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富勒烯產業生產技術不斷突破 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富勒烯產業生產技術不斷突破 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富勒烯(Fullerene)是一種完全由碳組成的中空分子,形狀呈球型、橢球型、柱型或管狀,屬於籠形碳原子簇分子,是新型納米碳材料。富勒烯擁有優良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在超導、催化、光學等方面具有獨特性能,在材料科學、電子學和納米技術等高新技術領域應用潛力巨大。

現階段,較為成熟的富勒烯製備方法主要有電弧法、激光蒸發法、燃燒法、化學氣相沉積法等。其中,燃燒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設備要求簡單,成本相對較低,反應過程易於控制,適用於批量生產。我國富勒烯的研發單位主要有中像集團炭黑研究設計院、中科院化學所、西南科技大學、廈門大學等,在相關技術領域積累了一定經驗;主要生產企業有廈門福納新材料、江蘇愛爾達複合材料、成都有機化學、內蒙古京蒙納米材料、蘇州大德碳納米科技等。我國富勒烯的研發生產企業數量較少。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2019-2023年富勒烯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富勒烯被稱為世界上最昂貴的材料,在電子、生物醫藥、超導、能源、工業催化、抗氧化劑等領域應用潛力巨大。但受高成本和製備技術的限制,我國富勒烯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

在全球市場中,2006年到2017年間,富勒烯市場規模以年均70%左右的速度增長,隨著其應用範圍不斷擴大、製備技術不斷進步,產量開始上升,成本有所降低。相較於國際市場,我國富勒烯企業的生產工藝與國際領先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受益於分離純化技術較為先進,國內企業具有成本優勢。

現階段,全球市場中僅有少數國家能夠量產富勒烯,包括美國的少數幾家企業,俄羅斯的2家企業,以及日本三菱。其中,美國和俄羅斯的企業產量僅為公斤級,且成本高,售價昂貴,只有日本三菱的富勒烯產量達到噸級,但其主要應用於國內軍工領域,不對外銷售。富勒烯的經濟價值巨大,我國投入的研發資本及力度不斷加大。2018年7月,由內蒙古碳谷科技創建的國內首條噸級富勒烯生產線在呼和浩特市正式投產,標誌著我國富勒烯產業進入量產階段,成為國際少數擁有富勒烯量產能力的國家之一,對我國發展高新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新思界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我國富勒烯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下游應用領域發展尚不成熟,隨著我國富勒烯產業進入量產階段,其下游市場的應用技術將不斷突破,富勒烯市場前景廣闊。

但同時,富勒烯高昂的價格阻礙了其應用範圍和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富勒烯行業仍需不斷加大研發力度,提升生產工藝,降低生產成本。未來,隨著富勒烯價格逐步下降,其市場需求將迅速攀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