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國寶被當作草料槽,藏身土裡14年,專家:記載了3000年前軍事行動

國寶被當作草料槽,藏身土裡14年,專家:記載了3000年前軍事行動 | 文 三隻眼文齋

國寶被當作草料槽,藏身土裡14年,專家:記載了3000年前軍事行動

清朝道光年間,陝西省寶雞縣的一個農民偶然得到一個似盤非盤、似盆非盆的器具,陝西眉縣的縣令徐燮見這東西有點像是古物,便以區區十幾文錢的價格買了下來。徐變離任時,將它運回了自己的常州老家。徐變在古董方面知識不多,根本就沒有鑑寶的能力,不知道這個器具是大名鼎鼎的虢季子白盤。它鑄造於西周時期,是迄今為止出土現世的最大的青銅盤。虢季子白盤在徐變那裡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太平軍佔領常州後,它繼續“淪落風塵”,被太平軍護王陳坤書府上一個餵馬的小兵當作草料槽,扔在骯髒的馬棚裡餵馬。1864年5月,直隸提督的淮軍將領劉銘傳率軍追剿太平軍,佔領了常州,臨時住在陳坤書的護王府。

國寶被當作草料槽,藏身土裡14年,專家:記載了3000年前軍事行動

一天晚上,儒將劉銘傳正在挑燈夜讀,忽然聽到院中有輕微但清晰的金屬撞擊的聲音。作為軍人,劉銘傳非常警覺,首先想到的是刀劍碰撞的聲音。他急忙帶著親兵尋聲走到院子裡仔細傾聽之下,發現聲音是從馬棚裡傳出。幾個人湊攏一看,只見馬籠頭上的鐵環撞擊著餵馬的草料槽發出清越的響聲。一般草料槽都是木製的,怎麼會有金屬聲呢?天亮後劉銘傳叫士兵把這隻草料槽洗刷乾淨,一個形制精美的大銅盤出現在劉銘傳的眼前。根據上面的銘文,劉銘傳猜測這應該是上古三代的文物,於是就讓士兵悄悄地把它運回了自己的家鄉安徽肥西劉老圩。從此以後,淪落為草料槽的虢季子白盤就與劉家結下了不解之緣。

國寶被當作草料槽,藏身土裡14年,專家:記載了3000年前軍事行動

1871年,劉銘傳回到家鄉,找到精通銘文的人士對大銅盤做了一番考究。大銅盤內側底部有一段銘文,長達11字,講述了鑄造的緣由:3000年前虢國貴族季子白奉周王之命出征,立下了赫赫戰功,殺死五百名敵人,活捉五十名俘虜。周王為他設宴慶功,並賜給他弓箭和駿馬,季子白因而鑄造此盤作為紀念。這段銘文既是研究西周政治生活和軍事行動情況的重要史料,同時因其銘文語言洗練,筆法謹嚴,字體端莊,筆觸圓轉流暢,是金文中的書家法本,在書法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至此,劉銘傳才知道這個餵馬的草料槽竟然是西周時期的無價之寶,這個西周宣王時期的青銅大盤就被稱作了“虢季子白盤”。“虢”是3000年前周王屬下的小國的名稱,“季子白”是奉命出征的貴族的名字,“盤”流行於西周至戰國的青銅器皿的通稱。

國寶被當作草料槽,藏身土裡14年,專家:記載了3000年前軍事行動

虢季子白盤長130.22釐米、寬827釐米、高41.3釐米,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最大的青銅盤,顯示出作為武將的季子白豪邁粗獷的風格,所以被太平軍小兵當作了餵馬的草料槽。虢季子白盤基本呈長方形,但四個角為圓角,口部略大而底部略小,呈放射形,使器物避免了粗笨感;盤的四壁各有兩隻銜環的獸首,下面有四隻曲尺形的足,口沿裝飾有華美的竊曲狀花紋,下部為波帶紋,風格氣派雍容華貴,具有典型的3000年前的西周青銅器的特點。

國寶被當作草料槽,藏身土裡14年,專家:記載了3000年前軍事行動

得知這個曾被當作餵馬草料槽的大銅盤是3000年前西周時期的虢季子白盤,劉銘傳非常高興,特意建造了一座“盤亭”來存放它,還寫了一篇《盤亭小錄》,記載了相關的經過。此後的二十多年中,劉銘傳和他的家人一直珍藏著這件銅盤。1896年,劉銘傳在臨終前,還再三囑咐子孫一定要保護好這件國寶。隨後幾十年,正是兵荒馬亂的歲月,軍閥、日寇、國民黨輪番上陣,對劉家進行威逼利誘,都想得到這個寶盤。劉家的後人們為了保護國寶,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1933年,當時的安徽省政府主席劉鎮華,為了這件寶物找到了劉銘傳的第四代孫劉肅曾,但他用了四年的時間也沒能如願。“盧溝橋事變"之後,合肥淪陷,為了保護寶物,劉家舉家逃亡,度過了八年的艱難歲月。抗戰勝利之後,他們返回故鄉,卻又迎來了新任安徵省政府主席李品仙,劉肅曾頂住了種種壓力,始終沒有洩露寶盤的藏身之地。

國寶被當作草料槽,藏身土裡14年,專家:記載了3000年前軍事行動

新中國成立之後,劉肅曾決定把這件珍藏多年的寶物獻給國家。自1864年劉銘傳發現當時明珠暗投被當作草料槽的虢季子白盤至今,這一寶物已經在劉家待了86年,傳承了四代人。這是一段多麼坎坷又多麼輝煌的歷程。1950年1月19日,劉肅曾從自家院中的一棵大槐樹下面挖出了已經藏身土裡14年的虢季子白盤。原來當年劉家逃亡之前,劉肅曾就悄悄將寶盤埋在了院中三米多深的地下,並在上面種了一棵小槐樹。如今樹已成材,這一3000年前的寶物也終於有了一個圓滿的歸宿。目前,虢季子白盤作為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館藏之寶,正以自己本來的面目供世人觀賞、憑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