对去杠杆是否有新的表述。

据申万宏源分析认为,整体来看,本次会议确认了财政政策更为积极以及基建加码的力度,更具体地指明了补短板的方向,但未见更宽松的货币政策表述,做出了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的部署。

会议进一步强调把好货币供给闸门,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措辞没有更改,地产调控仍然严厉。意味着政策边际调整将从财政扩大内需与定向信贷支持为原则,“内松外紧”意在对冲外部变化,货币政策并非“大放水”,尤其是要坚决遏制流动性“漂移”推动房价上涨。

2

全面宽松

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国务院常务会议一锤定音,释放了全面宽松的信号。

此前,中国银保监会与央行先后发布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简称“理财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和《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补充通知》)。上述规章较此前资管新规的方向一致,大的框架并未明显改变。但是,执行力度和细则有所放松,有助于修复过度悲观的预期,信用环境也有望逐步恢复。

部分券商认为,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对股市而言是利好消息,未来可能得到宏观数据进一步支撑。前期信用风险对股市的压制随着监管政策的边际放松和货币政策的持续发力得到一定缓释,《资管新规补充通知》和《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的超预期最直接推升银行股的上涨。

3

疫苗

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涉嫌生产不合格疫苗事件经自媒体曝光后持续发酵,并让医药板块整体承压。

据东方财富网数据统计,A股生物疫苗板块共22只股票,医药制造板块共224只股票。长生生物疫苗事件曝光后的第一个交易日(7月23日),生物医药板块大多数个股跳空低开。7月23日当天,生物疫苗板块的跌幅为2.17%,整体市值蒸发了约200亿元。而医药制造板块的整体跌幅为3.31%,在所有A股板块中跌幅居前。且在这224只股票中,有197只个股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跌幅在5%以上的个股共有56只。

截至7月30日收盘,本次事件的主角长春长生已迎来第十个交易日跌停,目前公司市值仅为98.05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7月27日证监会迅速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其中明确“上市公司构成或者其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的”,证券交易所应当严格依法作出暂停、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决定。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长春长生退市或是大概率事件。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一度表现出色。市场分析人士称,在长生生物的事件未得到妥善解决之前,短期内医药股还存在回调风险。但是随着监管的加强,不够规范的企业会逐渐退出,对行业的长期发展也有一定利好。

4

养老目标基金

本月初,基金业内传出首批养老目标基金即将于7月底获批的消息。随着养老目标基金获批节点的临近,公募基金公司的筹备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

养老目标基金的即将推出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3月2日,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标志着基金公司可正式开展该类创新基金业务。在投资策略方面,主要包括目标日期策略、目标风险策略以及证监会认可的其他策略。证监会最新发布的《2018基金募集申请公示表》显示,截至7月20日,包括嘉实在内的29家基金公司上报了59只养老目标基金,且均已进入“第一次反馈意见”阶段。

养老问题正在成为中国社会未来最具挑战性的一个问题。在养老保障体系中,充分、合理地发挥第三支柱的作用尤其重要。公募基金是普通民众参与资本市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经济而有效的途径,是个人养老储蓄投资的理想选择。

5

中报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A股共有134家公司披露半年报业绩,189家上市公司披露业绩快报。其中,228家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超七成。

对于中报行情,分析人士表示,“业绩为王”是当前市场主要选股思路,选择一些业绩超预期的板块和个股是获得超额收益最好的方法。对此,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业绩大幅度增长、业绩有所改善的公司。

6

基金二季报

公募基金二季报在本月披露完毕。wind数据显示,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整体仓位为82.68%,连续三个季度下滑,基金行业整个风险偏好处于下移过程。板块配置方面,创业板配置比例提升至15.07%,较2017年4季度提升3.17%,机构对成长的偏好逐步增强。行业配置方面, 基金重仓行业包括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家用电器;超配较高的行业是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医药生物与电子;银行、周期处于低配状态,且继续减配。整体来看,2018年二季度是明显的“消费+成长”行情。

7

短期理财基金

今年以来,短期理财基金和短债基金的规模增长明显,成为投资者进行余额理财的又一新宠。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7月17日,短债基金规模达6952.95亿元,比去年底的2305.03亿元增加201.64%。

不过,近期短期理财基金将迎来整改转型。有关部门近日发布《关于规范理财债券基金业务的通知》(简称《通知》),其将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分为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券基金、短期理财债券基金两类,并要求自发布之日起的首个封闭运作期到期后,短期理财债基需按开放式债券基金规则进行规范,并以市值法计量资产净值。在投资范围和期限方面,要求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基需满足调整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至“80%以上资产投资于债券”,延长封闭运作期限至90天以上。此外,在未完成整改前需确保规模有序缩减。

业内人士表示,对短期理财基金的规范主要从流动性风险管控、去杠杆、禁止期限错配等角度展开,瞄准余额理财需求的基金产品,其吸引力最终取决于收益率和交易的便利性。

8

货币基金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2.70万亿元,较上个月的13.41万亿元下降约7069亿元。与5月份数据相比,规模缩水主要是货币基金,一个月内减少约5779亿元。

货币基金的大幅缩水,主要源于监管层对其潜在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最近的政策是今年6月1日证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货币基金T+0单日快速赎回的提现额度限制在1万元,该规定于7月1日开始实行。货基先后经历一系列严监管措施,规模扩张明显受限。

9

外资抄底

7月以来,A股市场调整不断,但外资却迅速来抄底了。

据证券时报报道,外资私募巨头贝莱德在国内发行的首只私募产品“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1期”在7月开始募集,并准备在产品资金募集结束后一次性建仓,预计将于7月底8月初完成,而且都是满仓A股股票。

贝莱德认为,公司通过择时仓位调节来控制风险的办法,始终无法避免择时出错的可能性,公司获得收益的方法是通过在高度分散化的配置中多点开花。现在市场估值合理,接近底部区域,但谁也无法精准判断底部的点位和见底时机。而A股的上涨往往力度较大,通常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满仓持有的好处是不会错过随时可能会出现的大涨。

在目前A股市场经过前期的大幅调整后,不少个股均跌出了投资价值,瑞银、桥水、贝莱德等外资私募巨头纷纷发行产品抄底A股迹象也愈发明显。截止目前,10家外资私募发行了合计15只外资私募产品,其中涉及A股股票市场的合计有10只。

10

世界杯“魔咒”

每逢世界杯期间,A股都会出现下跌行情,于是就有了“A股世界杯魔咒”。本届俄罗斯世界杯,A股又遭遇了世界杯魔咒。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和两市交易所数据统计,6月14日世界杯开赛时,深市的总市值为21.86万亿元,沪市则为31.94万亿元。到世界杯前最后一个交易日(7月13日),两市市值总共跌去了3.48万亿元,如果将此粗略的平均到1.4亿股民头上,A股的每个股民大约损失了2.5万元人民币。

(*风险提示: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