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它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故事老炮儿


品读诗词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诗人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下创作的诗词,诗词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读懂一首诗词。

我非常喜欢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堪称宋词的巅峰之作,词背后是苏轼与弟弟苏辙浓浓的兄弟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苏轼于中秋佳节在密州时所作,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独自漂泊在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望着天空中皎洁的明月,思念之情涌上心头。

苏轼与苏辙两兄弟的感情非常深,兄弟俩从小并肩携手,长大后亦是患难与共。苏轼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要给弟弟苏辙寄信赠诗,以表达思念之情。对于苏辙而言,哥哥苏轼既是兄长,亦是老师,苏辙说哥哥“扶我则兄,诲我则师”。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成了阶下囚,苏辙也受到了牵连,但他没有丝毫的怨言,一直在积极营救哥哥苏轼,不断上书神宗皇帝,愿免去自身的一切官职为兄赎罪。苏轼在《狱中寄子由》中写道:“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这些足以说明他们两兄弟感情至深,令人动容。

在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诗人没有因为与亲人的离别而感到悲伤、沮丧,而是展现出了一种开阔与豁达的心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阅读与思维


我最喜欢的诗中有一首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据说,此诗背后有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

唐代士子崔护进京赶考,考试完了,需要放松一下。于是在清明时节,他到长安南郊踏青。一路上,春风拂面,春草萋萋,鸟语花香……在无边的春光中,崔护的心变得柔软,变得多情。

走着走着,口渴难耐,崔护看到一座半人高的院子内桃花盛开,就敲开这家门,说明来意。

一位娉婷的年轻姑娘开门,邀请他进家里坐。一会儿,姑娘端来茶水递给他。四目相对,电光火石,竟暗生情愫。他介绍了姓名身份籍贯,特意强调自己未婚。然后他也得知女孩叫绛娘,略通文墨。

喝完了茶,崔护起身告辞,姑娘送他到门口,站在柴扉边,桃花下,目送他离开。崔护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桃花灼灼,姑娘双目炯炯,花美人美,花比人艳,低头含羞,人比花娇……多么美的人花相映的画面!

第二年,又是一个春天,崔护再到京城南郊游春,口渴敲门,还是去年那个门,门上一把锁。崔护踮脚望了望院落,桃花开得依旧灿烂,但是美丽的姑娘去哪里了呢?


多么令人惆怅,令人失望啊!他唰唰在门上题下这首诗《题都城南庄》后,遗憾地离去。


走了两里路,想想不对,崔护折转身,再次回到姑娘家门口,推开门,听到哭声,一老汉转身,问他是不是崔护,他说是。老汉揪住他:还我女儿!问清缘由,原来绛娘与同伴们踏青去了,她回家发现门上崔护的题诗,却不见其人,一下子死过去了。

崔护来到内室,扶起姑娘,不停地轻声呼唤:绛娘——绛娘——绛娘——咦,绛娘竟然缓缓睁开眼睛,活了。看来,人真的可以为情而死,为情而生……

故事的结局:崔护娶绛娘为妻,两人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融融118


  千古绝唱“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 这首《钗头凤》是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感伤之作。

陆游的诗词向来都是以充满着豪情壮志著称,作品中无时无刻不透露着对家国兴亡的担忧。

一个爱国诗人为什么会写出如此哀伤婉转、令人动容的爱情诗篇呢?这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呢?

唐婉是陆游的表妹,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最终结为夫妻,感情甚笃。虽是遵从父母之命,但他们却拥有堪比神仙眷侣的幸福,夫妻二人同心,生活很是美满。

但因陆母不喜欢唐婉,终被迫休离,后二人各自婚娶。

 

究其原因不乏有以下几点:

第一,陆母想让陆游安心读书,考取功名,而陆游婚后夫妻恩爱,常与唐婉吟诗作画,荒废了学业,让陆母很是不满;

 

第二,陆家把振兴家业的重任和希望寄托在陆游身上,希望他能早日考取功名,及第发家;

 

第三、对于陆游的不思进取,陆母把责任都归咎于唐婉身上;

 

第四,最重要的是唐婉嫁给陆游一直膝下无子,而在我国的古代,传宗接代是人生大事。

因而,唐婉背负着影响陆游仕途与无法传宗接代的罪责,被逐出了陆家。

陆游心里一直深深感到愧对唐婉,但他却没有勇气去反抗母亲和封建礼教。

 

十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独游沈园与唐婉邂逅。唐婉以酒肴款待,陆游感伤万分,惆怅不已,随即在园壁上题下此《钗头凤》,抒发自己内心的眷恋相思之情和无尽的追悔悲愤。

 

唐婉读后百感交集,含泪和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浑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此后唐婉郁郁寡欢,怏怏而卒。二词绝望凄楚,缠绵悱恻,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四十年后,陆游重游沈园,触景生情,含泪写下《沈园》,以纪念唐婉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中不乏刻骨铭心的眷恋与相思,也充满不堪回首的无奈与绝望......





青鸟whn


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它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我喜欢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歌,特别是喜欢他的无题诗,例如: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今天我想说的却是李商隐的另一首无题诗。

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首诗,说的是八岁的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爱美的她已经懂得怎样描画自己的眉毛了。小姑娘到了十岁,去野外踏青,用荷花点缀自己的衣裙,将自己想象成芙蓉仙子。已经十二岁的小女孩,开始学习古筝的弹奏,沉浸其中的她,始终不舍得将套在手指上的银甲脱下来。姑娘到了十四岁时,已经懂得害羞,这时的她知道避免见到男性,甚至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我想,情窦初开的她,这时可能在憧憬着未来,猜想自己何时能婚嫁吧。转眼到了十五岁,心智已渐成熟的女孩,无处说心思,只能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感伤,为不可预知的未来而忐忑不安。

这一首无题诗,将一个小女孩从懵懂可爱、情窦初开,到长大成人的过程,以及心理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



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它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我认为,这首诗应该是李商隐写给他初恋情人的诗歌。之所以冠以“无题”之名,就是想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结,而不愿与他人共同分享。相传,李商隐有个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得不拉开距离,也正是因为二人的劳燕分飞,才导致了初恋的女孩花落他家,李商隐只好将这份美好的初恋之情埋藏在心底,而以无题诗来纪念之。

有观点说:这首诗是以少女怀春之幽怨,来喻诗人少年才士渴求仕进之心情。对于这个说法,我是不赞同的。试想,如果不是写给青梅竹马的女孩,怎么可能有如此近距离的观察,又怎么会写得如此惟妙惟肖?


昨夜星辰昨夜风jk


苏武的《留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译文

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

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

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

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

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平安归来与你团聚。

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

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的时光。

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我不幸死了,我依然会永远想你……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是在看《锦绣未央》,男女主角坐在树下一起抚琴,但是男主角已经病入膏肓,最后弥留之际念了这首诗:“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但是诗还没有念完,男主角就去世了。

女主角一个人含着眼泪,独自抚琴,并念出了最后两句:“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当时觉得,哇,这首诗真的好美啊!

这首诗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诗中的主人公应是一个即将应征出战的青年男子,但是却要为国出征,不得不离开自己新婚的妻子。

诗的前面四句描写的是一对新婚青年男女正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中,二人的婚后生活幸福、美满、琴瑟和谐。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然后这种甜蜜又宁静的生活被出征打破。

诗中的男子知道自己不久将要上路出征,时不时起身探望窗外的天色,因为他知道,只要天一拂晓,他即将离开自己心爱的妻子,踏上远征的路途。所以,天边星辰远去的时候,心中涌起难以言传的酸楚,而此次的离别,不知道在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再见一面;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仿佛看到了这一对年轻夫妻握手别离的场景。

末四句写新婚夫妇临别时的相互郑重叮咛。妻子希望丈夫在征途中爱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注意保重身体,同时希望记住夫妻间的恩爱与欢乐,体现了一个妻子的关心和担心;而“生当”二句是丈夫对妻子的回答:“如果能够平安归来,一定与你一起白头偕老,如若战死沙场,我会在心里时刻挂念你。”

整首诗先是描绘了夫妻的幸福生活,后面作者笔锋一转,因为为国出征,将这种甜蜜的生活打破,原本幸福生活的二人不得不分离,而这种离别有可能是不复再见,二人依依不舍又万般无奈,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




尘埃万象


一树梨花压海棠

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

一树梨花压海棠。



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

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文人被人称为骚客一点都不错,浪起来没底线。

张学良说:自古英雄多好色,人不风流枉少年。


流年溢彩


《浣溪沙》纳兰容若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幼时与表妹相恋,后表妹入宫。再后来爱上卢氏,与卢氏结婚三年后卢氏去世,他后期写的很多词都是悼亡他的妻子的,虽说他后来也有红颜知己,但我想他这一生最爱的莫过于卢氏。

纳兰容若的诗,最喜欢的莫过于他的这一首《浣溪沙》,初读很平淡,再读泪流满面。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平凡而琐碎的,作为普通人,真的没有那么多百转千回、撕心裂肺、刻骨铭心的经历。可是,当那个人,当那些人突然离开,那些平凡小事,却是心头留下的泪珠,难以忘怀。

“当时只道是寻常”,和苏李商隐的“只是当时已惘然”一样动人。纳兰容若情到深处,化为这1句,短短七个字,字字滴血。多少人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却毫不觉察,只觉得理应如此,平平常常。


忘川274574729


喜欢纳兰容若的那首《浣溪沙》。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代: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虽然纳兰容若与他的妻子卢氏是父母之命,但是他们的感情非常好。他们可谓是琴瑟和鸣,过得十分甜蜜。当时纳兰容若还是皇上的御前侍卫,有时候经常会去皇宫里值班,还会陪着皇上出巡打猎,呆在家的时间就不是非常的充裕。在外的纳兰容若十分的想念妻子,经常写出一些思念家室的诗作。两人的感情的确十分不错,但自古红颜多薄命,婚后的第四年,卢氏因难产而烟消玉陨。卢氏的死让纳兰容若悲痛欲绝。纳兰性德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阴阳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这首《浣溪沙》,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的极致秋景,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伤心的纳兰性德明知无法挽回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更是字字皆血泪。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蕴含了作者无限的沉重和哀伤。我也感觉这首诗虽然过于凄美,但却让我看到一幅至真至纯的爱情诗画,吟诵起来格外深情,让我们都珍惜自己手中拥有的幸福吧,因为“当时只道是寻常”!

除此之外,诗中还有另一个故事也同样令人回味不尽。就是纳兰在回忆妻子时所用到的李清照“赌书”典故。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两人情投意合,夫妻恩爱,最让人羡慕的不仅仅是有情人能成眷属,而是他们在一起的生活中,是那么的浪漫,爱的有共鸣,有默契。两人都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看书,有一天二人决定打一个赌,赌什么呢?比记忆力。一个人问书籍中一个典故或是什么内容,另外一个人就要回答这个典故在哪本书中记载的、具体到这本书在书架的位置、多少页。回答错了的话,就要将杯中的茶水泼在自己的衣服上,以示惩罚。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更加衬托了作者往日爱情生活的甜蜜和此时此刻的孤单不已,然而他也为我们留下了一幅最美的思念之作。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当你用自己的生命去吟唱,没有人会不为之深深感动。



我是人间惆怅客英子


从古至今,产生了数以万计的诗人,有的诗人写了很多诗,但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很难找到几首,比如大清王朝的乾隆老爷子,他以一己之力几乎单挑整个唐朝诗坛,他写了四万多首作品,与全唐诗相比,在数量上也差不了多少,至于质量嘛,就不必多说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有一类诗人,流传下来的诗歌数量不多,但是质量却高得惊人。

北宋,是文人生活最为宽松的时代国,为国遴选人才,除去正常的科举制外,还有一些通过献诗上位的小故事,十分有趣。北宋苏麟的断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被千古流传。当时已经功成名就,仕途腾达的范仲淹又成就一段伯乐识马的佳话。范仲淹为人内刚外柔,作品以政疏和书信居多,陈述时政,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苏轼曾评价《上政事书》“天下传诵”。

后来,人们就把“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作为人事关系接近因而易于获得方便的意思,原来“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成语的来源和爱情没有任何关系,古人表达想法很含蓄,就连想做官都搞得纳纹文绉绉,要是遇到一个读不懂的上级,那且不是白费苦心。或简作“近水楼台”四字。至于苏鳞当时写的全诗,似乎并没有流传下来。

这个成语经常被人提起,比如在企业中,尤其是私人企业,老板都喜欢重用自己的亲信,毕竟亲信是自己的人,涉及企业核心机密的地方不想外人插手,这也就造成了能力非常强的人但是没有资源,只能沦为机器一般做事,无法承担更大的责任。比如一些贪官,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提拔自己的近臣,使得明明一心为民的人,却无法得到重用,最终导致贪腐越来越严重,人民的利益得到了破坏。


风古月明


我房间就有一首陶渊明的诗,是我最喜欢的。

饮酒.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前四句写出诗人脱离喧闹的街市,回到乡下摆脱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写出南山的美景与诗人从中的乐趣,充分表现出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真情与纯洁的人格。

这首诗是诗人回归田园生活后所写的。

这首诗为什么我会这么喜欢呢,其实我也想像陶渊明那样,在一个无人,脱离繁华的山间盖上一茅屋,自耕自乐,闲时饮酒,抛离烦恼,欣赏山间的美景已足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