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社會對於自由的壓抑在幼兒園就開始了?拒絕幼兒園錯誤教育!

有料的育兒乾貨、有內容的寶寶新聞

作者丨CIDY老師

人走進幼兒園,就彷彿是進入了第一個小社會。方槍槍無疑是被動地、不情願地走進了一個極端專制的社會。第一天,就被一把恐怖的大剪刀剪掉了辮子。而接下去他面對的是這個社會的一系列的規則和秩序:洗完手要把手舉高,排隊讓老師擦乾;吃飯時舉左手加飯,舉右手加湯;出去玩要拉著線排成隊;睡覺前聽見哨子響就要過去,讓老師給擦屁股;早上起來要集體上廁所……影片中小朋友的對話寥寥無幾,只聽見老師們不斷地重複:不許說話!不許站起來!說話要先舉手!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是這樣長大的,但是看到這一幕幕還是會驚詫:社會對於自由的壓抑在幼兒園就開始了,甚至表現得更為直白!

社會對於自由的壓抑在幼兒園就開始了?拒絕幼兒園錯誤教育!

還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喜歡把好學生跟好學生排在一起,做的好的給一朵小花花做的不好的在後面站著,有些事做錯了,還得打手指板,因為調皮搗蛋,一排人站在那裡挨個挨手指板。

影片中有幾次集中的表達:

1.對小紅花的爭取

小紅花是人生第一個關於榮譽的誘惑。作為自由人而身處專制社會的小孩子們,這似乎是他們唯一的財富。要得到小紅花,一要不能尿床,二要自己穿衣服,三要飯前洗手,四要在規定時間上廁所,五不能說話。方槍槍對自由是渴望的——體現在兩次夢見雪夜裡撒尿,但他還做不到對小紅花的漠視。在發出了“為什麼我沒有小紅花”的疑問後,他以很快的速度改變自己,服從規則。但唯獨穿衣服這件事,他很努力卻做不到。老師的引導,在黑色幽默中卻體現出了異常的殘忍。

老師:為什麼小朋友要自己穿衣服呢?

小朋友:因為小朋友要學會自己穿衣服。(小孩子可愛的回答方式)

老師:對不會自己穿衣服的小朋友,我們該怎麼做呢?

小朋友:幫助他們。

老師:誰願意上來做示範呢?

……

方槍槍作為被幫助的對象,作為一名弱者,站在老師和小朋友包圍下的中心,可憐地脫掉套頭衫,這對他來說無疑難度太大。這時候“幫助”去哪裡了呢?老師還丟下一句:你耗著吧,沒人幫你!不能慣這孩子!方槍槍的自尊在這一刻瓦解了。

2.對友情的爭取

在這個看上去很美而實際上很壓抑的集體,友誼大概是最大的慰藉和最需要爭取的東西。方槍槍卻在這上面不斷地受挫折。不洗手,馬上有人告老師;為了和南燕她們一起玩而爬上窗臺,卻因椅子被人搬走而下不來。但就是這樣,他對愛的渴求還是沒有減少。有幾個情節讓人看了尤其心酸。

第一次是他把自己珍貴的小紅花從包好的手帕裡拿出,鄭重地送給被扣掉小紅花的南燕,卻遭了拒絕。

第二次是他走向同樣被孤立的北燕,說:我和你玩一會吧,好長時間都沒人和你玩了。然後卻因玩打針時脫北燕的褲子,被老師定位為小流氓。

第三次是做完操,他抱住北燕,彷彿以次證明她是自己的朋友,卻被北燕罵了“討厭”。

第四次是問北燕:為什麼衝我笑?得到的卻是更為殘酷的回應:別不要臉了,我笑狗呢!這話出自一個四歲的女孩之口,似乎是對善良莫大的諷刺。

如果說第一次打擊,方槍槍的表情在孩子氣的失望中已經些許有了成人般的落寞。那麼就不難解釋,最後一次他會委屈得在吃飯時哭出來。失去小紅花帶給他的感傷遠遠比不上爭取友情的失敗。連觀眾都會忍不住為他流淚。

社會對於自由的壓抑在幼兒園就開始了?拒絕幼兒園錯誤教育!

3.策劃暴動

李老師學大猩猩的樣子,讓方槍槍感到了恐懼。他相信老師是長了尾巴的怪物,會吃小朋友。那個最聽話的小朋友就是被吃掉後變出來的小妖怪。看到這裡,相信很多觀眾會記起《狂人日記》中“吃人的禮教”和“救救孩子”的吶喊。方槍槍用孩子特有的樸實的話,一語道破了制度的壓迫下,自由被吞噬的現實。他隨後發佈了煽動性的言論,提出具體周密的計劃,儼然一個勇敢的革命者。暴動自然是失敗的。革命者的結局也是悲慘的——方槍槍被關進了黑屋,這幾乎是對一個孩子最極端的懲罰。無助的槍槍向一貫慈祥的園長求救,但園長的表情卻證明了她是一個更冷酷的專制者,這恐怕連觀眾都沒有想到。方槍槍還表達了對上學的嚮往,以為上學是對這種束縛的擺脫。可是,看電影的我們一定明白,他的幼稚面對的是多麼殘酷的現實。

方槍槍對自由、對友愛、對尊嚴的憧憬,被一一粉碎了之後,從一個調皮的不守紀律者變成了徹底的破壞者。不知為什麼,他的一句話始終在我腦子裡重複:

快告訴老師我出隊了!

社會對於自由的壓抑在幼兒園就開始了?拒絕幼兒園錯誤教育!

影片的色調始終是陰暗的。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可愛的孩子們第一次沒有帶給我們快樂的原因。故事的背景是古建築,無論是它的陳舊還是它的尺度,都和孩子們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更增添了帶給我們的壓抑。空靈的音樂似乎只有在方槍槍飛下窗臺那一刻有了輕快的音符,大概也是導演為了透過那短暫的鏡頭,表達自己的某種情結。

所以說對於兒童的的教育是很重要的,現代教育理念已經和以前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改變,不管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以正確的方法加以教育。

1.教育孩子謙讓

當孩子們玩滑梯發生衝突時,當孩子們爭搶玩具時,按照一貫的做法,許多老師都簡單地處理過:大的孩子讓著小的孩子,或是男孩子讓著女孩子,或是說一聲“對不起,沒關係”就了事了。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困惑,“為什麼他做的不對,我還要讓著他呢?”“為什麼每次都是大的讓著小的呢?”別說孩子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連我們做老師的也是該考慮考慮這樣的問題了。

對待孩子們在遊戲中的矛盾,我們必須正確面對孩子的謙讓問題。教師的任務是要引導他們思考“對與錯”,並瞭解任何遊戲都是有規則的。如果違反規則,就是錯誤的。教師要在適時適宜的情況下,幫助犯錯一方的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為,初步體驗是與非。這種體驗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講,有利於解決他們今後在社會交往中的各種問題。

謙讓是一種美德,但一味的謙讓,會造成孩子心理的不平衡感。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來解決孩子之間的謙讓問題,並非簡單之事,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發生矛盾到解決矛盾,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學會商量,學會等待,學會輪流。這其中,孩子的自控能力得到提高,也增強了正確的自我認知,學習了在今後的社會交往中所必需的一些溝通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然,教師的過多指責是不必要的,讓孩子從中樹立是非觀念,學會友好溝通的方法,教育孩子尊重理解別人,才是最重要的。

2.、幼兒教師如何在幼兒心目中樹立自己的威信

幼兒教師在幼兒心目中的威信,是與其教育教學效果成正比的。因此,我們應該注意在幼兒心目中樹立起崇高的威信。

為了在幼兒心目中樹立起崇高的威信,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①熱愛幼兒,並給幼兒以關注

②善於肯定

善於肯定,這不單是指我們要善於表揚幼兒,更是指我們要創造機會,讓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獲得成功的經驗,讓其在活動中,自我肯定。

③樂於與幼兒一起遊玩、交往

幼兒是好交往的,幼兒又特別喜歡和教師交往。與教師交往,不僅能滿足幼兒的交往需要,而且還能滿足幼兒的自尊及榮譽需要。

④給幼兒以表現的機會

幼兒是好表現的。因此特別喜歡那些能給其以表現機會的老師或教育活動。

作為教師應努力創造機會,讓每個幼兒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進而使得幼兒更加喜歡我們幼兒園所組織的各項教育活動。

3.溫柔地對待幼兒

幼兒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需要我們細心地呵護。

4.對幼兒要公正

做教師的心裡應該清楚,孩子的心其實是非常敏感的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希望教師表揚他,也十分留意教師喜歡誰、不喜歡誰。

5.老師如何給孩子立規矩

說起來,規矩就是規則。我們的社會需要規則,如果沒有規則,我們很難想象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給孩子訂立規矩,道理也一樣;

不給孩子訂規矩,受害的不僅是教師,更殃及孩子本身。

孩子需要理解他們周圍世界的規則。他們需要別人對他們的期待: 他們和別人怎麼相處。他們能夠把一件事做到什麼程度,如果他們做得過頭了,會發生什麼。隨著他們一天天長大,他們需要用一些方法來衡量自己不斷增長的技巧和能力。規則在他們“學習—發現”的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師的信號不明確的話,教師一心想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規矩對孩子的成長,不但起著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CIDY老師提示,瞭解孩子自身優點及缺點,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想要了解更多,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的鏈接,為您解答更多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