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丰镐遗址与周礼文化


丰镐遗址与周礼文化

丰、镐二京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丰镐遗址

西周王朝都城丰镐遗址,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的沣河两岸。丰京在西,镐京在东。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从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建丰邑,武王作镐京,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350年来,丰镐一直是西周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丰镐遗址与周礼文化


丰镐遗址与周礼文化


丰镐遗址与周礼文化

丰镐地区的田野考古工作,肇始于本世纪30年代。50年代以来,持续进行重点的调查与发掘。沣西的客省庄、马王村一带发现10多座大型夯土基址和若干铜器窖藏。沣东的洛北村等地,也曾发现大型建筑残迹,其中包括数量较多的西周残瓦。从而为探寻丰镐二京遗迹,提供了可以寄予希望的线索。

丰镐遗址与周礼文化


《周礼》: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世传为周公旦所著。

书中记载先秦时期汉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多有史料可采。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

周礼的主要内容

《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范,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许多制度仅见于此书,因而尤其宝贵。

丰镐遗址与周礼文化


丰镐遗址与周礼文化


丰镐遗址与周礼文化

这些制度规范《周礼》分为六类职官,《天官·大宰》谓之“六典”:“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天官·小宰》谓之“六属”:“一曰天官,其属六十,掌邦治”;“二曰地官,其属六十,掌邦教”;“三曰春官,其属六十,掌邦礼”;“四曰夏官,其属六十,掌邦政”;“五曰秋官,其属六十,掌邦刑”;“六曰冬官,其属六十,掌邦事” 。其分工大致为:

1. 天官冢宰

2. 地官司徒

3. 春官宗伯

4. 夏官司马

5. 秋官司寇

6. 冬官百工

丰镐遗址与周礼文化


丰镐遗址与周礼文化


丰镐遗址与周礼文化

《古文尚书·周官》有类似说法:“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但这种说法可能更晚出,是对传世《周礼》的抄袭、概括而已。

《周礼》之所以由《周官》而更名为“周礼”,意味着在汉儒看来,社会的所有一切制度规范,可概名之“礼”。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话语中,“礼”乃所有一切制度规范的概称。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丰京遗址区张家坡墓地内,共发现西周车马坑7座,现已发掘了4座,并于1972年在遗址上修建了保护厅,对保存最完整的二号车马坑进行了修复展示,共展出两辆车、六匹马、一名殉葬人,展览面积200平方米。1994年又在遗址上修建了丰镐遗址陈列室,通过30余件展品,重点介绍了西周王朝建立以及衰败历史、遗址发掘与保护成果等具体情况。

在学术科研方面,先后编辑出版了《沣西发掘报告》、《周都丰镐位置商榷》、《镐京五号宫室》、《长安张家坡西周井叔墓发掘简报》、《长安张家坡铜器群铭文汇释》、《记长安花园村两墓青铜器》等著作。

2020.3.5日于长安眉邬岭下


丰镐遗址与周礼文化


丰镐遗址与周礼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