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教育孩子,父母需要有分寸感

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害怕遇到這樣的人,還沒認識幾天,一上來就問你什麼工作,工資多少;

家庭生活中,我們對那些熱衷指點你的感情、工作、價值觀,並給出非常多“良心建議”的親戚避而不及;

婚姻中,我們為那些隨意發脾氣,因為關係親密就不注意說話方式的伴侶傷透了心······

這種種讓人感到尷尬、不舒服、甚至受傷害的行為,都是由於對方缺乏分寸感。


教育孩子,父母需要有分寸感


就像網上流行的一句話:“戳到痛處的玩笑,從來就不是玩笑。”

很多事情,把握不好分寸,就會在無意間拉遠彼此的距離,也帶給別人不便。

周國平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標誌之一。分寸感,不是指疏遠,也不是指傲慢,而是指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清醒認識自己的位置,然後做出合適的舉動。

教育孩子,父母也需要分寸感。


一、有分寸感,是明白什麼事該管什麼事不該管


很多父母把握不好愛的度,過度關注孩子,把孩子放在所有事情的第一位,滿足孩子所有需求,該管的不該管的事統統都攬在自己身上。


“小心點,可別摔了,來我牽著你。”“看你吃的到處都是,來,我餵你。”“你搞好學習就行了,家務活不用你做。”


愛得沒有分寸感,就成了溺愛,孩子容易變得以自我為中心、獨立性差。

所謂分寸感,就是對參與力度的判斷。

孩子的成長是他自己的事,我們應該把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不能毫不關心,但也不要過度參與。

那些該孩子自己去學習、體驗、經歷的事情,比如學著自己吃飯、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間、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父母應該給他們創造機會學習和鍛鍊,而不是大包大攬,過度參與。

父母就在孩子需要你幫助的時候,給出自己的建議,陪伴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給他鼓勵和支持,比什麼都好。

愛得沒有分寸感,參與過多,就演變成了控制。

學什麼興趣班聽我的、考什麼學校得聽我的、工作得聽我的,找什麼樣的對象得聽我的······多少家長,把親子關係變成了“控制與順從”的模式。

孩子只知道服從,缺乏主見,對自我、對人生缺乏自己的思考,將來也只會隨波逐流。

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積極地接納和理解孩子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讓他多體驗、多經歷,收穫屬於自己的寶貴的人生經驗。


二、有分寸感,是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我們在對待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都懂得顧及他們的感受,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保持和諧友好的關係。

然而卻會在對待孩子時變得隨意,因為知道孩子打不走、罵不走,所以講話不注意分寸,甚至說了過分的話,也覺得沒關係。


在人多的時候把孩子的糗事或隱私當玩笑話講出來;在親戚朋友面前口不擇言地批評教訓孩子;孩子做錯事了,或者沒達到期望,用尖酸刻薄的語言打擊否定他······


教育孩子,父母需要有分寸感


孩子雖小,也有自尊心。

來自最親近人的語言暴力,是對孩子最深的傷害,他會變得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很多人用盡一生都難以調節過來。

再親近的人,說話都要有分寸感,哪怕是對孩子。

父母平時多注重情緒管理,遇到事情先冷靜下來,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和寬容,有話好好說,慢慢說,尋求最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來解決問題。

過多情緒上的施壓,發脾氣、威脅、辱罵、嘲諷,對教育孩子百害而無一利。

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也不要吝惜你的鼓勵和讚賞,多給他一些言語上的嘉獎和激勵,會讓他們更自信,更積極地做好自己。


三、有分寸感,是懂得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


在孩子小時候,尤其是生命的前三年,父母給予深度的陪伴和關愛,再親密也不過分,孩子會建立充足的安全感,這是他們成長的動力源泉。

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有了自己的個人意識,隱私空間,思維方式,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以後,父母就要學會得體退出。

這個退出,不是意味著疏遠和冷漠,而是適當放手,保持適當距離,給孩子自由的成長空間。

有些家長不懂得這個分寸,翻看孩子的日記、信件、手機信息,或是偷偷觀察孩子在房間裡做些什麼,希望能瞭解孩子的一切。


教育孩子,父母需要有分寸感


這些父母,總是以小時候的那一套教育來對待已經成長了的孩子、總喜歡干涉孩子的選擇、拿自己的人生經驗指導孩子,希望掌控一切。

殊不知,這樣的舉動只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對父母越來越不信任,變得越來越懦弱、沒主見,或是走上另一個極端,變得反抗、叛逆。

父母越是抓得緊,孩子越是會逃得遠,“愛之深,恨之切”。

真正智慧的父母,就是懂得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調整教育方式,從他的生命中得體地退出。

孩子大了,不會再事無鉅細給他操持,而是培養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把控制權掌握在自己手裡,而是給他自己做決定的機會,讓他學會思考,有主見。

不再把孩子侷限於一個小世界,而是放手讓他飛向自己的廣闊天空,尊重他的獨立人格、信任他、欣賞他,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予支持和幫助。

愛得有分寸,才會收放得體,進退有度。

我想,這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