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对于过度旅游你怎么看?世界那么大,有必要看个遍吗?

李小猪和陈小狗的日常


人为什么要旅行?因为我们天生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没去过的地方总是让人向往,远方总是充满诱惑。

我觉得吧,走马观花,到处打卡发朋友圈的旅游,那不是旅游,充其量是到此一游。旅游是一种经历和感悟,去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文化,才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认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促使我们思考作为人的存在意义。

所谓过度旅游的人,我想是那些随波逐流,为了旅行而旅行的人吧,他们到处旅行是为了在朋友圈装装逼,炫耀一下满足自己可的虚荣,真正的旅行者是向内而求,带着心灵在旅行,只要有心,一花一草都是风景,都有不同感悟。





陌岭


你好,我是爱旅行的杨老师,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这些年由于工作经常出差,加上自己作为地理老师,本身也非常热爱旅游,已经去过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中国(至少一个省打卡一座城市),和一部分国家,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1.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从大学毕业前连火车都没有坐过,到几年的时间里走遍全国,我个人的经历可以告诉大家旅行的魅力所在,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情操、磨练性情、丰富视野、放松身心,旅行的感觉和意义,完全不是吃一顿大餐、逛街购物买买买、在家和朋友打打王者荣耀吃吃鸡所能取代的,旅途中收获的不仅是装满手机的美丽照片,还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未来可能影响自己人生规划的所见所闻。

2.当然,旅行一定要量力而行,有钱可以富游,没钱可以穷游,但是并不提倡超前消费,过度旅行,之前在旅行的途中经常看到一些人,尤其是在国外看到外国人,通过乞讨的方式来筹集路费,杨老师本人是非常不认可和欣赏这样的做法的,旅行的本质是享受,这样做早已是去了旅行的意义,旅行的美好可以激发人奋斗的动力,让人不断进步,才可以拥有下次更美好的旅行,乞讨的旅行方式违背了旅行的本质,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家打打游戏。

我是爱旅行的杨老师,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补充,关注杨老师,为你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我是杨老师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怀有“世界那么大,我都想去看看”的梦想是可以有的,但毕竟人力和物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一般人不太可能把世界各地都看个遍。

所以我认为过度旅游不可取,贪多嚼不烂的看个遍也没有意义。




对于为什么过度旅游和看遍全世界的做法不可取?我的想法如下:

首先,过度旅游费力且伤身。

我们产生外出旅游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身心放松和精神上的满足,也只有这样的旅游才是对自己有意义的。

如果只是为了旅游而去旅游,或者是为了满足某些虚荣心,那么这样的旅游只会是一次“失败”的旅游,而且还会给自己造成费力伤身的后果。



其次,想看遍全世界,这并不现实。

说到这个,我想到了一句很贴切的古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是的,每个人都会有游遍全世界,看遍全世界的想法,就连我也不例外。但这就只是想想而已,不求游遍全世界,只求偶尔利用闲暇日光,陪着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出去走走或者旅游,这样心里就满足了。

而已就普通人而言,要想游遍全世界是很不现实的一件事情。旅游不仅是一件费力、费钱、费神的事情,还是需要时间的。

人生短短几十载,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旅游看世界这件事情上,现实中其他的事情由不得我们不去做。

也有的人会说我有钱有时间,但世界那么大,游玩一个小城市都需要几天的时间,世界那么多的景点,我们又怎么看得完呢?



最后,并不是所有的景点都需要看。

有句古话说的是”举一反三”,这用在旅游上也同样说得通。很多景点的景物特色都是大同小异的,就比如景区的一种建筑特色,这种建筑风格都是一个时期所产生的,只是分布在不同的景区之中。

如果你只是为了简单了解这种景物建筑的特色风格而去旅游,那么你只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代表性的景点就可以满足需求了,而不用费力费神地每一个景点都去。

当然,如果是以专业性的角度去旅游考察,那么就另当别论了。




总之,对于过度旅游和看遍世界的做法,我是保持不可取的态度。我认为旅游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除了旅游,现实中的其他事情还得我们去努力和享受。


以上个人观点,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我是青椒,用旅行的视界看世界。如果你认同我的想法,就点个关注吧,也欢迎留言探讨喔,谢谢!

青椒旅行视界


凡事过度往往会走向事物的反面,旅游也一样,如果过度就会失去原有的意义。

世界这么大,很有必要去看看。

生活在中国,至少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都要去看看吧,省会城市和最重要的景区打卡已示“到此一游”。

截止2019年,全世界七大洲、四大洋上分布着233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位旅行家都会有《八十天环游地球》的冲动,每一对情侣都会有周游世界的愿望,任何人都想放下手中繁重的工作出去看看大千世界。

然而,这个世界能够同时具备财务和时间自由的人凤毛麟角。如果过度旅游,势必影响到工作和日常生活,得不偿失。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讲,很有必要进行适可而止的旅游。








杜甫文化之旅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的人口剧增,旅游的收入也增加很多,但在欧洲出现了“过度旅游”的现象。,成为了我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所谓“过度旅游”,就是旅游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一定麻烦,使当地的居民抵制外来旅游人员,甚至当地人民会通过游行来反抗。我们都知道:“万事万物都要有个度。”,因此对旅游也是这样。一个地方被开发,变为旅游的地方,会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居民的收入,这本应该让居民开心,但是却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因此这就违背了我们当初的心意。

有专业国际旅游咨询公司管理者曾表示,‘’过度旅游对自然、文化、当地居民和旅游者来说都不是件好事,但对全球旅游来说并未达到极限。很多旅游目的地还是觉得旅游者多多益善,无论是一年四季或是在淡季皆如此”。

因此,无论是旅游管理部门还是业界,在期许旅游业大发展的同时,也应当认真关注一下“过度旅游”这一世界旅游发展新趋势。不能忽视它对自然、社会、文化、体验等方面造成的威胁与破坏的后果。对“过度旅游”问题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显然是不对的。当然,也不能因噎废食,动用禁令或限令的直接干预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果说生命本来就是一场旅行,那不知要跋涉过多少风景,才能 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最需要的,什么是最想要的。

出去走走,却不只为单看路上的风景,因为我们都知道,旅行只是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出发去看别人熟悉的地方的一个过程。看什么,其实不太重要,想看到什么,或者说能看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

在旅行前你应该有所计划,明确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所以为了让自己的旅游更加的有意义,有价值,所以尽量熟悉你想去的地方:其中的景点、特色小吃等,这样才不会辜负自己的旅游计划。

许多时候我们都不太注意细节从而忽略了许多旅行中的美,其实旅行的途中有许多美丽的事物,只要我们仔细去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养成旅行中仔细观察的习惯,这会让你的行程增添多道亮丽的色彩。

敲黑板!!!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有钱有闲,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父母的痛苦承受之上。






大伟带你看山西


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化,全民分享,自媒体高度发展的社会,旅行被赋予了一些其他的意义,按照哲学层面的所指与能指来分析,旅行所指的是本意是“以步行或交通工具进行的长距离位移(世界旅游组织指旅行的定义是某人外出至少离家55英里)”,可是现在旅行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它能指着“自由,挑战和探索”。特别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意义是有魔力的,似乎是一种像世界来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热衷于旅行。可是我们很少自内来探求我到底为什么旅行。很多时候我们的旅行动力来自于看到朋友分享的美照,来自于公众号“一生必须去的100个地方”,来自于各种鸡汤“旅行的意义”。那么自然而然会有过渡旅行,因为我们整天被这种信息轰炸,很难不被诱惑。不过话又说回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走多远,看多少风景,都没有关系,那是你的自由。就怕是被这种所谓的旅行的意义裹挟着,其实并没有很热爱,每次回来觉得一无所获,身心疲惫,钱包受累,可是下次因为要证明我有一颗放荡不羁自由的心又走上路途……


小雨点在荷兰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好景点,好风光,异域风情遍布全球,就算国内,地大物博,南国风光、北国冰霜,东海之滨,西北风情,就算穷尽平生,也不可能每个地方都走个遍。

旅游要根据本人实情,有着诸如:身体、经济、时间、年龄等等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只要脱离了客观的实情,就达不到旅游的真正目的,效果适得其反。

真正旅游的目的,是放松自己,增长见识,前提是身体允许、财力充裕、时间充盈,并且不拖累家庭及他人,如不顾前提条件,过度旅游,结果是不好的,不应提倡的。


老者6311002534379


什么叫做过度旅游,有资本人才能想走就走啊。很多人都不想长期待在一个地方。像鄙人一样,待在家里超过三个月,就要头痛欲裂。一到外面去晃,喝点外面的水,吸点外面的空气,吃点外面的特色,找外地小妹妹吹下牛,马上就好了。你这个就是个伪命题,旅游,一个是看每个人的爱好程度,还有就是经济和时间上的自由度,把你自己想去地多玩一下就行了,不要老是想那些歪七八糟的,替别人操心有用吗?


透心之波


旅行是一种修行,是一种不断的探索,是用脚步去丈量世界的一种途径,只有看过风景后你才恍然,你才领悟,你才想更源源不断的看更多的美景,去探索更多的不同,当然,要适度量力而行,最美的不是看过多少风景,而是看风景的过程。


嘻游酱


旅游是个人的事情,不存在什么过度的问题,有钱有闲有身体有兴趣,为什么不旅游?走马观花也没错,不是每个人都是做学问,做文章,到此一游不可以吗?别把旅游说的多么高深,那些看不起走马观花旅游的人,自己也不过尔尔,你写一本(文化苦旅)我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