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韜光養晦 一鳴驚人——秦始皇的政治智慧

大名鼎鼎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也有韜光養晦之時,不過與眾不同的是,他的韜光養晦完成於年紀尚輕之時,具體說是13歲到22歲的時候。13歲的時候他成為秦國國王,22歲的時候他親秉朝政,真正掌權,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那麼,這麼小的年紀他為何會韜光養晦,經歷了什麼使他如此心有城府?

讓未實際掌權的小秦王隱忍不發並暗蓄力量的是呂不韋、嫪毐以及他的生母趙姬。趙姬最初不是秦王政父親異人(後更名子楚)的老婆,而是衛國大商人呂不韋的小妾,後來被呂不韋送給了異人。呂不韋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寵妾送給異人?因為他要在異人身上做筆“大生意”。

韜光養晦 一鳴驚人——秦始皇的政治智慧

異人是秦國公子,父親當時是太子,稱太子柱。異人母親不被太子柱寵愛,因此異人被“發配”到趙國做人質,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不說,經濟上還不寬裕,直到見到呂不韋才改變了他的人生之路。

呂不韋出身商人家庭,頗有政治頭腦,他看到了秦將統一的趨勢,於是打算在異人身上做一筆政治投資。呂不韋與異人商量好,由他出錢包裝異人並上下打點秦國的關鍵人士,一來改變異人的前途,二來自己也步入政治領域。呂不韋之所以動了這樣的心思,是因為他看到了受太子柱寵愛的華陽夫人沒有兒子,這樣在太子柱死後華陽夫人家族的地位將不保,於是呂不韋親赴秦國,說服華陽夫人的家族,讓華陽夫人認異人為自己的兒子。經過呂不韋的一番努力,異人居然被太子柱正式立為後嗣,回到秦國,成了王位的合法繼承者。

韜光養晦 一鳴驚人——秦始皇的政治智慧

異人當上國君後不忘舊約,立刻委任呂不韋為相國。異人就是秦莊襄王,趙姬成為王后。然而,異人命短,當上國君不到3年就一命嗚呼了,死時年僅34歲,他的兒子、剛剛年滿13歲的政、後來的秦始皇就被推上了國君的寶座。但秦國有規定,國君不到22歲不能親政,這樣實權就掌握在已成王太后的趙姬和相國呂不韋手裡。

小秦王沒了爹,呂不韋就成了他“仲父”。“仲父”就是“二爸爸”的意思。小秦王隱忍不發、委曲求全的日子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因為呂不韋不僅要在名義上成為他的“二爸爸”,而且還要成為他真正的“二爸爸”。異人死了以後,趙姬雖“升格”為王太后,但年齡不過30歲上下,正是人生好時光,難捱孤枕長夜,而異人死了,呂不韋也沒了顧及,於是倆人索性再續“秦晉之好”,“破鏡”又重圓。

韜光養晦 一鳴驚人——秦始皇的政治智慧

此時的秦王政,年齡雖小,但極有城府,每天上朝一言不發,默默地看著呂不韋耀武揚威地發號施令,對呂不韋所做的一切均不持反對意見,退朝後就鑽到自己的書房裡去讀書。對於呂不韋給他指定閱讀的一大堆書,包括呂不韋找一幫人編纂的“一字千金”的《呂氏春秋》,小秦王都沒有太大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喜歡別人偷偷送給他的法家的著述,尤其是韓國人、戰國末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韓非寫的書。讀了這些書,小秦王對自己應該掌握的權力以及如何運用這種至高的權力有了越來越明確的認識,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但他並不表現出來。這期間,呂不韋的政治勢力急劇擴大,在朝中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政治集團,其門客就達3000人之多,但小秦王全都視而不見,繼續過著自己有規律的生活。

韜光養晦 一鳴驚人——秦始皇的政治智慧

後來,呂不韋又將大陰人嫪毐引薦入宮。入宮後,嫪毐深得趙姬歡心,二人甚至生下兩個兒子。自嫪毐得到太后寵幸,立刻小人得志,權勢也很快超過了呂不韋,其手下的門客有4000人之多,就連投在他門下請求施宮刑做宦官的人也有1000多。對於依舊終日沉默寡言的小秦王,嫪毐比呂不韋還放肆,他不僅不把小秦王放在眼裡,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忘乎所以地宣稱自己是小秦王的“假父”,大膽到了極點。面對這一切,年輕的秦王政仍不為所動,但私下裡他已經開始積聚力量,準備在“大丈夫能伸”的時候與之清算總賬。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四月的一天,做了八九年“傀儡”君主的秦王政終於迎來了自己22歲的生日。這一天,他率領文武官員在秦國故都雍城(位於今陝西省鳳翔縣)為自己舉行了隆重的戴王冠和掛佩劍典禮。劍是古代奴隸主貴族顯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標誌,成年後佩帶,其他非貴族者一律不得配劍。

韜光養晦 一鳴驚人——秦始皇的政治智慧

典禮剛剛完,從首都咸陽傳來消息,長信侯嫪毐因為秦王派人調查其不法之事,心中恐懼,便先發制人,用偽造的秦王御璽和太后璽調發部分地方部隊和宮廷衛隊發動了武裝叛亂。

應該說,嫪毐對這場叛亂的準備是比較充分的。因為秦王政親政的時間是確定的,秦王政親政後嫪毐將被收拾的命運似乎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早在掌握重權後不久,嫪毐就開始為其叛亂奪權做準備了。偽造秦王御璽和太后璽就是明證,是為調動軍隊而用,因為調動軍隊的命令必須加蓋國君的御璽才有效。另外,參與叛亂的很多人都是身居要位的重臣,如衛尉(王宮警衛司令)、內史(首都衛戍區司令兼地方最高行政長官),佐弋(射弋部隊司令官。射弋是當時一種先進的遠距離殺傷武器)、中大夫令(供國君諮詢政務、議論朝政的宦官)等有十幾個人之多,這些人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全部收買的。

儘管嫪毐準備得比較充分,花費了很多氣力,而且曾擅重權,但是他在名份上處於劣勢,一非國君,二還頂著“宦者”的帽子,名聲不好,號召力有限。他所收買拉攏的官吏也都不是能夠統兵作戰的將才,所徵招和動員的地方部隊和宮廷衛隊的戰鬥力也不強,所以他的叛亂註定是要失敗的。

韜光養晦 一鳴驚人——秦始皇的政治智慧

獲知嫪毐叛亂的消息,剛剛秉政的秦王政顯得異常沉著、冷靜。他面無表情地聽完報告,然後胸有成竹地調發軍隊前往咸陽鎮壓。實際上,這是一場年輕的秦王政早已料到的叛亂,一切他都已經有所安排,甚至派去鎮壓叛亂的大臣都不是什麼有名的戰將。平叛的戰鬥並不激烈,叛軍不堪一擊,在強大的秦軍面前一觸即潰,被斬首數百人。

叛軍被擊敗,為首的嫪毐等人逃之夭夭。秦王政下令凡參戰有功的人均按軍功爵制獎賞,甚至與秦軍一起作戰的宮中宦官也都拜爵一級。對於逃跑的嫪毐等人,秦王政更有辦法對付他們。他下令:“擒獲嫪毐者,賜錢百萬;殺死者,賞五十萬。”很快嫪毐等就被抓捕歸案。同時,秦王政加緊調查嫪毐與太后之間的事情,查出二人不僅淫亂,還生下兩個兒子。就連嫪毐曾與太后密謀:“秦王死後,讓我們的兒子即位”之事也調查得一清二楚。再一查,事情還牽扯到了相國呂不韋身上,嫪毐原來是他給弄進宮中的,這下秦王政可找到整治呂不韋的由頭了。

按照秦國法律,秦王政下令將參與叛亂的20幾個重臣全部梟首(斬首後將人頭懸掛在高杆上示眾),屍體車裂,全家滿門抄斬。他們的舍人,最輕的處以鬼薪(為官府砍柴的刑罰),更多的人則被處以遷刑(流放)。對於嫪毐則採取更加嚴厲的懲罰,夷其三族,斬草除根。嫪毐與太后所生的兒子更是不能留下的孽種,也都被殺死。

收拾完嫪毐,回過頭該收拾呂不韋了。第二年,秦王政下令罷免呂不韋的相國之職,接著又命令他離開咸陽回到自己的食邑地河南去居住,不許他再參與政治。誰知,由於呂不韋執政十幾年,對秦國功勞很大,在各諸侯國中威名也很高,所以前去探望呂不韋的各國人士眾多,路上人來人往不斷,結果把呂不韋給害了。

韜光養晦 一鳴驚人——秦始皇的政治智慧

得知呂不韋周圍的情況,贏政有些坐立不安,思前想後,他終於想出一個好辦法,他派人給呂不韋送去一封信,稱:“您對秦國有什麼功勞呢?秦國封給您河南之地,食十萬戶。您與秦國有什麼親緣?卻號稱仲父。你趕緊帶著家人到蜀地去住吧!”看到這封暗含殺機的信,呂不韋心知肚明,他知道自己不死,整個家族就危如累卵,隨時會遭滅頂之災,不如只死自己一個,挽救全家的性命。想想當年,他能悔斷腸子: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當年踏踏實實做自己的生意,何至於此?最後,呂不韋飲毒酒自殺,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句號。

呂不韋死後,他門下的賓客數千人偷偷地為他舉行葬禮,並將他埋葬在洛陽的北芒山。秦王政聽說後驚詫萬分,他立即下令,凡是呂氏舍人中參加葬禮的,屬於三晉之人的立刻驅逐出境;屬於秦國人的,全部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同時還下令:“從今以後,凡是像嫪毐、呂不韋這樣擅權秉國政的人一律籍沒其一門為奴隸,子孫永遠不得仕宦為官。”

至此,妨礙秦王政治國秉政的兩大政治集團被徹底消滅。多年的忍辱、韜晦使得剛剛親政的秦王政出手不凡,不僅在短時間內迅速獨攬君權,並很快開創出屬於他自己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