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你還在“跪”蛙泳腿嗎?三個疑問請你琢磨一下


你還在“跪”蛙泳腿嗎?三個疑問請你琢磨一下

巧合,#陸上跪蛙泳腿#最近成為幾位朋友的疑問。

朋友們問我:

這樣的動作究竟對不對?

這樣的動作會對孩子的成長髮育有影響嗎?

我不能肯定這個已經延存了幾十年的練習方法是錯的,但是心中疑問已經按耐不住,不如這次我們共同探討一番。

在發問前,我們先來看看,這是不是那個你已經習以為常的練習方法。


延存幾十年的陸上跪蛙泳腿練習


你還在“跪”蛙泳腿嗎?三個疑問請你琢磨一下

在我4歲學習游泳的時候,這個練習已經被帶入到訓練與生活中。下水前要跪蛙泳腿,看電視也被要求跪蛙泳腿。剛開始跪蛙泳腿的時候有點疼痛,後來慢慢適應了。接著教練會要求我們雙膝靠攏,然後是躺下,直到這樣做也變得沒有感覺。

教練沒有說為什麼這樣做,可能是我們太小沒有辦法解釋給我們聽。後來我猜,也許是為了“固定”蛙泳腿的技術動作吧。


是否應該跪蛙泳腿的三個“疑問”


你還在“跪”蛙泳腿嗎?三個疑問請你琢磨一下

至今為止,我也沒有聽說有人很正式的教授這個練習的目的、意義和具體細節。似乎都是上一代的傳承。所以,我想從運動生理、運動損傷和青少年身體成長髮育的三個角度來提出三個問題,琢磨一下這個練習方法的真實意義。


1.柔韌性是增加了,穩定性呢?


你還在“跪”蛙泳腿嗎?三個疑問請你琢磨一下

一個動態的動作,為什麼不用動態練習,而用靜態方法呢?

在跪姿蛙泳腿的時候,我們的股骨和附著肌群內旋,脛骨和附著肌群外旋,看似和蛙泳的腿部動作相似,事實上內側的肌肉被過度拉長而失去了收縮控制能力,也就是說,相關的肌群失去了肌肉長度與張力關係。

肌肉長度與張力關係的變化影響了肌群間的平衡,做動作時會更加傾向於“緊張和興奮“的肌群,

表面上是”形“似,而實際上發力空間卻縮短了,也就是說,你可能只是做了個“樣子”而已。小朋友們跪時間長後,柔韌性是增加了,那穩定性和功能性呢?


2.會不會增加運動損傷的幾率?

如果我們的肌肉平衡能力下降,運動時關節很難被控制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錯誤的對位加負荷,會給關節增加磨損的幾率。特別是膝關節,本應該負責穩定工作的它,卻承受著不對位的大量剪切力。最近有些青少年運動員出現膝關節疼痛的問題,和這點脫得了干係嗎?


3.是否不利於生長髮育?

父母的腿都很直,為什麼我的O型腿這麼嚴重?我要是說和跪蛙泳腿一點關係都沒有,我自己都不能說服自己。

拋除天生因素,當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處在一個不健康體態的情況下,長大後的他是什麼樣子呢?就像在一棵樹苗的上方放了一根杆子,它生長的過程中是繞開它、頂住它還是不長了呢?


其實我們還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你還在“跪”蛙泳腿嗎?三個疑問請你琢磨一下

其實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出一個標準的蛙泳腿技術動作,除了跪蛙泳腿,我們的選擇還非常多,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看看能否對您有所啟發。

1.建立關節的靈活性與穩定性基礎

在遊蛙泳前,我們需要對青少年的身體狀況有所瞭解,特別是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的靈活性與穩定性。這三個關節需要做一些篩查和評估,比如托馬斯測試、被動抬腿和趾屈背伸等,如果幅度全部正常,說明已經具備了蛙泳腿技術動作的基礎條件。 下一步只要增加模仿練習(神經控制)與負荷穩定性訓練即可。(在以前的文章我們有闡述篩查評估內容,這裡不再贅述。)


2.建立正確的基礎動作模式

想練好絕世武功,還要先紮好馬步。當我們能把基礎做好,做紮實的時候,一些專項技術動作才可以做得更加出色。例如自由泳的抓水動作,我們先需要把“拉”的動作模式做好,在這個基礎上肩關節內旋才可以做得安全有效;如果我們的肩胛骨穩定性不足就開始抓水,直接的表現就是“拖肘”、“過中線”、身體代償出現晃動等。


3.少在陸上練蛙泳腿,多在水裡練

多在動態中練習,多在實際的物理環境中練習。陸上練習本質上就是一種分解輔助練習,目的是把配合中不足的地方單獨拿出來強化。蛙泳腿的運動環境是有水的浮力、橫截面阻力和摩擦力等變量的,為了應對這些變量,我們要讓自己身體變得更強大。但是如果我們只“跪”不動,會不會像一個公式少了一邊、一個獵人帶了裝備卻沒有獵物,失去了目的和意義?


小結


你還在“跪”蛙泳腿嗎?三個疑問請你琢磨一下

跪蛙泳腿讓我們增加了柔韌性,而失去了穩定性;只可靜觀,無法動做。雖無科學研究去證實,但是我們日常呈現的不良結果似乎已經可以告訴我們一些內容。

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我建議作為家長的你用更多動態練習去替代才是最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