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鸡白痢的防治技术,促进家禽健康,降低死亡率

鸡白痢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家禽传染病,主要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出现鸡白痢的患病鸡会出现严重腹泻症状,同时其整体状态也较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禽类疾病,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由于鸡白痢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因此对于家禽养殖具有严重威胁。另一方面,鸡白痢还具有较强传染性,因此一旦鸡舍内某只鸡感染,其他鸡群也容易受到感染,进而导致严重后果,引起大范围鸡群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鸡白痢,可以使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分析了鸡白痢的发生原因,并就中药治疗进行简单介绍,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

鸡白痢的防治技术,促进家禽健康,降低死亡率

1 发病原因

鸡白痢主要见于雏鸡,尤其是破壳2~3周的小鸡儿,一般来讲,鸡白痢对破壳一周内的雏鸡危害最大,很容易引起死亡。此外,成年鸡也会感染鸡白痢,不同品种鸡都可能感染鸡白痢。鸡白痢具有较强传染性,传入过程中,患病鸡和带菌鸡都是传染源,传染过程中,既可以表现为水平传播,也可以表现为垂直传播。水平传播过程中,鸡舍内部受到污染的饲料、水源都是传染源,受到污染的饲养用具也带有病菌,因此也会导致传染。垂直传染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污染的鸡蛋,这种情况下,孵化产生的雏鸡在早期就感染了沙门氏菌。

鸡白痢的防治技术,促进家禽健康,降低死亡率

耐过的雏鸡以及成年鸡自身携带沙门氏菌,往往成为养殖场内鸡白痢的主要传染源,导致鸡群反复出现感染和传染,难以从根源上对其进行清理,进而给养殖场带来严重损失。分析发现,患病鸡的排泄物中携带大量沙门氏菌,这些排泄物成为感染其他健康鸡群的主要介质。研究发现,鸡白痢的传播与饲养管理存在紧密联系,因为沙门氏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致病菌,而且在鸡身皮肤以及肠道中均存在,只有当达到一定条件时,才会引起鸡群发生疾病,因此属于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如果鸡舍管理得当,养殖方法正确,鸡群拥有较强的抵抗力,这种情况下鸡群自身有益菌能够生长,从而对鸡群体内沙门氏菌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出现鸡白痢的。如果鸡舍内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清洁工作不到位,或者鸡群的免疫接种不良,加上各种原因导致的抵抗力下降等,这种情况下沙门氏菌就容易引起对应症状,并出现鸡白痢疾病。分析发现,鸡白痢的发生和流行并没有典型的季节性,但是冬春季发病率更高,这种因为这一时期应激因素更多,容易引起鸡白痢的出现和流行。

鸡白痢的防治技术,促进家禽健康,降低死亡率

2 临床症状

鸡白痢发病早期,主要症状表现为进食量下降,同时雏鸡精神不振,其羽毛容易呈现为杂乱外观,双翅下垂,而且对于外界的各种刺激反应激烈,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畏寒怕冷现象,表现为卧地不起或者挤在一起取暖。此外,出现鸡白痢的雏鸡基本上都会表现出腹泻症状,持续排泄白色粥样稀便。随着时间延长,病情进一步发展,鸡白痢患病鸡大便变为水样,同时其泄腔存在红肿外翻现象,对应位置附着大量灰白色粪便。

此外,部分患病鸡还会出现关节炎症状,这主要见于年龄较大的鸡,表现为难以正常行走。一般来讲,患病鸡年龄越小,其死亡率越高。破壳一周内的患病雏鸡基本上都会死亡,三周以上的患病鸡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其死亡率下降。成年鸡出现鸡白痢以后,往往不会出现严重症状,只会出现轻微的腹泻,或者不出现典型症状,只是变为带菌鸡,进而对产蛋率和饲料使用率产生一定影响。

鸡白痢的防治技术,促进家禽健康,降低死亡率

3 病理学变化

将患病鸡进行解剖以后,发现不同日龄患病鸡其病理性变化存在差异。发病后迅速死亡的雏鸡一般不会表现出典型症状,对其进行解剖,发现患病鸡存在轻微的败血症,同时其肝脏出现肿大,并出现严重淤血,肺脏也出现充血。对患病时间更长的患病鸡进行解剖,发现其肝脏出现明显肿大,而且存在严重充血,肝脏质地变脆,对肝脏进行切片检查,发现肝脏存在脂肪性病变和淀粉样病变。此外,肝脏表面还存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和病灶。另一方面,患病鸡脾脏出现肿大,质地变脆,心外膜则出现变厚变粗现象,心外膜表面还存在灰白色结节。对于病变严重的病死鸡进行解剖分析,发现其心脏出现严重变形,质地变软,而且心脏被坏死组织覆盖。肺脏出现严重水肿,法氏囊存在严重萎缩,腹膜存在严重炎症,肾脏出现严重肿大,并出现充血症状,输尿管中存在大量尿盐酸积累。肠壁显著增厚,存在卡他性炎症病变,盲肠中存在干酪样坏死组织,肠管被严重堵塞。将病变较为严重的成年鸡解剖之后,主要表现为卵巢慢性炎症。卵黄变的皱缩不整齐,外观呈现暗黄色,失去光泽。

鸡白痢的防治技术,促进家禽健康,降低死亡率

4 防治

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染色的兼性厌氧菌,在治疗过程中有条件的地区应该结合药敏实验选择沙门氏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对于没有实验室条件的地区,应该选择对革兰氏阴性染色致病菌作用明显的相应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结合患病鸡的病情好转情况,筛选出最佳的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以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上治疗。

沙门氏菌病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了硫酸庆大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土霉素等。由于沙门氏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同时也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选择两种以上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首次用药加倍,确保机体内有较高浓度的抗生素。在鸡的饮用水中,添加硫酸庆大霉素粉剂添加量为2mg/kg体重,连续饮水7d。同时在鸡的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粉剂,添加量为2g/kg体重,连续用药10d。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鸡选择使用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使用剂量为15mg/kg体重,每天两次,连续使用3d为一个疗程。上述几种抗生素首次用药加倍,第2d之后减少到正常用药量。一般采用上述药物治疗5~7d,患病鸡病情即可得到有效控制。

鸡白痢的防治技术,促进家禽健康,降低死亡率

禽病清散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包括板蓝根、蛇舌草等,能够起到清热解毒、消炎灭菌的效果,在治疗各种病毒性感染疾病方面具有良好效果。不仅如此,在治疗过程中,禽病清散还可以起到止痢、消炎等作用,因此对于鸡白痢具有良好的针对性治疗效果。以往针对鸡白痢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但是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耐药性,而且治疗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这种情况下中药制剂在治疗鸡白痢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更多关注,并逐渐得到应用,并在部分情况下取代传统抗生素治疗方案。

鸡白痢的防治技术,促进家禽健康,降低死亡率

本次研究选择80只鸡白痢患病鸡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实验前要从临床症状上分析两组患病鸡在鸡白痢感染程度上的差异,确保两组患病鸡不存在严重差异。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病鸡实施针对性治疗,其中对A组鸡白痢患病鸡采用黄霉素进行治疗,一天2次,一次1g黄霉素,连续实施3d。B组在治疗期间使用禽病清散药物,一天2次,一次2g禽病清散,也需要连续治疗3d,在此基础上对两组患病鸡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经过治疗,A组患病鸡治愈17只,好转17只,无变化或者恶化6只,B组治愈达到32只,好转6只,无变化或者恶化2只,这一结果显示,使用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能够达到良好效果,其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分析,在治疗鸡白痢过程中使用禽病清散,能够取得更好治疗效果,其整体有效性更高,从而促进家禽健康,降低死亡率,有助于减少养殖户损失,提高其经济收益。

鸡白痢的防治技术,促进家禽健康,降低死亡率

6 结语

鸡白痢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患病鸡会出现严重腹泻症状。鸡白痢具有很高的致死率,而且具有一定传染性,因此一旦鸡舍内出现鸡白痢,未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就很容易出现大范围传播,并引发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采用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能够达到良好效果,其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分析,在治疗鸡白痢过程中使用禽病清散,能够取得更好治疗效果,其整体有效性更高,从而促进家禽健康,降低死亡率,有助于减少养殖户损失,提高其经济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