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郭德纲是怎么做到风评大反转的?

圈外扒姐


郭德纲在娱乐圈绝对是一个神话,历经多次负面事件而屹立不倒,而且活的越来越好,除了他至今无人可以做到。


郭德纲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草根艺人,他是凭什么做到的这一点?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郭德纲守住了底线。郭德纲虽然负面新闻众多,但是每一件都没有违法乱纪,没有违背伦理纲常,最多也就是道德方面有瑕疵,所以这些负面新闻不足以将他彻底击倒。


在郭德纲的每一次负面新闻背后,他都找到了垫背的,这些人反过来又把他的形象衬托的伟岸起来,让吃瓜群众对郭德纲恨不起来。


比如在和北京台的冲突事件中,郭德纲徒弟打人了是有错,郭德纲在相声中骂记者不如妓女也有错;但是这种错误都是别人惹事在先,情有可原。一个私闯民宅的人该打吗?我认为活该!利用媒体身份,恶意剪辑视频,颠倒黑白,这样的记者该骂吗?我认为也活该!你说是郭德纲能言善辩也好,擅于洗脑也罢,反正双方都有错是肯定的,但是郭德纲的理由更站得住脚,吃瓜群众更愿意相信他。

在媒体一致口诛笔伐,直接导致德云社停业整顿以后,郭德纲的行为更有了一丝悲壮的情怀;迎合了网络上反主流的民意,最终获得一边倒的支持。


再比如在和杨志刚的官司中,郭德纲不认师父是有错,但是这个师徒关系并没有通过摆知的形式获得业界公认,而且已断绝来往多年;是杨志刚在看到郭德纲大红大紫以后想从中分一杯羹才挑起的事端,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是杨志刚的人品更不值得推敲。


郭德纲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他呈现的是一个真实的自己;睚眦必报,快意恩仇的性格特征满足了无数人对江湖义气的向往,郭德纲凭借这股民意的支持,才能够一直屹立不倒。

其次,郭德纲在相声界的垄断地位。很多同行觉得,把郭德纲扳倒了,他们就有好日子过了,但是一次次的实践证明,郭德纲的粉丝们粉的不是相声,而是郭德纲的相声,所以就是把郭德纲恁死,同行们一样还是卖不出票去。


郭德纲粉丝们的品味都被养刁了,听过德云社的相声,再听其他同行的相声,根本就听不进去;无论同行们有多高的职位,多大的名气,都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饭,必须接受观众的考验才行。但凡有一个同行能威胁到德云社的地位,郭德纲的行事作风也会收敛很多。


在郭德纲及德云社一家独大的时候,绝大部分相声观众根本没的选择。每一个垄断行业都是如此,中石油、中国移动,中国邮政,高速公路、国家电网、公共交通等行业,哪一个公司不是恶名累累,但是消费者没的选择,各种套路把你套的牢牢的。


郭德纲最起码还把观众当作衣食父母呢,话说的漂亮,事情也做的漂亮;对待顾客可从来没有二话,但凡对观众不敬的演员都立马得到内部处理,这一点要比绝大部分垄断企业强的多。

小结

德云社相当于掌握了相声界的核心技术,拥有核心竞争力,而同行们的技术要落后至少五年,所以只要相声这个行业还在,郭德纲就不会消失;除非观众能够接受生活水平的倒退;你会愿意吗?反正我不会!


孙破天


因为环境变了,社会地位也变了。

记得06年还是07年的时候,郭德纲帮曹云金办了场个人相声专场,网络论坛一通骂声,郭德纲在博客发文对骂,讽刺那些相声评论家是闲吃萝卜淡操心。

没办法,当时的德云社就是咸菜小米粥,你上来就准备砸萝卜干的碗,郭德纲自然要跟你拼命,而人一旦拼命了样子自然不好看。

现在云鹤九三科都在办商演干专场,网络上还是有人在为郭德纲操心,恨铁不成钢的言论一直都没断过,可是郭德纲现在会搭理吗?

现在的德云社是满汉全席南北大菜,想吃什么的都有,你砸了萝卜干的碗,那就换碗拌黄瓜,一点影响都没有,德云社照样吃饭,有了挥霍的资本自然可以摆姿态。

郭德纲的相声格局很高,正因为他对相声的格局很高,所以德云社在他的带领下能飞速发展。

什么是对相声的格局?简单说就是演员对自己观众的态度,演员对自己相声的态度。

对于一个相声班社来说,“内行观众”和“外行观众”哪个更重要?

对于大部分所谓的“相声艺术家”来说,好象是“内行观众”更重要,但事实正好相反,无论曲艺或戏曲的哪个门类,只要它能兴盛繁荣,最大的功劳都要归功于“外行观众”。

当年徽班进京为乾隆贺寿,北京城三步一戏台、五步一戏园,大量的外行观众去听戏,最后诞生了一个新剧种:京剧。当时来说戏曲的正统是昆曲,京剧就是外行听的剧种,没文化的人才听京剧,可恰恰因为观众门槛低,满足了刚入关满人的精神需求,于是京剧淘汰了昆曲南音成了国粹。

1983年相声第一次登上春晚的时候,大部分的电视观众甚至连相声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不妨碍相声成为那场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也正因为这批“外行观众”的喜爱,相声成了春晚舞台的固定节目。

我们具体到现在的德云社,好多人喜欢借贬低德云社的观众“外行”来抬高自己的所谓“内行”,这简直大错特错,对于德云社来说,“外行观众”远比“内行观众”更重要。

郭德纲创立德云社的目的是什么?

他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去听相声,让更多的从业者能靠说相声吃上饱饭。

举个例子,很简单的数字博弈:100个德云社观众,其中50人是内行观众,资深的祖传听相声;另50人是血外行,吱吱喷血的那种外行。对于德云社或者说对于整个相声行业,哪边的50位观众更重要?

正确答案是:50名外行观众更重要。

因为德云社如果拉不住这50位观众的话,这50人就离开了相声领域,相声从业者以后可能就少赚了50人的票钱。而另外的那50名“内行观众”其实并不怎么重要,因为他们不会远离相声这个行业,他们不听德云社也会选择去听其他的相声社团,不管赚他们钱的是郭德纲还是高晓攀或者苗阜,他们的票钱都是被相声从业者赚了。



最后奉劝那些“内行观众”一句:你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正如你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厉害。

所以少忧国忧民的做些痛心疾首的样子,真的很丑。


蒋翰禹


爱老郭15年,风评何用反转?别说没证,有证记者就可以随意出入你们家乱拍?国家没这规矩!老郭当时可以开除李鹤彪道歉声明徒弟个人行为跟德云社无关,但是就不!一个刚刚火点的小团体硬刚电视台,是不是有点踏碎凌霄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少年意气?所以李云杰李鹤东兄弟是郭先生说的忠臣孝子,大伙都开始想如果不干相声了能干什么,这哥俩有三套拆迁房要给师傅一套报答师恩。我不是一个会骂人会打架的人但我可以跟黑粉讲道理。当然现在不需要了,毕竟纲丝这么多。注册微博、第一条内容也是为了老郭,我很爱他,从06年开始,一直如此。



倚眉阁的红娘子


本人一年多条里的观察,关于郭德纲的图文视频,相同内容的东西往往会同时爆发,比方说昨天,好多大V同时报道郭氏家训。这些大V有一共同点,粉丝量巨大,他们的图文视频往往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和新闻性,很多都是第一手的资料,给人的感觉是这些材料要么来自内部要么德云社随时有记者跟着,这些大V从来是老郭骂谁,他们骂谁,明显老郭理亏的,颠倒时间顺序,剪辑前因后果,还有非常明显的造谣现象,这种例子很多。在当年的钢丝节上,郭德纲说自己在贴吧有认识的朋友,如果说打个招呼让朋友封了这个贴吧简单至极,但是为什么自己不这么做呢?郭德纲说必须要给人家一个发泄的地方,他把这股气撒出来了不出去危害社会,这也是功德圆满。对于这段话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郭德纲完全有能力有资本控制网络控制舆论。近期不是查出了很多利用水军删除负面新闻,攻击竞争对手的案子吗?刚开始本人也差点信了某些人的话,后来发现某些人言行不一,前后不一,网上的一些现象更是一不能让人信服,二不能合理解释,所以,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情了。发一张图片大家琢磨琢磨。



喜尙喜15114815006


首先郭德纲的成功,来自由他自己的才艺的积累,相声圈子里,会相声,会评书,会京剧,这真才实学没有人否认吧!其次,郭德纲的耿直的性格让他活到现在,稍微有一点点的妥协,估计早就灰飞烟灭了,就是这种坚定的信念,让他能红到现在,我一直听他的相声,尤其是在高中复读的时候,那时候觉得天空都是灰色的,唯一的就是郭德纲的相声让我笑出声!当今社会,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有一个让你开心的艺术多好,为什么就不行呢?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已经绝迹了吗?要保护它,反而应该让他强大起来,争取更多的文艺市场。相声,当今只认识郭德纲和德云社,曲协啥的都不认识,爱咋的咋的!没有花钱听过相声,感觉欠了德云社一张票,唯有衷心祝福,郭德纲老师,于谦老师,德云社长盛不衰!红火万年!




黑马胖子赵正


这个操作老郭比较高明,可以说是非常智慧。

第一,就是对观众特别的尊重,是实打实的当成衣食父母。这个是最关键的一步,观众就是客户,观众满意才最直接决定买单的结果。

第二,就是守住自己的根本。郭德纲有两大根本,第一就是相声这门手艺,第二就是德云社演出根据地。有了这两个根本,才可以展示自己。

网上骂战骂多少都没有用,如果没有才艺,没有德云社,连展本事的地方都没有。

第三,对于打压、泼脏水,找茬。郭德纲的态度更明确,只要不违法,我就演下去,脏水,找茬,我就当段子逗大家一乐。至于打压,我就躲着,不跟强权斗,也斗不过。

第四,就是广交人脉。各种跨界合作结交各大明星。互相撑台,人气一点点扩大。

这点很重要,直接的结果就是找茬的,泼脏水的都不能轻易往他身上泼,只能找他徒弟说事。

第五,就是守住自己底线。自己从来不做过格的事情,让别人没有把柄抓。就这点,让对手恨的牙根痒。


白志雅


郭德纲之所以能屹立不倒,其实就一点,相声说得好,接地气,能被广大老百姓接受。在发展相声的同时,还不断帮助京剧等各种传统艺术重新登上了舞台。因为郭德纲,老百姓又开始喜欢上京剧等传统艺术。

说到各种是是非非,都是因为妒忌而产生的,不是主要层面。因为在多年相声市场频于灭亡之际,突然出了一个既无背景,又无师承的草根郭德纲,居然把相声市场复苏了,而且还能赚钱。真是一个开天辟地的炸雷,炸醒了老百姓对相声的 重新认识和热爱,同时也炸醒了那些吃官饭的主流相声届。他们突然意识到相声可以赚钱,而且是赚大钱!于是大家开始以各种方式,蹭郭德纲热度,争取在相声市场上抢到一个赚钱的份额。为了掩盖他们真正目的,大家群起而攻郭低俗等等,就想浑水摸鱼。

遗憾的是,他们在打败了郭德纲后,并没有什么令老百姓喜欢的相声可陈。所以郭德纲在衣食父母支持下,又屡败屡战,重新回到了相声市场,最后成为百毒不侵的一代相声宗师。


德国之星


第一靠说相声的真本事。第二利用网络。第三是地位使然。让我们看看郭德纲的成名路和他的风评如何转换的。

郭德纲说相声怎么样,在钢丝圈内有目共睹,基本上是神一样的存在。没人敢说郭德纲的坏话,不然钢丝的战斗力可不是闹着玩的。

作为旁观者,小编力求客观的看待郭德纲的风评大反转。

1、郭德纲具体是哪一年火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个人认为是在2005年,因为这一年,诸多电视和网络媒体,开始关注和大肆报道郭德纲,造就了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红”!

但要清晰认识到的是,郭德纲的红,并不是一个人有多努力多努力的结果,而是多方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这一点,可能对不少人是个打击。毕竟很多人认为那些年,郭德纲吃了不少苦。但现实就是如此,努力的人多了,为什么就是郭德纲红了?

郭德纲的红,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在这其中,有一个关键人物,不得不提,就是制作人袁鸿,诸多有名的戏剧、舞台剧演出,背后都有他的身影,他成功策划过《切。格瓦拉》、相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又名千禧夜,我们说相声)等等著名话剧表演,《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可以说是台湾省几十年来最有名的戏剧,是一个现象级的作品,这个戏的导演就是大名鼎鼎的赖声川,但其实袁鸿和赖声川早就在1998年就开始了合作。

这么说吧,袁鸿,有一种神奇的发现“文化人物”的能力,并充分挖掘这些人物身上的潜在能力。

2001年,郭德纲进入了袁鸿的视线,2003年,袁鸿推荐郭德纲参加北京相声大赛。

2005年9月底,袁鸿把编剧史航、剧评人水晶以及10多家媒体记者带到了天桥乐剧场,郭德纲受到媒体注意。同年11月5日,郭德纲带德云社全体人马去天津举行相声专场演出,袁鸿、史航带着北京10多家媒体到天津,由此揭开郭德纲爆红的序幕......

在11月5日之前,网上关于郭德纲的新闻、消息寥寥无几,在此之后,郭德纲三个字成了网络热炒的对象。

其实“始作俑者”或者说幕后推手,正是袁鸿带领的史航、水晶以及记者们。当时剧评人水晶,还专门写了一篇相声评论名叫:《非主流相声的剧场化生存》!

其中结尾的一段话,可以说掀起了相声圈里的腥风血雨:

“对于那些需要练好一身功夫才能真正发扬光大相声传统的年青人而言,是选择为成为走穴捞钱、功成名就的主流大腕奋斗,还是甘当“穷不怕”的非主流、在剧场里练功夫培养观众,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难题。”

从此,你们看到、听到的都是“非主流相声”一词,不得不赞叹的讲,文化人的笔杆子,真叫厉害!一下子塑造了郭德纲的民间形象,非主流相声与主流相声的争议,也就轰然传播开来。

当然,在郭德纲成名的路上,还有很多帮衬人物,绝不是袁鸿、水晶、史航几个人办成的事。除了这3个人,东东枪、北京文艺台《开心茶馆》主持人康大鹏、侯耀文、廉春明(长相颇像台湾导演钮承泽)和其他媒体人,都是郭德纲成名路上的贵人。

侯耀文是郭德纲的师父不用说了,廉春明是郭德纲刚到北京时候,找到的第一个靠山,不过不是拜师,而是干爹的身份。最主要的是,廉春明和主流相声界尤其和马季关系相当好,马季曾经给德云社题字,也是廉春明的功劳。

2、不管怎么说,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郭德纲火了!

火了之后的郭德纲开始放飞自我,各种负面新闻缠身,但令人奇怪的是,就如同越骂越火的范冰冰一样,高曝光率,让郭德纲始终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也促成了郭德纲的进一步爆红。

从2005开始,郭德纲的风评并不好,2006年,砸挂汪洋,意思是汪洋家是卖汽水的,汪洋从小蹬三轮卖汽水卖啤酒,也没见怎么练相声,竟然也火了,更主要的是郭德纲在相声中调侃“汪洋妻子有外遇,然后汪洋要自焚”......结果引起两人对簿公堂,最后以郭德纲道歉告终。

这一次,算是郭德纲主动“挑衅”。

2009年,跟宋祖德对骂!

跟汪洋还算是相声咋挂的话,跟宋祖德则纯粹演变成了“泼妇骂街”,宋祖德大嘴巴一张,人尽皆知,现在的黄毅清之流,嘴巴够大了吧,但满嘴跑火车的风格跟宋祖德比起来,就小巫见大巫了。

具体原因呢,是两人在小沈阳火不火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郭德纲力挺小沈阳,宋祖德则表示小沈阳能火全靠赵本山,而且还火不过年底。两人由此“干仗”!

郭德纲借某电视台采访时说宋祖德父母生小孩时没运作好,配方出了问题,宋祖德不是嫁接的就是转基因的。宋祖德也不甘示弱,引用其兄弟刘信达博客称郭德纲儿子不是亲生的,长的像因为整过容。

看看这架势,完全就是最纯粹的骂街。两人争斗的结果,就是给人一种非常低层次的感觉,谁也讨不到好处。

接下来的几年,咱们说的简短点,毕竟事都挺大的,想必大家都知道。

2010年徒弟李鹤彪打了北京台记者,郭德纲在相声中调侃:“今儿我徒弟打人了,打就打了呗。过两天给他搞一专场,智斗歹徒民族英雄专场。”引起众怒。

当时,郭德纲的确有飘了的意思,在跟北京台闹矛盾的时候,郭德纲在博客中写道:“有种别用我们的东西,有能耐别用我的人。离开你我也能活,离开我你就完了。”

2010年捎带手跟周立波“探讨”大蒜咖啡论。引起双方粉丝热议。

2011年,在相声《济公传》里暗骂姜昆是太监。而实际上,郭德纲原来对姜昆还是比较尊敬的,两人的关系也还可以。

2012年,骂腾讯,起因还是腾讯发布了多篇关于郭德纲徒弟打人的文章。

2013年,暗讽北京电视台台长王晓东,这个就引起众怒了!当时北京电视台台长王晓东因病去世,郭德纲发文并配发红双喜字。

北京台彻底被激怒,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广播协会电视文艺工作委员会发函,要求强烈谴责郭德纲侮辱逝者的行为。

这一年的郭德纲风评到达了低谷,2013年之后,关于郭德纲的争议依然存在,比如2016年和徒弟曹云金的争议等等,但随着郭德纲相声地位的提高,随着德云社的蓬勃发展,随着钢丝团体的壮大,郭德纲的风评开始好转。

如果在这一年,郭德纲没抗住,可能也就销声匿迹了,偏偏郭德纲是一个心态异常强大的人,娱乐圈中这上面能跟他相提并论的也就是范冰冰了!

但郭德纲抗住了,风评从谷底自然而然的开始反转。

客观来说,曹云金、何云伟等人的出走,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帮助了郭德纲,毕竟这种不义行为,会衬托对方的“伟大”!这算是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了,不再详述。

3、记住,每一个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都有一段不堪的历史,功成名就后,就开始维护自己的形象。小到一个人是这样,大到一个公司也是这样,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

郭德纲也不例外。

风评好转,在于郭德纲的苦心经营,成名成腕后的郭德纲最懂得最善于利用互联网的威力,老郭也不止一次的表示过,想炒作,自己是最在行的。

这些年,郭德纲也用网络捧红了岳云鹏、郭麒麟、张云雷、烧饼、张鹤伦、孟鹤堂等等相声演员,可以说,郭德纲是最懂得利用互联网的相声演员,即使在娱乐圈,也是佼佼者,无人望其项背。

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郭德纲始终把自己放在“非主流相声”“民间相声”的位置上,加上钢丝的配合,动辄骂骂姜昆等相声演员,基本上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这同样是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骂姜昆、德云社相声演员的崛起等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郭德纲的压力,郭德纲在相声方面的贡献日渐突出,郭德纲的地位也日趋稳定,上海台成了郭德纲的主战场。

地位上来后,除了有歌功颂德,还会有各种挑战,相声博士李宏烨的出现,就成了历史必然。这同样可以证明郭德纲的风评已经好转,如果放到以前,郭德纲和李宏烨必定有一番骂战了。但是相声地位在这里,已经容不得郭德纲再去干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了。

先说这些吧,就酱紫!


半日喜剧


有没有人拿枪逼着,必须听德云社的相声,照样有大批的人去买票,这说明大家喜欢


借钱买韭菜也要包饺子


“风评”这种事,哭也没用、闹也没用、花钱做广告也只会打水漂,说到底还是实力和品性、外加日积月累的口碑相传。有能耐有德行、你就是“一哥”,两者缺其一、你也就是一“哥们”、甚至够不上。郭德纲风评大反转了吗?没有,一直都这样,大路朝天、捧贬各边。只是不同时期里,有时捧的声音盖过了贬、有时候贬之声占据了上风,见风使舵的其实都是跟风的主,与“纲丝”无关、“纲黑”还是会继续以黑德云社为乐趣。

当然了,岁月是一把“杀猪的刀”,在改变着每个人容颜的同时、心境也在更替。和“没有永远的敌人”原理相同,纲丝也在变化和更替。

以2010年为分界线,许多原来的郭德纲忠实粉丝、慢慢发现郭德纲不再是原来那个意气风发、一心扑在相声艺术上的民间相声艺人,而是无限度第向市场折腰、满足观众“低级”气味。这种口吻和相声演员李寅飞在《相声有新人》中的那番感慨颇为相似,怀念过去“青春燃烧的岁月”,只可惜,很多事无法怀念。

别忘了,粉丝在变老或粉转路的同时,郭德纲也在老去。岁月没有饶过谁、很多人却错过了岁月。经历、阅历、心态等都在变化,粉丝们如此、艺人亦然。不能因为你自己老了变了、却要求艺人一成不变,这也太理想化了吧。

更何况,郭德纲从来没说过自己是什么大师、艺术家之类的人设,而是一再强调他就是个民间艺人、一个普普通通说相声的民间艺人。无论是“大师”、或者普通艺人,喜欢就多听、讨厌就无视便罢。不能因为自己喜欢了就非得给人家安上一个“大师”冠冕、然后还要求其“一如既往”,这就有点一厢情愿、和肆意横行了。

当然,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观众或粉丝的下意识恋想。只可惜,伟人尚且能以“万岁”、何况是艺人。

其实吧,郭德纲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名和利能兼得自然是好事。但如果两者只能取一个,郭德纲很明显会选择利、名先搁一边。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经历过挨饿、穷怕了的人,都明白一个最现实最简单的道理:生存!如果都活不下去了、还谈何艺术,那不就是浪催嘛。

民间艺人、私人企业,活下去才是王道、才有话语权。四个说相声的,你把另外三个熬死了,你就是艺术家。懂吗?这就是世道和现实。不能你自己吹着空调、却要求别人为艺术献身——你是强盗啊。

很多人总没搞明白,自己夜深人静躲在窝里看岛国动作片,第二天醒来就苛求旁人无限清高,道德指数越来越像或超越曲协,你说你死不死呢。

曲协花纳税人的钱出国“文化交流”,德云社出国捞外汇、还要纳税给曲协(笔者注:间接给)。结果,曲协骂德云社“三俗”,有时候真不知道该喜或该悲,心中只能一股念想:曲艺领域何时改革开放呢,就是看看市场化的曲协何以生存。

好吧,多说无益,且行且珍惜吧!致观众最崇敬的曲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