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以前去东风街“耍耍”,现在东风街“挤挤”

东风大街在潍坊人的心目中,几乎就是北京的长安街,甚至等同于纽约的第五大道。东风大街不知道从哪个年代起,以东风桥为界分成了东风西街和东风东街。尽管东风桥已经被一个不太著名的企业花了一点小钱,把它命名为亚星桥,但是老潍坊人仍然把它称为东风桥。东风桥对潍坊的重要怎么形容都不过分,一条白浪河把潍坊最有影响力、最富有魅力的地方连在了一起。

以前去东风街“耍耍”,现在东风街“挤挤”


这条路经常走。30年前,这条路的南侧还有家很古老的餐馆,我在那儿喝了有生以来的第次啤酒,盛了满满一粗瓷大碗,且此酒不是自己所买。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临近放暑假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同学孙走在格外炎热的东风大街上。那时全潍坊城仅有的1路和2路公共汽车从身边驶过,荡起阵阵尘土,让路人吸进肺里,像是被糨糊糊住一般难受。2路汽车是从潍坊火车站到坊子老城的线路,1路是从市人民医院到潍坊火车站。那时候一张公交车票才5分钱,现在涨到了一块。多年前,我们一起来到了这个陌生而又新奇的城市,没钱坐车,就从医学院一路走到东风桥一一用现在的潍坊新词是“去耍耍”。我同学是临朐人,出生在临朐杨善镇一个没多少山的小山村,和我一样没见过什么世面。走在东风街上,偶然一回头看见潍坊医学院的两个女生在那个饭店门口,对着几只粗瓷大碗招呼我们。在我的记忆中,和女生之间很少有直接的语言交流,那个十七八岁的年纪,那种懵懂的、很别扭的且羞涩的,甚至是有些莫名其妙的男女之间的隔阂,使我们这些刚刚进城的农村孩子不敢和女生有任何交往,听到她们喊,觉得很新奇。走过去一看,两个女生每人面前放着一碗啤酒。天气炎热,她们看到很多小伙光着膀子一碗一碗地喝着,以为是解暑的大碗茶,所以也要了两碗,喝几口感觉又苦又涩,还有一股怪怪的味道,用老百姓的话说有点像马尿,实在不是解暑的饮品。正在犯愁之时,刚好看到我们两个,便把这很高档、很新奇、人生第次的享受交给了我们。于是我俩就这么光荣且艰巨地喝光了平生第一次的啤酒。喝得无比艰巨且无法推辞。现在那个饭馆已经拆了,陆续盖起了世纪泰华、世纪泰华商务酒店、三联家电商场以及现在的国美电器。这个地方的小广场每天都锣鼓喧器,各种广告不断,广告活动不断上演,各种声嘶力竭的演唱震耳欲聋。

以前去东风街“耍耍”,现在东风街“挤挤”


以东风街为界,分成潍城和奎文两个区域。至今为止,潍城区比较繁华的地带基本已荡然无存,除了中百和百货大楼之外,再往西走就见不到什么繁华之地了,城市中心的向东转移使得广褒的潍城区已无法与奎文相提并论,原来的潍坊市政府已经被奎文区接管,潍坊市政府已经建在了北海路以东的新的开发区位置上。新的人民广场也已经迁移到新的市政府对面,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

以前去东风街“耍耍”,现在东风街“挤挤”


潍城区的整个形象被淹没在老城区和老工业老居民和下岗职工融入其中。有人开玩笑说,潍城区的包子都要比奎文便宜5毛钱,在潍城区十块钱可以买五个大头丸子,在奎文区只能买四个。四块一斤的萝卜丸子,到了奎文区就要五块钱斤。还有人说,潍城区什么东西都便宜,拿饭馆来说,目前潍城区像样的餐馆都已数不出几家,大概只剩下北宫街上的明宗、卧龙,以及后来的美丽家园。

值得一提的是卧龙餐馆,原来是蜇伏在胜利西街,也就是永安路的一个小胡同里的家常餐馆。六年前,这个餐馆还淹没在居民区的一片平房中,虽处处污水横流,环境极为不雅,但他们做的大虾面却极有味道,用上好大虾熬出的虾油做成虾汤,然后把面下进去,味道着实了得。俗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尤其有朋友从外地来,或自己出差回来,三朋四友相约去卧龙桥吃卧龙大虾面,价格不贵,经理实惠,也是一种享受。

以前去东风街“耍耍”,现在东风街“挤挤”


东风街是潍坊的标志性街道,是潍坊人心中的中心地段,东风桥则是核心,也就是现在的亚星桥。老百姓叫东风街比较顺口,久而久之,东风街就成了潍坊人心目中一个具有城市中心感的街道从东风街这几个字,就能想到轰轰烈烈的年代,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怕谁。潍坊重大的历史活动,游行,集会,都以东风街为中心贯穿。中心感缘于这个城市几十年里发生的重大事件,或举办的重大活动之后,也在于这个街道曾建潍坊市首屈一指的百货大楼和最大的新华书店,它们是物质和精神的组合,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完整形象。人们习惯于以东风街为中心判定自己与城市的距离,并且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能与城市保持合适的距离,所以,无论东风街扩长也好,缩短也好,或者是改变周围的建筑也好,都不会改变它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就像大院里的天井,人们偶尔会站到中间,但不会一直挤在那儿,并围绕着它来寻找自己的栖身之地。除了有关这个城市的变迁和发展的记忆之外,作为潍坊城的脸面,东风街还透露出温情的一面,因为它始终是潍坊人最大的休闲空间。

以前去东风街“耍耍”,现在东风街“挤挤”


在东风街的西侧,至今还保留着潍坊市最古老的一棵槐树,因为城市的扩建使道路扩宽了一倍,这个树也就被突兀地立在路中间,不知多少酒醉之人和不熟悉的司机撞了上去。有关部门多次建议伐掉此树,于是,此树的去留也就成了老潍坊人议论的话题,心中的尺码。历史只能在文字中寻找,能留下的东西少之又少,但最后这棵树还是留了下来,尽管它很突兀地伫立在潍坊市东风西街的中间,影响了城市的容貌,却给人一种历史的凝重和亲切感,成了潍坊历史上最好的见证。

以前去东风街“耍耍”,现在东风街“挤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